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作为陕西省第八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参与首次集中培训。在这里与优秀的教师一起,聆听专家指引,分享教学智慧,又一次在克服浅薄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6月14日,学带集中培训的第二天,迎来了真正关系到成为教学专业认识的重头课——教学主张的形成。以前总听卢校长谈起教学主张,是自己观察课堂多年、思考教学教学多年、多方查找理论支撑后提出的一种理念或看法,知道其困难程度。而作为学带培养对象,我们也需要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主张。真幸运,今天的两位专家都是语文学科,听起来似乎更加清楚明确,不会有“隔行科如隔山”的感觉。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一位为我们作专题分享的是来自铜川第五中学的闫妍老师,她以《在实践中提炼教学主张》为题,分享了提炼教学主张的意义、内涵和路径。听闫老师的讲座,我深感她深耕一线,时刻以学科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才形成了“体验语文”的教学主张。</p><p class="ql-block"> 闫老师在谈到提炼教学主张的时候谈到,我们要整体规划自我发展的方向,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如果缺少自己的判断和思想,就没有自主自觉的思考与实践。我们要不断实践和提炼,来定义自己心中的教育,但这必须建立在对教育整体社会背景、基本规律、学情认知、师生发展、学科理解、目标把握的基础上,从而形成富有特色而又高度统摄的教学见解,这就是教学主张。教学主张的核心必须体现对教学行为、教学改革的坚定简介,是教育理念的深化,是对学科教学的深度开发,是指向实践的理性概括。教学主张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思想、个性、技巧,是教学理念的具体化、个性化表述,是对教育活动及现象认知的凝练概括。要提出鲜明的教学主张,就要对教学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科内容目标有准确的把握;要展现鲜明的个人色彩,是基于个人学习、思考、实践的理解与追求;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整体建构,要经历一个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从学习到建构再到凝练,是教师教学灵魂与专业方向的终极诉求。一个拥有教学主张的教师,必定是走向教育自觉的教师,是有鲜明风格的教师,是走向不断成熟的教师,是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教师,也会逐渐成为名师。闫老师强调,教学主张是来源于很多经典课例的实践与反思的,在她本人“体验语文”教学主张形成的过程中,她不断结合教学需要优化设计、形成范式,针对不同的教学文本探索相应的体验式学习路径,进而采用图表式进行思维梳理,“体验式”语文学习思路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进阶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赋予深刻价值与意义,就成为了“体验语文”的主张核心。而作为学科带头人,就要学会借助归纳或者演绎的路径,逐步探索和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切实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升导引点拨的技能,探究教学的体验模式或创新学习模式,不断发现自己的经验、智慧,不断固化教学主张,在总结凝练的过程中,将观点扩展到专题再提升为主题,经过反复论证,选取恰当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表达出来,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迎来了陕西小语界的男神——王林波老师,原本专为学带做的讲座吸引来了很多完成磨课的优秀能手工作站站长。他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追问中提炼 实践中完善》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如何践行并推广教学主张。</p><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王老师就告诉大家,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一定要认准一个目标,长时间思考与实践,通过“思辨+实践”的方式来提炼。王老师列举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名家大咖以及他们的“教学主张”,引导大家思考,每位专家教学思想的形成,无不经历长期的实践,但都找到了自己的“试验田”,启示我们要“精准选点,持续研究”“心无旁骛,静心思考”。</p><p class="ql-block"> 而任何教学风格的背后都是好课的支撑。王老师鼓励大家多上课,推新课,上好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代表课”,这样才能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要汲取“原创的教学力量”,做在语文教学中“有话语权的自己”,启示我们要“潜心课堂,多上好课”,因为勇于尝试,胜于原地踏步。</p><p class="ql-block">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与格局。王老师结合自己作为教育部领航名师培养对象的成长过程和大家分享,一定要“想清楚、做扎实、出成果”,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跳出原有思维格局或者舒适圈,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教育教学,才能有新的见解。然而只有热情与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扎实的行动过程,而不至于从“信心满满”到“惶惶终日”再到“手忙脚乱”,这样是不会真正成长的,启示我们要“长远策划,尽早着手”。</p><p class="ql-block"> 有了整体规划,我们还需要逐步聚焦。对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要全面了解研究现状,找准已有基础。唯有指导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研究进展到何种程度,才知道留白点在哪里、深掘处在哪里。王老师结合自己备课、研修以及指导团队的经验分享了“追问”的妙处,在读课文时“追问”,才能发现文本表达的秘妙;在课堂教学时追问,才能明白科学设计的意图;在理论阐释时追问,才能找准教学主张的出处。也许只有追问到直到“哑口无言”,方能“穷其究竟”,启示我们“不断追问,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 当然,教学主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提炼、完善。王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研究“语用教学”的历程进行了分享,从2013年开始出版《上好小学语文课》,再到后来的《指向语用,识体而教》《统编教材,这样教更有效》《听王林波老师上统编语文课》等专著,王老师一直围绕如何做好语用教学开展研究,从选准语用研究点,到以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再到分文体开展研究,再结合统编教材开始研究,他不断聚焦语用,形成序列性成果,将“语用教学”做到极致,启示我们“深度思辨,逐渐完善”。</p><p class="ql-block"> 在形成自己教学主张的过程中,王老师不断挑战自我,不论是自己研修发展的需要,还是带领团队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他不断挑战长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难题,通过两课时连续教学或者与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大家做好示范引领。在自己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小学全段、各类型的语文课都有所涉猎且皆为精品,将自己“语用教学”的主张不断推广和深化,带动了学科教学的深度发展,启示我们要“大胆实践,传播理念”。 </p> <p class="ql-block">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位优秀教师、学科专家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学习实践从未停止,思考提炼不断深入,文字记录笔耕不辍,理念推广不遗余力,这样的名师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更是我们引路的明灯,唯有点亮心灯、探索前行,才能不负期待、以实符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