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绍兴~鲁迅故里

绿波依旧

<p class="ql-block">我这是第二次来到鲁迅故里了,算是故地重游吧,时隔六年多时间,感觉这次整体环境改善了很多,更干净整齐、更美观和谐了,依然保留了绍兴古城的传统风貌,小桥流水人家乌篷船,粉墙黛瓦青石板。鲁迅诞生在这里,他的青少年时期在这里度过。鲁迅故里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生活情境。这里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土谷祠、长庆寺、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纪念馆等一大批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p> <p class="ql-block">小学课本里的《少年闰土》形象早已印刻在脑海里,“其间有⼀个⼗⼀⼆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捏⼀柄钢叉,向⼀匹猹⽤⼒地刺去。那猹却将⾝⼀扭,反从他的胯下逃⾛了。这少年便是闰⼟。”眼前三个铜雕像,坐着的戴毡帽的少年脖子上戴着项圈,他应该就是闰土了,那对面的就是鲁迅。另一个男孩儿是谁呢?</p> <p class="ql-block">咸亨酒店是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使咸亨酒店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读过书,一心想向上爬,却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上,</span>穷困潦倒且自命不凡,是个悲剧人物,更是清朝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p> <p class="ql-block">捏着茴香豆的孔乙己雕像已被参观的人摸得发亮,游客纷纷与之合影,体验一回“多乎哉?不多也”的迂腐……</p> <p class="ql-block">打着孔乙己的招牌,生意确实很好做。</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粉墙黛瓦,街区不算长,却很有江南水乡古城的风貌,街两侧店铺林立,有许多衍生的土特产,如茴香豆、乌干菜、绍兴黄酒、龙须糖、臭豆腐等。</p> <p class="ql-block">房前屋后的小河,时不时有乌篷船经过。</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是绍兴的文化符号,船体狭窄,河道也狭窄,划船的时候手脚并用。</p> <p class="ql-block">朱家台门,台门并不是门,绍兴将气派的房屋称为台门,而周氏台门在绍兴是出了名的。后来周家家道中落,便把这宅子卖给了朱家,当年朱家也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黄酒是绍兴很重要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疫情期间,想去室内参观首先要预约登记,扫健康码、行程码、测温,合格之后领取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是一座四进的大院,青瓦粉墙,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族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以示主人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为厅堂,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是周氏族人作为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是香火堂前,是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四进为楼房,亦称座楼,为居住之用。</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至第四进的左右,均建有对称的侧厢、楼房,房与屋之间都有廊屋贯通,以避日晒雨淋。</p> <p class="ql-block">佛堂</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书画室</p> <p class="ql-block">主人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琴室</p> <p class="ql-block">闺房</p> <p class="ql-block">绣房</p> <p class="ql-block">沐浴房</p> <p class="ql-block">少主书房</p> <p class="ql-block">藏书室</p> <p class="ql-block">幼童房间</p> <p class="ql-block">少主房间</p> <p class="ql-block">西堂前</p> <p class="ql-block">典库</p> <p class="ql-block">储藏室</p> <p class="ql-block">家宴厅</p> <p class="ql-block">可见周氏家族在绍兴也曾是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周家老台门对面就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是贵族学校,来这读书的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他的老师是寿镜吾,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的台门斗,上方悬挂的是一块“文魁”的匾额,这是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中了丙子科的举人,可见寿家的学问是很过硬的,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是大堂前,匾额题为“思仁堂”,中间悬挂着一幅山水画,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这里是接待贵宾和举行红白喜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客厅、书房及卧室。小客厅兰屏额上有一块“重游泮水”的匾额,是寿镜吾老先生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的。鲁迅对这位老先生素来爱戴,师生之间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后来鲁迅回绍兴的时候特意回来看望老师,当时老先生就在这里接待了他。</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书房</p> <p class="ql-block">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是展室,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不是书房,而是鲁迅少年上课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有一次他迟到了,被先生剋了一顿,他就在书桌右上角认认真真地刻了个“早”字以自勉。两次来参观没看到这个字,这个课桌应该是复制的。</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的后院,是鲁迅和同学们课间玩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新台门才是鲁迅故居,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诞生在这里。新台门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分六进,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 4000 余平方米。当年新台门内居住着周氏中的六个房族,鲁迅在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鲁迅祖母的卧室及客堂,绍兴俗称堂前,辛亥革命期间,鲁迅常在此接待来访的亲友和学生。</p> <p class="ql-block">穿过狭长的过道</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鲁迅母亲的房间,紧挨着的是厨房和天井。</p> <p class="ql-block">再往后走就是百草园。鲁迅那篇著名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起点就是这里了。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为新台门周氏族人所共有,占地面积近 2000 平方米,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p> <p class="ql-block">鲁迅曾用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在这里的快乐童年时光,捉蟋蟀、拔何首乌、捕鸟雀、吃桑椹。“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在那个没有电子游戏侵蚀童年的时代,大自然就是孩子们最好玩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再往后走是朱家花园,原来是百草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鲁迅当年玩耍的乐园比我们今天看到的还要大一些。这里经过了改扩建,已经不是当年的旧貌。</p> <p class="ql-block">看完百草园前往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崇德堂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个正堂,至少也是会客的地方。不过现在这里摆放着文房四宝、书画作品等,成了售卖纪念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一处水榭,这里是朱家台门的精华建筑,又被称为“老磐庐”。</p> <p class="ql-block">水榭的尽头,是一个戏台,上刻“鱼乐国”,两旁楹联“地似三山春似海,花为四壁船为家”。前边柱子上写着“四面碧波三尺水,一弯新月半亭风”。</p> <p class="ql-block">台上正在演唱越剧,非常好听。</p> <p class="ql-block">穿过洞门有婚俗馆、祝福馆、花雕馆等,用彩塑蜡人的形式演示了绍兴地区的民风民俗。</p> <p class="ql-block">鲁迅纪念馆非常值得一看,里面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家庭背景和弃医从文、以笔作刀枪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迎面是鲁迅先生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先生一生的写照。</span>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唤起民族觉醒的伟人。</p> <p class="ql-block">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其实“鲁迅”是他的笔名,他的名字叫周树人。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span>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的思想、他的作品蜚声世界文坛。</p> <p class="ql-block">常言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被周家验证了,鲁迅祖父科场案发,鲁迅家道中落,鲁迅父亲三十多岁因其父被关进牢狱,连惊带吓,英年早逝,鲁迅母亲抚养大了鲁迅三兄弟,养育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周氏三杰”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她可与孟母、岳母齐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母亲~鲁瑞</p> <p class="ql-block">“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要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鲁迅:《呐喊•自序》</p><p class="ql-block">N指南京,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鲁迅17岁开始异地求学,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思想逐渐趋于成熟。</p> <p class="ql-block">鲁迅一生创作的作品有700多篇,简直无法想象。鲁迅先生临终前还在写作,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书桌前去世,摊开的稿纸上刚刚写下星期两个字,倒下再也没有起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措辞锋芒毕露、针砭时弊直指要害,读起来有酣畅淋漓之感。这样的大师今后还会有吗?</p> <p class="ql-block">鲁迅和妻子许广平、儿子周海婴。</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参观完了,又一次近距离感受鲁迅当年的生活情境,细细<span style="font-size:18px;">品味鲁迅笔下的风物人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