<p class="ql-block"> 今年是原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诞辰110周年。我之所以想写点郭维城的事迹,源于对他丰富人生经历的敬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73年春夏之交,我和勤务连另外几个战士,奉命跟随铁道兵保卫部门的干部,到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接郭维城等几个被“停止工作”的铁道兵老领导回铁道兵直属机关大院(实质是落实政策、解放他们重新出来恢复工作)。</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1981年的一个深秋之夜零时左右,我值夜班例行查岗查哨。当我走到铁道兵首长住宅区53号楼前面时,看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人,披着大衣在楼前马路上来回散步,走近一看原来是郭维城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惊动首长,而是走到铁道兵常委楼门外,对当班的住地警卫悄悄对他说:“深夜了,首长还在外面散步,一定是在思考工作或有什么心事,要特别留意首长的安全…”。说完我继续按原定查岗查哨线路,巡视检查完东、南、西、北四个门卫和大院夜间流动警卫。回程中看见郭副司令还在那里散步。</p><p class="ql-block"> 我上前主动作自我介绍,然后和他聊了起来。首长很健谈,从他青少年时期开始,讲述至到他当铁道部长后的工作、生活和感想,和我聊了整整一个多小时。从此我对首长更加佩服和崇敬。现在我把这次和他夜间聊天的主要内容按时间顺序整理出文章来,以此对首长光辉一生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大学时期的郭维城)</p> <p class="ql-block"><b>一、投身革命,积极抗日,协助张学良参与西安事变</b></p><p class="ql-block"> 郭维城,1912年生于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满族。</p><p class="ql-block"> 1928年,16岁的郭维城听说了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东北大学校长、少帅张学良是一个励精图治,声望很高的热血人物,就提出了想见一面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让郭维城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真的接见了他。在见面过程中,郭维城向这位校长诉说了同学们的想法。并提出,希望校方能够出面制止日军的暴行。张学良认真听完郭维城的话后,对眼前这位少年产生了好感,当面鼓励他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郭维城193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张学良是校长)大学二年级时“九一八事变”暴发,他只身到北平燕京大学借读,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考入复旦大学政治系,在学校加入中国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1934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加入东北军跟随张学良,被任命为上尉军衔,负责给张学良将军摘译外文文件,深得张的好感和赏识,不久任命他为少校秘书,跟着张学良将军外出巡视、演讲等重要活动。成为张学良身边的红人并参与了西安事变,亲自草拟捉蒋新闻稿向国内外宣传抗日。郭维诚根据张学良的抗日言论和思想,自己动手编写了一本小册子《中国出路唯有抗日》。</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曾经多次当面劝谏蒋介石。而蒋介石却对张学良说他幼稚,反劝他不要上了共产党的当。</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的一再拒绝,让张学良认为劝谏蒋介石,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兵谏一条路。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一起,扣押了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当天清晨,张学良特意派了自己的吉普车,把郭维城接到西安事变的指挥中心,为了让郭维城做起事来名正言顺,张学良任命郭维城为,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宣传委员会代理常务委员,负责对这次事件的舆论宣传。委托他起草捉蒋的新闻稿、宣传纲要,随时准备在捉蒋成功后,向世人宣布。</p><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后奉命接收国民党《西京日报》并将其改编为《解放日报》,主管新闻广播电台和国际宣传。</p><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天,国民党在重庆召开战地党政联席会议,29岁的郭维诚被提升为少将处长,代理东北军总部秘书长,受爱国将领于学忠派遣,到重庆联络东北军中的元老,希望能够有机会救出少帅张学良。</p><p class="ql-block"> 在重庆,蒋介石召见了郭维城,看着一身戎装的郭维城,蒋介石产生了笼络之心,不仅询问了郭维城的家庭情况,还以高官厚禄引诱。</p><p class="ql-block"> 对此,郭维城看得十分清楚,委婉地对蒋介石说:“感谢总裁关心,维城愿以此身,在鲁苏前线抗日报效国家!”不久后,郭维城遗憾地离开重庆,返回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之后参与策反并率部111师起义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任111师副师长积极投身抗日,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战役等大型战役,威震八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郭维城奉命前往东北,先后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齐齐哈尔铁路局局长,西满护路军司令员,东北护路军司令员,是解放东北的功臣之一。</p><p class="ql-block"> 东北解放后,郭维城随“四野”入关,进军中南,担任中南军区运输司令员,天津铁道处处长,军委铁道部驻徐州护运司令部司令员,武汉军管会铁道处处长等重要领导职务,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b>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立新功</b></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初)任衡阳铁路局局长。随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先后担任中朝联合前方铁路运输司令部新建铁路指挥部司令员,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在朝鲜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抢建新铁路129公里。对于这条战场铁路,郭维城立下军令状:“就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也要坚决完成祖国人民和毛主席交给我的任务”。结果龟城至殷山129公里铁路建成通车,提前一个月实现了毛主席“一月入朝,二月开工,四月完工”的战略决策。有力地保障了抗美援朝钢铁运输线的畅通。荣获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受到毛主席的赞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53年抗美援朝志愿军回国后,郭维城与夫人侯惠生一起,在北京饭店参加了由政务院举行的欢迎宴会。宴会上,周恩来总理走到郭维城面前,握着他的手说:“维城同志,你辛苦了!”听到周恩来总理的话,郭维城心中一愣。周总理继续说:“你在西安事变时,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郭维城的心里十分感动,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周总理还记得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b>三、林区会战,三线建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传佳话</b></p><p class="ql-block"> 1964年2月,国家决定成立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决定由铁道兵副司令郭维城为总指挥,林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罗玉川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大兴安岭地区每年冰冻期长达八个月。多少世纪以来,“岭积千秋雪,花飞六月霜”,是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寒禁区”。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吓倒英雄的铁道兵,8万多部队官兵和2万多地方工人、干部、知识分子。郭总指挥在这里餐风露宿、调查研究,实地考察,规划线路,与士兵一样同甘共苦,付出不少心血和汗水。大家同甘共苦住帐篷房,睡小杆床,吃红高粱,喝“三省汤”。“吃水用麻袋,开门用脚踹,男女同穿戴,五六月里吃干菜”,便是当时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九年奋战,终于在零下五六十℃度的“高寒禁区”修通了嫩林线。嫩林铁路对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巩固东北边疆具有重大意义,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这里特别需要记述和赞美的是,我国大西南三线建设中的重要工程成昆铁路建设过程中,正好是文革动乱时期,成昆线建设处在关键时刻。毛主席当时说:“三线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此间,中央点将郭维城为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后期任总指挥)。期间,郭副司令顶住了来自多方面的干扰,甚至被造反派“坐喷气式飞机” 批斗,仍然刚正不阿,光明正大,排除万难,指挥部队大干苦干拼命干,硬是提前两年修通所谓“铁路禁区”的成昆铁路,为我国的三线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b>四、河南水灾,河北地震,身先士卒甘当“救火队员” </b></p><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初,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几百万灾民水深火热之中无家可归,我国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线被洪水冲垮100多公里,多段铁路拧成麻花状,当时行驶中的列车车厢被冲走四五十公里以外,整个灾区一片哀鸣。在这国家的危难时刻,中央命令铁道兵和其他部队立即赶赴灾区抢险救灾。 </p><p class="ql-block">铁道兵副司令郭维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求部队指战员务必在8月20日前抢通被洪水冲毁最严重的遂平至焦庄段的7.767公里上行便线,"十一"恢复双线正式通车。郭副司令还十分严肃地交待了一句:“京广线是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的大动脉,晚通车一天,造成的损失比水灾带来的损失还要大。抢通的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拖后!大家拼老命也要保证按时完成任务!"。打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胜利完成任务的9月22日的四十多天,身兼铁道部副部长的郭维城副司令员,与普通战士一样,每天都在工地上了解抢修情况,实施现场指挥。累了,铺个草袋,坐下休息片刻;渴了,喝碗绿豆汤;饿了有时便到连队食堂随便对付一顿又上工地。有一天他到工地检查施工,恰好遇上饭口时间,基层领导想给他改善一下伙食。郭副司令婉言谢绝,并顺手在路旁树上摘下两根树枝当筷子说:“我就和大家一样,在你们这里吃一碗稀饭,实在太累了”。谁能相信这位六十多岁的长者,竟是开国少将铁道兵副司令员兼铁道部副部长?! </p>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特级地震,波及天津、北京,死亡242769人,重伤16.4万。京山、通坨两条铁路403公里遭受破坏,直接影响救灾物资的调运和受伤群众的抢救和转运。</p><p class="ql-block"> 中央抗震领导小组发出命令,迅速组成了铁道部、铁道兵抗震抢修联合指挥部。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任司令员,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任政治委员,统一组织指挥铁道兵和铁道部抗震救灾的队伍。地震次日,郭维城带领有关随员,坐直升飞机前往唐山上空视察了解灾情。30日又乘坐吉普车冒着多次强烈余震和全城血腥臭的悲惨恶劣环境,前往唐山市区重灾区察看灾情为抗震救灾提供第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 郭维城总指挥命令铁道兵第十一师和第十四师分别组成指挥所,各率3个团和2个团,独立舟桥团和铁道兵四师驻蓟县的4个连,共14000余名指战员参加抗震铁路抢修。在余震不断、烈日暴晒、大雨滂沱、尸臭难闻的恶劣环境里,全体参战指战员,日以继夜,连续突击,重伤不叫苦,轻伤不歇工,表现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铁道兵精神。8月1日,抢通了津蓟线;8月2日,抢通通坨线;8月3日,抢通唐山至涯里复线,开通了唐山车站;8月4日,抢通蓟运河大桥至唐坊单线;8月6日,抢通复线;8月7日,京山线单线通车,提前实现中央提出的分期通车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铁道兵除抗震救灾铁路抢修外,铁道兵八师、十三师等部队,还担负密云水库主坝加固、天津部分损毁建筑维修等抗震抢险任务。在历时1年零3个月的抗震抢修和抗震救灾中,铁道兵先后投入兵力4.8万人,汽车1900辆,机械840台。共抢修铁路321公里,整修铁路342公里,整修房屋54.7万平方米,新建临时房屋5700平方米。出色完成任务,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1977年4月中央军委授予铁道兵十一师53团12连,14师68团7连为唐山抗震救灾突击连、抗震救灾先锋连英雄称号。这是郭副司令和全体铁道兵指战员的光荣和骄傲 。</p> <p class="ql-block"><b>五、肩负重任,勇往直前,整治铁路运输成效显著</b></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励精图治,百业待兴,整治铁路运输尤为重要。1977年初,郭维城奉命带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部分铁道兵精英干部,以中央工作组的名义接管被“四人帮”余党搞乱到几乎瘫痪的郑州铁路局,兼任局党委第一书记、局长。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消除隐患,解决铁路运输难题,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重要任务,于1977年10月返回北京,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亲自到北京站迎接郭维城副司令员一行凯旋而归。</p><p class="ql-block">1978年初,年过花甲的郭维城将军被党中央、国务院委以重任,接替段君毅成为铁道部第五任部长、党组书记,同时兼任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享受正省部级(大军区正职)待遇,配备干部警卫员,为慎重起见,我把身边的文书崔中伟推荐给他提拔为警卫干事,直至卸任铁道部长。</p><p class="ql-block"> 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郭维城被任命为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p> <p class="ql-block"><b>六、远渡重洋,赴美演讲,争取张学良将军人身自由</b></p><p class="ql-block"> 1988年12月,经组织批准,郭维城作为唯一被邀请的中国共产党人士,代表党和人民前往美国,为争取张学良的全面自由,作出了最大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12月12日,在华盛顿天主教南韩馆里,座无虚席,隆重召开研讨会。参会的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向台湾当局表达了强烈要求。要求还张学良将军的人身自由。会上,郭维城发表的《张学良将军受人钦仰的性格、思想、行为》的演讲,得到了与会者普遍支持。</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访问的20多天里,郭维城夫妇和女儿郭梅,先后拜访了张学良将军的原配夫人于凤至,看着年老体衰的于凤至,郭维城的心里百感交集。临别时,郭维城说希望能在北京相见,于凤至听了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郭维城夫妇和女儿郭梅在美逗留期间,每天都会工作到深夜,为恢复张学良将军的全面自由,努力奔走,受到了中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p><p class="ql-block">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将军终于获得自由,结束了在台湾的幽禁生活,启程赴美探亲。遗憾的是张学良将军有些良好愿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94年,郭维城已经82岁了。但是,他仍然记挂着那些共同战斗过老战友、老同事,特让夫人侯惠生帮他穿好西服,前去探访、看望。</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不眠之夜,郭维城的口中默默地念叨着:</p><p class="ql-block">“鲁戈重难返流光……少年秘书鬓亦霜……万千东北军士中……梦里依稀泪千行……”</p><p class="ql-block"> 1995年1月1日,郭维城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p><p class="ql-block"> 郭维城将军忧国忧民投身抗日,鞠躬尽瘁为发展我国铁路事业,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他思想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风民主,联系群众,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 郭维城的光辉事迹,必将永载史册,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人们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作者曾庆牛</p> <p class="ql-block">附:本文作者在寻找历史证人和搜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郭副司令员(任铁道部长期间)警卫干事崔中伟夫人叶玉萍,警卫员郭凤和,胡永明,唐富杰,原铁道兵副政委李际祥(后铁道部政治部主任)警卫员王继平,原铁道兵首长警卫员班班长尚进等战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大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p><p class="ql-block"> 作者:曾庆牛 </p><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郭维城的女儿郭梅提供</p><p class="ql-block"> 美篇编辑:王抗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