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欧洲及地中海游轮(十九)(MediterraneanCruise)-- 意大利(Italy)的罗马(Rome) -- 2

感恩(叶丽丽LiLi)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教堂(Santa Maria Maggiore)也通常被称为圣母大殿,是天主教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也是古建筑结构保存的最完好的一座。它是1669年在圣维多列神父指导之下修建的,其后又数度重建,教堂是于1958年完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堂。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宗教活动,此座白色高耸的建筑非常抢眼,可以说是阿加纳区(Agayo District)的地标了。在13世纪时传说,公元4世纪的盛夏,圣母玛利亚托梦给教皇利伯略(Liboluo),让他在下雪之处建立一座修道院以显示圣母的荣耀。结果第二天早晨埃斯奎利诺山丘(Esquilline)上落下了雪,教皇命人在此建立起教堂,故教堂又名圣母雪地殿。如今,该教堂还有洒落白玫瑰花花瓣以象征这一圣迹的活动。该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圣母命名的教堂。18世纪时该教堂经历了一次大修,现在所看到的外表基本都是修缮后的产物。</p> 教堂正面的墙上有一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Phillip IV)的雕像,这是为了纪念他对于该教堂的捐助。教堂的主体结构是其5世纪被建造的时候确立的,包括一段以马赛克装饰的中殿和圆形后殿。最初的马赛克装饰只有部分留存了下来,损毁的那些有一部分在16世纪时被图画替换了。主殿长86米,两边是36根大理石石柱和4根花岗岩石柱,这些圆柱在18世纪的修复中被替换掉。13世纪中为教堂修建了一座高75米的钟楼,在被一场地震毁掉之后又重建于14世纪,钟楼内的五口钟会在每天晚上9点响起以提示人们做祷告。 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的亮点在于过道顶上的雕塑装饰全部是镀金的,一片金灿灿。鎏金天花板修建于15世纪,所用的黄金来自于美洲。16世纪中,Flaminio Ponzio设计建造了埋葬着教皇保罗五世(Pope Paul V)的巴洛克风格保利娜小礼拜堂(Cappella Pauline)后殿的马赛克壁画完成于13世纪,描述的是圣母加冕(Coronation of the Virgin)。正殿的中央是一座专供教皇或被其授权的神职人员使用的祭坛,一般说来,该祭坛会在每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的群众性纪念活动中被使用到。该教堂还有一座伯利恒(Bethlehem)地下室,其内安放着银制的圣婴摇篮和金制马槽,还埋葬有圣徒杰罗姆(Jerome)和教皇庇护五世(Pope Pius V)。<br> 天使的圣玛利亚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也叫做“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于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宏伟的教堂是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设计,由一个公元4世纪的庞大的浴室改建而成。教堂的入口仿基督教经典教堂“万神殿”设计,天井高达91米,达到了当时建筑工艺的极限,充溢着教堂建筑传统的压抑,空灵、肃穆之极致气氛。1563年,86岁的米开朗基罗接受教皇委托,将三世纪的皇家浴场温水大厅设计成教堂,却在教堂还未完工的次年遗憾去世。米开朗基罗利用浴场残余兴建了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教堂的入口就建在浴场的残垣断壁上。这里曾在意大利王国时期(1870-1946)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堂,包括后来的国葬都在此举行,在意大利的教堂里级别极高。<br> 教堂门口是波兰雕刻家Igor Mitoraj设计的两扇大门。左边一扇表现的是被十字架深深嵌入身体的耶稣和殉道者,他们仿佛要从青铜中挣脱出来一样。右边一扇表现的是圣母领报,玛利亚谦卑地面向天使。 尽管教堂外观还保留着断壁残垣的那种粗犷与荒凉感,但走进内部则完全是另一片天地:教堂大厅显得辉煌气派,巨大的空间内到处是精美的雕像和画作。 地面上不仅有精美的大理石图案,还有罗马标准时间子午线,圆中间有一条45米长的铜线,夏至正午的阳光透过上方高达90米的穹顶照射在子午线一端,而冬至正午的阳光则照在子午线的另一端,这套天文系统由天文学家1701年设计完成,体现了科学与宗教和艺术的结合。 教堂内的一个小门通往伽利略纪念庭院,2010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向教堂捐赠了由李政道设计的高达6米的伽利略铜像。 小院里有展览介绍米开朗基罗设计建造教堂的过程、设计图什么的珍贵资料。 圣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位于意大利罗马台伯(Rotiper)河畔,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又称哈德良陵墓(Mausoleo di Hadrian)。有数条桥可通往台伯河西岸老城,较重要的一座是伊曼纽尔二世桥(Ponte Vitttorio Emanuele Ⅱ),另一座就是前往圣天使堡的著名桥梁圣天使桥(Ponte Santa Angelo)。 圣天使城堡是公元139年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76-138,在位期间117-138)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家族陵墓,由哈德良皇帝亲自设计并指挥建造,作为他自己以及其继承者的安息之地。经过几个世纪历史变迁,城堡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因其坚固的建筑特征而成为了阻止西哥特人和东哥德人入侵的军事要塞,然后又成为了监狱和兵营。在公元6世纪时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曾作为教皇的碉堡和避难所,从圣彼得大教堂到圣天使堡有一条地下通道,教皇可以不经过属于意大利的协和大道就能到达城堡。(有关圣彼得大教堂,见梵蒂冈的介绍)<div>从城堡的鸟瞰图可以看到,这里看上去上圆下方,外围城墙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br></div> 之所以叫“圣天使堡”这个名字,传说是因为在欧洲黑死病流行晚期,教皇格利高里一世(Gregory I)梦见手持宝剑的天使降临到这座建筑上,不久黑死病的流行就结束了。为了感谢天使,教皇命人在这座建筑上加上了一个大天使的青铜雕像,并改名为“圣天使堡”。连带圣天使堡下面的桥也被命名为圣天使桥,桥上有十二尊天使像,每人手中拿着一样耶稣受刑时的刑具或相关物品,12寓意着耶稣的十二门徒。<div>圣天使堡现为国家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i Castle Santa Angelo),馆内收藏了大量雕刻作品、罗马教皇的住宅家具,另外一项重要的珍贵藏品从收集罗马时期开始的是古代武器珍品。<br></div> 万神庙(Pantheon)是古罗马人膜拜众神的庙宇,曾是世界上室内空间跨度最大的建筑,建于120年—124年。顶部大穹顶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由8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赞美万神殿为「非人为的天使杰作」,万神殿最奥妙之处是没有利用柱子或樑支撑的圆顶,是文艺复兴前意大利最巨大的穹顶。 万神殿上面的字样为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的字样,乃拉丁语,其中文含义为:“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穹顶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为减轻自重,穹顶内表面形成网格状方形凹格,同时也起着一种装饰的作用。若是雨日,那雨水也会由此灌入,而教堂大厅正中央的大理石地面上则有着众多但却很不显眼的排水孔,再大的雨水都能及时排尽,其设计之精妙,堪称一绝。 穹顶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从圆洞进来柔和的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为减轻自重,穹顶内表面形成网格状方形凹格,同时也起着一种装饰的作用。若是雨日,那雨水也会由此灌入,而教堂大厅正中央的大理石地面上则有着众多但却很不显眼的排水孔,再大的雨水都能及时排尽,其设计之精妙,堪称一绝。 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这里埋葬的除了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vele II)外,还包括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拉斐尔(Raphael)和阿尼巴尔·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等人。 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vele II)公墓 十字架祭台 著名画家拉斐尔墓,简单而又朴实,上面刻着他的好友、大主教本博(Benbown)为他写的碑文。 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 大厅中心地面微凸,以白色大理石为主拼成图案。 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 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万神庙今天还是意大利的一个教堂,这里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但同时它又是世界各国游客们竞相参观的对象,以及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div>万神庙其前庭是罗通达广场,有一个竖立着高大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br></div> 胜利之后圣母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胜利之后圣母堂始建于1605年,是属于加尔默罗会的圣保禄小堂,1620年天主教一方在白山战役中获胜,扭转了波西米亚宗教改革的趋势,据称得到了一幅显灵圣母像之助,于是该教堂改为供奉胜利之后圣母。 这座教堂是唯一由早期巴洛克建筑师卡罗·马德尔诺(Carol Maderno)设计和完成的建筑,它的内部只有一个中殿,两侧各有三间相互连接的小堂,位于用巨大的镀金科林斯壁柱分隔的拱门后面。整座教堂内部到处装饰着大理石以及白色和镀金的雕塑。马德尔诺去世后内部还在继续进行装饰。拱顶的壁画绘于1675年,也是表现胜利主题:赛瑞尼(SERENI)的《圣母战胜异端》和《造反天使的堕落》。(The Virgin Conquers Heresy)和(The Fall of Rebellious Angels) 这是胜利之后圣母堂附近的建筑 拱顶的壁画,赛瑞尼的《圣母战胜异端》和《造反天使的堕落》。 具有宗教色彩华丽的中殿 管风琴和神坛 <div>这座教堂内藏有罗马最出类拔萃的雕塑作品之一:吉安·洛伦佐·贝尼尼(Bernini)的《圣女大德兰的神魂超拔》(Estasi di Santa Teresa)。雕像描绘圣女大德兰在她的自传中描述的一幕,在她神魂超拔的时刻,一位天使用一支金色的箭杆刺穿了她的心,导致她同时陷入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之中。流动的长袍和扭曲的姿态,抛弃了古典的克制,描绘得更加充满激情,几乎陷入恍惚状态。这组雕塑耗费了艺术家4年时间去完成,一直至1651年,构成一个极具戏剧效果的场景的中心。贝尼尼在教堂墙上挖了一个壁龛安放祭坛,并在三角门楣后面开了一个窗,让光线从高处洒下,与雕塑的镀金青铜光芒融为一体。<br></div> 由于当年参观时该雕像正在维护,脚手架挡住了雕像,所以截取了网上一幅清楚的画。 圣约瑟夫之梦(The Dream of St.Joseph )是多明尼克桂蒂(Domenico Guidi,1625-1701)的雕塑作品,放置于教堂左侧另一个礼拜堂内,灵感来自于《圣特蕾莎的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