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都洛阳之六

笑竹

漢魏洛陽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汉魏洛阳域遗址位于今洛阳市东15公里的伊洛平原中心,始建于西周,至唐初废弃,建城史前后达1600年之久,其中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5个朝代相继为都约540年以上。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汉魏洛阳古城的城市格局制式和宫城轴线设立,对后世的城市规划产生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汉魏洛阳城内城,始建于西周,经东周敬王北扩、秦相吕不韦南扩,形成南北九里、东西六里之规模,古人俗称为“九六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沿用定都于此。北魏时因宣武帝元恪新修外郭城而成为内城,使汉魏洛阳城成为由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圈构成的城市平面格局。其中,西城垣残长3510米,残高1-5米,宽15-30米,发现城门缺口五座。由南向北依次为北魏西明门(即东汉广阳门)、东汉雍门、北魏西阳门、北魏阖阖门(即东汉上西门)、北魏承明门。文献记载北魏内城“城门楼皆两重,去地百尺”。西阳门位于内城西墙中部,为北魏时废汉雍门在其北新增的城门,经此门向东直通宫城阊阖门前而与东阳门内大街连通。门址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13米,残存南北夯土墩台和北门道路土基、排水沟槽、北隔墙及散落础石等遺迹。北侧门道南北宽约5.5米,门道下有砖砌排水沟,保存较好,残长约20米,砖槽内宽0.6米,深0.9米。据残存遺迹大致推测,西阳门为三个门道,城门规格、建筑形制结构与其它城门大致相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2000多年前建立的、有30米宽的城墙之上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唐代张九龄诗曰:旧国皆湮灭,先王亦莫寻。唯传贤媛陇,犹结后人心。牢落山川意,萧疏松柏阴。破墙时直上,荒径或斜侵。惠问终不绝,风流独至今。千春思窈窕,黄鸟复哀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昔日的宏大巍峨终将被时光所湮灭,唯有思想和精神永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