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细腰城

山之阳

<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看到“细腰”二字,一定会想到女性,如能在掌上起舞的赵飞燕……</p><p class="ql-block"> 但是,“细腰”后面加上一个“城”字,风格顿时大变。</p><p class="ql-block"> 城,坚固,高大,险峻,静默,战争……</p><p class="ql-block"> 似乎全是男人气质。</p><p class="ql-block"> 所以,当这两个性别迥异的词硬生生地靠在一起的时候,我当时不由地一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这里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宋史》和《涑水记闻》,我知道这座城与一位名叫种世衡的人有关。(种,作姓氏时读作chóng)</p><p class="ql-block"> 《宋史》记载:</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p><p class="ql-block"> 原来,当年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宣抚陕西时,命令种世衡与蒋偕二人筑细腰城。种世衡当时卧病在床,得令后马上起身,带领部卒昼夜板筑,城筑好人即去世。</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又想看看这个种世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涑水记闻》里写得很详细。</p><p class="ql-block"> 他是宋朝大儒种放的侄子。当他的兄弟要分家产时,他不要财物,只要图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为官。西边用事,守备不足。种世衡建议重筑延安东北二百里处的已废弃的宽州城。朝廷便命他负责此事。西夏军队多次骚扰,种世衡且战且修城。城中无水,种世衡下令挖井,挖到一百五十尺后遇到大石头,石工们说凿不下去了。大家都知道城中如果无水则不可守。种世衡说:“地下怎么可能没有水呢?”于是下令继续往下凿,凿一筐石屑得百钱。凿过几重石头,泉水大发,“既清且甘,城中牛马皆足”,此城于是被皇帝赐名“青涧城”。</p><p class="ql-block"> 清涧,又是一个如此迷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种世衡绝对是个“提高学生成绩”的高手。</p><p class="ql-block"> 青涧城靠近敌境,兵少粮寡,守备单弱。于是世衡教所有人——包括僧道妇人——练习射箭。他以银子为箭靶,谁射中就给他。后来射中者越来越多时,他不减轻银子的重量而增加银子的厚度,使得银靶子越来越小。有时徭役之地有好有坏,他让服徭者射箭,射中者就到好地方去。有人犯了错误,也让他射箭,射中了就释放。于是青涧城里个个都是小李广。另外种世衡又体恤兵民、善于蓄粮,于是数年来敌人不敢近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种世衡有出色的军政才能,范仲淹巡边时,令世衡再镇所属羌人多怀二心的环州城(今甘肃庆阳环县),再筑细腰城。</p><p class="ql-block"> 在环州与原州(今宁夏固原市)之间,所属羌人有三家最大,骄横狡猾,“抚之则骄不可制,攻之则险不可入”,深为原州之患。其北有两条河,通向西夏。二河之间,有古之细腰城。</p><p class="ql-block"> 由是我猜测:因为两河蜿蜒,在某处相互靠近,形成“细腰”,于之筑城,名为“细腰城”!</p><p class="ql-block"> 戍边辛苦!一群远离家乡的征人——其中绝大部分没读过书,主动或是被迫,来到此地。他们在城修好之后,不知是其中的谁,当时灵光一闪,将此城名之为“细腰”,霎时间将无限的柔美镌刻在无限的苍凉之上。</p><p class="ql-block"> 这是对曾经美好的回味,还是对未来的幸福憧憬?</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样,在一千年前,在西北边塞,细腰城,闪亮登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庆历四年(记得《岳阳楼记》的第一句“庆历四年春”么),范仲淹巡陕西,命种世衡与原州的蒋偕“共城之”。</p><p class="ql-block"> 因此城与西夏太近,为防干扰,种世衡先派人忽悠敌人,让他们没来得及出兵。而他则以钱招募战士,昼夜以板筑城(还记得“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版筑”么),数月而成。然后他召集羌人三姓酋长,说官筑此城,帮你们来御寇。三大酋长见筑城出其不意,又见援路已绝,于是彻底臣服于宋。</p><p class="ql-block"> 于是,这个“细腰”,成了抗击西夏侵犯的硬骨头。</p><p class="ql-block"> 筑城前种世衡已卧病,城筑好不久,就因病而去。</p><p class="ql-block"> 《宋史》说:“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像祠之。”羌人哭他,所有他曾待过的地方的百姓贴他的画像纪念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个城又名细腰城,北宋名将种世衡修建。宋仁宗庆历三年,明相范仲淹巡视宋夏边境,知道当时环州(今环县)所属羌族酋长,个个都与西夏王李元昊私通,遂推荐鄜州判官为环州知州。种世衡因修建陕北青涧城、抚羌有功而知名,因而范仲淹对种世衡寄予厚望。种世衡到环州后,坚持以堡寨为堡垒,步步为营,抵御西夏,使环固一带边防很快得到巩固,他在边境修筑的细腰城等十多个城堡发挥了很大作用。半个城随地形而建,两头大,中间小,故称细腰城。我们把毛驴拴在沟底的柳树上,爬上半个城对面山坡上,细细看了半个城的结构与布局,五哥对这些遗址和掌故很感兴趣,看后感叹不已。近几年这里修了柏油路,公路正好从半个城对面山上经过,在这条公路上观察半个城全貌非常方便,我也为种世衡能在这偏僻之处修筑这一绝妙的防御工事感到震惊,他用心良苦,文治武功堪为人之雄杰。</p><p class="ql-block"> 离开半个城,按照当地一个农民的指点,我们不再走洪水四溢的沟底,从半个城北面的山上爬上去,就到了北原的沈崾岘,这里崾岘连崾岘,只通环县第一大原马坊原。</p><p class="ql-block">雨后的黄土高原,天格外蓝,云格外白,微风从原的北边吹来,暖暖的,却特别清爽。这时候我终于有了骑驴的机会。五哥走着,我骑在驴背上,那时的马坊原到半个城,到处是庄稼地,糜子、谷子正在蓬勃成长,满原的油菜花盛开着,一片金黄。偶尔可遇到一片葵花地,葵花圆圆的脸盘已经形成,虽然很小,但那喜欢迎着太阳的小脑袋却依然执着地朝着东方。地埂上的黄花菜开花了,蜜蜂和彩蝶围着花蕾上下翻飞,翅膀扇出的嗡嗡声,给正午的村庄带来了静谧和温馨,让人感到一种特别悠闲的美。我们走过了沈崾岘、高龚原、从沈家原下了山,晚上住到沟底一家许姓人家,这个许家的男主人约四十岁左右,人特别好,晚饭是玉米面条拌豆面,走了一天的路,这碗饭的味道我至今记忆犹新。晚饭后,男主人打开炕边里放的一个很大的收音机。开始用有线广播给全生产队社员安排活路,过程中也有一些社员因事因病请假,还有要求变更活路的,他稍加考虑后都一一做了答复。我们这才知道面前的这个中年人是一个很能干的生产队长,我对他不由肃然起敬。睡觉前,队长吩咐我;草窑里有铡好的青草,一定给毛驴添好草料,你们明天还要上路。听了他的叮咛,我非常感动,我想他的人生境界咋这么高,一定是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得早,听许队长说,到沟口也就三十里路了,前沟的路要比里沟的路好走,还是顺沟往前走吧!我们一边走,一边问路,经过张庄、肖川、杨李庄,中午十一点多,终于走到了西川口,我看着很远的对面山梁,估摸着这环县川从阴山到阳山,少说也有三四里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这么宽阔的大川和河流,我既兴奋,又发愁。兴奋的是那富饶而又平坦的川里、满目都是玉米和高粱地,真像小说《红旗谱》和《风云初记》里描写的冀中平原的青纱帐。风吹来了,青纱帐里飘出阵阵粮食的香味,这味道让人陶醉。发愁的是当时环江,从河对坡到县城,还没有一座桥梁,人和驴必须从水中趟过。正是雷雨天,上游的洪水如凶猛的狂兽,拍打着环江土岸,两面江堤上的土块经不起洪水的冲刷,正在一块又一块的轰然崩塌,我从未见过这么宽阔又凶猛的洪水,还没走到大河边,那震天的轰鸣声已经让人害怕。</p><p class="ql-block"> 路上遇到一个农民,他说再往前走一华里,有一个跨江渡槽,是为了把河西的水引到河东灌区用的。渡槽宽约一点五米,就看你们的毛驴敢不敢走这个渡槽。我们走到渡槽前,高悬的渡槽又窄又长,加上下面汹涌的江水轰鸣如雷,我的两条腿都软了。五哥年长,他说人总是要过的,干脆把驴寄养到河对坡的农民家中。咱们把书取好,背过渡槽再让驴驮,思来想去也只好这样了。半小时后,五哥和一个姓敬的农民谈妥,寄养两天,每天一元钱。我们就牵着毛驴走进这家农民家。卸下鞍具、给毛驴添好草料,就背上干粮向县城走去。一上渡槽,我的两条腿完全不听指挥,直发抖。五哥胆大,让我闭上眼,他用手拽着我往前走,快到渡槽尽头了,我腿软得直接坐倒在渡槽上,那最后的二三十米,我是爬着到达彼岸的。走下渡槽,我都没有勇气再回头看一眼,那惊魂的一幕,至今想起来仍感到又怕又可笑。</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称种世衡:“国之劳臣也。”</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说:“臣伏见兵兴以来,所得边将,惟狄青、种世衡二人,其忠勇材武,不可与张亢、滕宗谅一例待之。”(夸种世衡时顺便贬了贬滕子京(宗谅))</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郑屠前大骂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p><p class="ql-block"> 这个老种经略相公,正是种世衡的孙子、御夏抗金名将种师道。师道去世二年,北宋灭亡。</p><p class="ql-block"> 后来细腰城于史书上露面甚少。但这个名字以及它背后的故事,依然让人神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半个城村是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虎洞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022106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21022。邮政编码为745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34 ,车牌号码为甘M。半个城村与常兆台村、高庙湾村、贾驿村、金庄原村、刘解掌村、砂井子村、魏家河村、张大掌村、张家湾村相邻。</p><p class="ql-block">  半个城村附近有东老爷山、八珠革命纪念馆、环县博物馆、山城堡战役旧址、环县文昌阁等旅游景点,有环县皮影、环县荞麦、环县羊羔肉、环县香包、环县荞剁面等特产。</p><p class="ql-block"> (文章内容网络摘编而成,留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