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清代青花花鸟花觚来源北京保利四季古董拍卖,编号:LOT168</p> <p class="ql-block">花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陈设瓷器,起源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以仿商周酒器青铜觚而得名,起初为陈设瓷,后兼具插花之用途,故名“花觚”。 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 常见的花觚的造型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p> <p class="ql-block">觚为古代酒器.新石器时代为陶觚,商周时期流行青铜觚.瓷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多为仿青铜器造型的陈设器.元代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觚,基本上保留了青铜觚的造型,侈口,细腰,小腹,长身.明清时期,除景德镇窑有烧制外,龙泉窑,德化窑等也有烧造.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聊聊明清时期的花觚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的花觚不仅作为陈设器插花使用,还属于佛前摆放的“五供“之一。所谓的“五供”一般是指一件香炉、两件烛台、两件花觚。</p> <p class="ql-block">明代的花觚造型典雅大气,通常最上端为喇叭口,中间为鼓腹,下端为凤尾形,色泽艳丽浓重,多以五彩器出现,纹饰繁密,层次非常清晰,其中明代正德时期流行的花觚器形硕大,增加了凸棱装饰。明代万历和天启年间比较流行方口花觚。</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花觚始于顺治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盛行,在嘉靖时期开始衰退,而后逐渐消失。</p> <p class="ql-block">顺治时期的花觚造型古朴,口沿部多施以酱黄釉,而且深浅不一。纹饰题材主要以山石花鸟为特色。官窑瓷器多以青花出现。署款为"大清顺治年制"双行楷书款,字体书写十分工整,时代特征非常明显。</p> <p class="ql-block">康熙时期的花觚造型古拙质朴,典雅大气。胎厚釉洁,胎釉结合十分紧密。这一时期的花纹图案多为山水人物。喇叭口的撇度较大,中间的细腰尤为突出,口沿及底沿部多有优美的装饰纹带,或者双蓝圈。</p> <p class="ql-block">雍正时期的花觚传世器物不多,造型玲珑轻巧,纹饰方面多为莲瓣纹和乳钉纹等。</p> <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的花觚造型与康熙时期的觚完全不同,喇叭口的撇度较小,中部隆起加大,底部外敞角度加大,器形稳重匀称。胎釉十分精细,绘功深厚,青花色调十分稳定,突出浑厚之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