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巨画——宽18米,高6.3米,连画框重达4吨。<div> 巨画悬挂在北兴农场体育馆的墙上,它被永久保存。</div> 北兴农场,地处东北边陲北大荒,是半个多世纪前我下乡做知青的地方,那时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十二团。<div> 知青和北大荒互相给对方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div><div> 当年知青在北兴留下了乒乓球的种子,今天北兴的乒乓球成为省内不容小觑的一支力量,国家队里也有北兴输送的子弟兵。体育之乡的称号更是北兴人的自豪。</div><div> 因此,北兴拥有颇具规模的体育馆便顺理成章,前几年,这里甚至承办过全国性的乒乓赛事。</div> <p class="ql-block"> 又有几年没回北兴去看看了,听说农场原乒乓训练馆已被拆除重建。</p><p class="ql-block"> 在被拆除的旧训练馆墙上,曾有一幅巨画,当然也已被拆掉了。现在新馆建成,巨画重现也就成了人们的心愿。为此,现任场长朱宝华找到已退休的原副场长丁伟刚,请他联系40年前旧画的作者,请他再度出山。</p><p class="ql-block"> 伟刚是1958年老转业兵的后代,自称对农场是“知恩念乡的热心人”,当然义不容辞,马上就与从北兴农场走出去的画家刘荣彦取得了联系。荣彦更是痛快人,毫不推诿,同样义不容辞立刻应承。于是,三位“热爱北大荒,对北兴农场有深厚情结”(丁伟刚语)的人一拍即合——再做一幅巨画!</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十年前的北兴体育馆,现已被翻修</h5> 北大荒画家刘荣彦,曾先后在北兴农场煤矿和中学工作过,真正是我们的荒友。<br> 荣彦是国家一级画师,先攻版画,后工于国画,最擅长画牡丹,在东南亚有“牡丹刘”之美誉。他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委会会员、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会员、黑龙江省版画会副会长、原省美术馆副馆长、黑龙江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研究员。<br> 其实,在荣彦那一串“头衔”和荣誉后面,他自己和荒友们看重的,还是“情结”和“情怀”。正因如此,前两年老知青们编印文集请荣彦创作封面画,他也同样是“义不容辞”。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荣彦创作的图书封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巨画”在创作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巨画”完成,吊装就位</h5> 创作新“巨画”,农场没给荣彦定下太多“框框”,只希望能够“展示农场风貌”,今后多年也不“过时”即可。<div> 我们看到,荣彦所绘画面选取了大型机械化农场最典型的秋收场景,壮观、缤纷又充满生气。画作取名《中华粮仓》则点明了今日北大荒在国家的重要地位。</div><div> 看到荣彦的“巨画”,立刻就会联想到上个世纪延续了数十年的屯垦戍边壮阔图景。十四万复转军人和五十四万知识青年,开进亘古荒原,用生命、血泪和坚韧,筚路蓝缕,艰辛开发,才有了今天的“中华粮仓”。虽然荣彦没有把这个场景画出来,但那是题中原有之意。或者说,这就是“巨画”的连续画面,有机组成部分!</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北兴一角</h5> 1958年,一位转业少尉在北大荒写下了诗句:<br> 让血迹浸染的军装<br> 受到机油和泥土的奖赏<br> 让子弹穿透的疤伤<br> 在黑土地上泛红发光……<br><div> 今天,通过荣彦的“巨画”我们看到了黑土地颁发的奖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