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建男,1950年出生于哈尔滨,高级记者、硕士研究生导师。学过版画,当过搬运工、农民、中学教师。1976年进入哈尔滨日报社,担任过摄影记者、评论编辑、总编辑、社长,党组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资深会员,曾任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他以敏锐的洞查力,娴熟的摄影技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摄影佳作。其中包括新闻、纪实、人文、人物、风光、艺术等类别方面的优秀作品。建男给我的突出印家是:他善于抓拍人物。常在生活中,用手机记录下人物的瞬间状态,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神,肢体语言表达出片中丰富的信息,总是能让读者解读出其中的故事,品味出其中的含义与引伸意;他善于构思。在他的每幅作品中都能够看出其通过讲究的角度、构图、用光、用色,充分表达出每幅作品的创作意图,耐人品味。其风光片艺术欣赏性更强,无论是片中有人无人,都能体现出人的意志。其北极圈系列作品堪称典范。他2005年以来已25次进入北极地区,踏查了北极圈内8国186个人居点与生态区,用纪录摄影和人文考察的方式打造了摄影版《北极人文生态白皮书》。这幅于2022年6月在黑龙江省美术馆展“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摄影作品展”捐展的《绕行者》便是其大量拍摄佳作中的一幅。</p> <p class="ql-block"> 听说黑龙江省美术馆正在展出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作品,爱好摄影的我,于2022年6月9日上午很认真地去看了展览。看到了一些好片子。其中我对摄影名家王建男拍摄于加拿大玛德琳海豹岛的《绕行者》作品饶有兴趣。欣赏品味了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这张片子很有看点:一个顽强的探险者,身着冲锋衣,背着行囊,拄着撑杆,躬身迎着风雪向着目的地艰难地前行着,他行进在有两只孤独海豹陪伴着的冰雪覆盖,漫天风雪的恶劣环境中。他是旅行者还是探险者?抑或他就是在周围常住的居民?他为何要行进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建男给这个作品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绕行者》,为何不叫《探险者》?或许他为了不打绕海豹,与动物和谐共处而绕行?或许他为了目地的而不得不绕行?或许是在暗示,人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挠,勇敢绕行的一生?一个优秀的摄影家,惜光如金,惜色如金。建男在这幅《绕行者》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以中灰光影为主基调的作品,虽然光比反差很小,但却把物体的三维层次与细节表现得相当明晰,近景的冰丘与海豹能清晰地展现出冰雪的细节,甚至于海豹的胡鬚;中景的主体人物通过剪影突出了他躬身前行的艰难,他穿的应该是一身红色的冲锋衣,因逆光,呈现出黑绛两种色彩,应该是一个游客吧;远景是起伏的冰雪丘,漫舞的风雪,多层次的乌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而又难得一见的人物与动物活跃在其中的大自然画面啊!在这幅中灰光影为主基调的作品中,由于拍摄时间处在黄昏的阴天时分,因此色彩并不鲜明。恰是这不鲜明的色彩,更加突出了中灰光影的魅力,衬托出了绕行者艰维前行的氛围。其色彩虽淡,色彩元素却是很丰富的。如翡翠绿的冰显得更加剔透,海豹身上橘红色的光斑更显示出弹性皮肤的质感,淡蓝泛白的那只海豹应是一只幼海豹吧。天际处更显示出了黄昏时的丰富色彩,只不过恬淡而已。</p><p class="ql-block"> 总之,恬淡光影与色彩的摄影作品,更具艺术性,欣赏性,其拍摄者的艺术修养要更高,创作难度更大。正如《老子》中云:“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影展中的很多照片,拍得很美,尤其是建男这一张,很受启发,很受益!感谢建男向黑龙江省美术馆捐献了这幅优秀的典藏摄影作品,让广大摄影爱好者大饱眼福,得以欣赏与学习!</p> <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摄影大家在“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摄影典藏作品展”中捐展的《绕行者》佳作,让广大摄影爱好者大饱眼福,得以欣赏与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