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6月14日星期二,早上起来,天气非常的爽朗,我的心情亦非常舒畅。起床、洗嗽、骑行……一切都是那样的机械、那样的单一,时间真紧凑,上班去哟。</p><p class="ql-block"> 我骑着小毛驴,十几分钟后,就远远地就看见了“景德镇市五中” 那五个金色的大字,它是那样地光彩而夺目,在阳光的照耀下是多么地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进入校园,路面上掉了许多紫盈盈的李子,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车,掇了一枚,味道又酸又甜。那酸的是老师,那甜的呢?是学生;那酸的是园丁,那甜的呢?是知识;那酸的是夫子,那甜的呢?是幸福……看看那李树,也笑弯了腰。树上稠满了黑色的玛瑙,一阵南风拂面,那果香也沁入了我的心脾……</p>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三节课,在校录播室袁冬斌老师将要为我们主讲了一节:古代诗词赏读。袁老师是一位有四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师,也是我们语文组的大组长。他博学而多才,幽默而睿智,严谨而好学,是一位值得我尊敬的宿儒。</p><p class="ql-block"> 走进录播室,学生们已坐满了教室,只见我们的袁老师,款款走上讲台,忽然台下传来了学生们的异口同声:“不要慌张,不要慌张。”这声音:是那样的稚嫩,稚嫩的是赤诚之心;是那样的纯真,纯真的是纯洁之净;是那样的随性,随性的是依恋之态。袁老师说:“我不慌张,关键是看你们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是啊!把舞台留给孩子,把讲台留给学生。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引导他们,成就他们,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开课了,仪式感真强。此时,我的同仁潘瑶老师,作为老师代表走上讲台向袁老师献上了一棒鲜花。那洁白的花是纯洁的象征,那蓝色的花是胜于蓝哟……</p> <p class="ql-block"> 课的开场:《咏鹅》——骆宾王(唐)。袁老师侧重于:学生的读——理解诗意。他首先讲评了:鹅的情态,是那么的可爱;白毛、绿水、红掌的色彩,是那么的鲜活而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随后步入《早发白帝城》。他着重于:学生的悟——品味意趣。老师开始从中国地势揭题,渲染了白帝城的美丽而多幻,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李白以感恩之情,迅疾而下,把它放在广阔的时空,更能体现诗文的浪漫情节。诗文以对比的手法和环境的描写映衬着诗人的释然和豁达。学生在朗读中,可圈可点,但我知道,袁老师在不断的激励孩子们。当学生在诠释诗文时,又找出孩子的亮点予以肯定……</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他重点在:学生的品——体味情感。袁老师示范性的朗读了这首诗。“依"更能表现那种意境:广阔而大器,深远而大悟。从作者的角度:人逢喜事精神爽,初生牛犊更壮志。同时,突出本诗的主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生活中去领悟事物的真谛,去了解作者的意旨,去领略生命的美好。最后,学生的赏——赏析精妙</p> <p class="ql-block"> 袁老师的嗓音,是嘶哑的,但受听;那音色,是低沉的,但真诚;那音亮,是粗呖的,但亲切……它是职业的使然,它是大喊大叫的后遗症,它是四十年教坛的浓缩,它更是老师的荣光。他的声音,没有鸟鸣嘤啭清脆,没有歌唱家袅袅余音,没有水声淙淙潺潺……他沙哑的喉咙也不洪亮、不圆润,但它是经久的、是尽力的、是呐喊的……</p><p class="ql-block"> 走进学生的心灵,追求诗意的课堂,浓缩人生的精华。韶华逝去,初心依旧。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长;愿我们的老师,桃李芬芳;愿我们的学校,前程似锦。</p> <p class="ql-block">撰稿:喻作耀</p><p class="ql-block">摄影:朱紫燕</p><p class="ql-block">审核:汪文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