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美术馆(1)

国华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波士顿美术馆</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1870年,哈佛大学波士顿图书馆和MIT为展出它们收藏的艺术品而倡议筹建这座博物馆。于美国建国100周年纪念日1876年7月4日正式于科普利广场开馆。后迁至现址的新馆于1909年11月15日对外开放。1981年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主楼西翼落成并开放。<div><br>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其他绘画藏品也十分丰富,有格列柯、委拉斯贵兹、提香、丁托莱托、罗梭等人的作品,有伦勃朗、鲁本斯、普桑、夏尔丹、库尔贝、莫奈、德加、华托、雷诺阿、保罗·塞尚、梵·高的作品。<br></div><div><br></div> <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太湖石</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术馆用基金购买</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正中间的草坪上有一尊青铜雕像,一名印第安骑士在骏马上张开双臂,仰天长啸。这就是达尔林的最著名雕塑<font color="#ed2308">“向伟大的精神呼吁”</font> 。</h1><div><br></div> <h1><br></h1>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塞勒斯·埃德温·达尔林</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Cyrus Edwin Dalli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ata-find="_11">他是一名美国雕塑家,以描绘美国原住居民而闻名。他创作了260多件作品,包括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保罗里维尔骑马雕像;犹他州盐湖城的天使莫罗尼站在盐湖城神庙的顶上;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向伟大的精神呼吁》,现在收藏于波士顿的美术博物馆。19岁时,他搬到波士顿学习雕塑,后来他在巴黎朱利安学院学习绘画。1883年,他参加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保罗·里维尔马术雕像的比赛,因为筹款问题使这个项目推迟了几十年,这座全尺寸的雕像直到1940年揭幕。1893年,他的作品《和平的信号》在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并安装在芝加哥的林肯公园。他所设计的天使莫罗尼雕像成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教堂的象征,也是该教堂庙宇尖顶上其他天使莫罗尼雕像的模型。从1899年到1941年,他是麻省师范艺术学院(现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一名教员。1912年,他以副院士的身份入选美国国家设计学院,并于1930年成为正式院士。<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ata-find="_11"><br></div> <div><br></div> <div><br></div> 一进展览大厅,我立刻被两个精美的雕塑所吸引。估计肯定有故事,抓紧拍照。做美篇时,认真查阅资料。果不其然,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本身,都是故事。<br><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作品:奥菲斯和克贝鲁斯</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Orpheus and cerberus)</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雕塑的主题来自奥维德的变形记第十本书。希腊神话中奥菲斯(Orpheus)的父亲是太阳神兼音乐之神阿波罗,母亲是歌唱女神卡莉欧碧 (Calliope)。在他还很小的时候,阿波罗便把自己用的宝琴送给他。这把琴制作精巧,经奥菲斯一弹更是魅力神奇,传说奥菲斯的琴声能使神、人闻而陶醉,就连凶神恶煞、洪水猛兽也会在瞬间变得温和柔顺、俯首贴耳。后来奥菲斯为了去阴司拯救自己的爱妻欧律狄刻(Eurydice) ,弹琴哄睡了守卫地狱之门的长着三个头的恶犬Cerberus。<br><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雕塑家:托马斯·克劳福德</b></font></h1><div>雕塑家托马斯·克劳福德Thomas Crawford(1813-1857)师从著名的丹麦雕塑家Bertel Thorwaldsen,1839年Crawford在罗马用粘土和石膏完成了这尊雕像,创作了他的第一个主要的作品。在雕刻俄耳甫斯时,他受到了梵蒂冈望楼的阿波罗雕像的启发,长期以来那都被认为是古代雕塑的最重要的代表作。许多美国人都通过Orpheus and cerberus开始了解这种类型的古典雕塑的。<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会山顶上的自由女神像</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是他的作品</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埃及艳后</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CLEOPATRA)</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雕塑家:托马斯·里奇韦·古尔德</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Thomas Ridgeway Gould)</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托马斯·里奇韦·古尔德是一位活跃于波士顿和佛罗伦萨的美国雕塑家。古尔德出生在波士顿。他最初是一个商人,和他的兄弟一起从事干品生意,但从1851年开始在赛斯·威尔斯·切尼(Seth Wells Cheney)的指导下学习雕塑,并于1863年在波士顿雅典娜博物馆(Boston Athenaeum)展出了两个巨大的基督和撒旦头像。由于美国内战的结果,他失去了他的中等财富,并在1868年与他的家人搬到佛罗伦萨,意大利,他致力于学习和工作。古尔德于1881年11月26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去世。他的遗体被送回森林山公墓,安葬在家庭墓地。<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div><br></div> 展览大厅正中有一道宽敞的楼梯,拾级而上进入博物馆的中心圆厅(rotunda),四面辐射出去就可以通向不同的展馆。楼梯两边的平台对称摆放了非常有质量的大型的文物和雕塑,以中国和欧洲藏品为主,可谓先声夺人。在每一层的Rotunda和楼道里,都因地制宜的摆放陈列了不少精品,让人完全沉浸在艺术氛围中。<br><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代艺术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文物</h1>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欧洲艺术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奈作品</h1>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洲艺术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往现代艺术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间不够,就看这12个精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奥尔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它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前古典文明时期(前2000年~公元初)。<br><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象头神犍尼萨为印度教及印度神话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碍之神。他是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的精神之子。象头神信众广泛。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作自在天,欢喜天,圣天,是守护神;在日本,被视为夫妇圆满之神和财神;在泰国,他叫做“象头神财天”;而在印度教中,他是排除障碍之神,是财神,是命运之神,是学识之神,代表着智慧,象征着吉祥和成功,是印度最具人气之神。其形象为象头人身,大腹便便,独牙,持斧头、糖果、念珠、莲花。坐骑为一老鼠。<br><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此词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沥青”。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处理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 <br><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圣诞夜乔治·华盛顿(殖民军总司令,第一任总统)带领军队险渡特拉华河,翌日打响特伦顿战役,在暴风雪中突袭英军,为美国赢得关键的一战。苏利创作了2000余副肖像画,这是罕见的历史题材。<div><br>赏析:沉稳果断的总司令骑着白马,从周围众多副官中脱引而出,河面已被冰雪覆盖,对岸山上是先行过河部署的炮兵部队。<br></div><div><br></div> <div><br></div> 托马斯·萨利(Thomas Sully)1819年的名作《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Passage of the Delaware)是波士顿美术馆最为出名的收藏之一。<br><div><br></div> <div><br></div> 托马斯·苏利(Thomas Sully,1783-1872年),美国画家。他是位多产的知名肖像画家,经常使他的人物理想化及戏剧化。《范妮·肯布尔饰演的贝阿尔特丽丝》(Fanny Kemble as Beatrice)、《萨缪尔·高斯》(Samuel Coates)、《破帽子》(The Torn Hat)以及其它肖像画,显示出粗犷、流动的笔画以及高超的色彩处理技术。苏利的作品广受大众欢迎,但许多艺术史学家批评他缺乏想象力和肤浅。<br><div><br></div> <div><br></div> 这幅画很有来头,算是整个美国展区的镇馆之作了。萨金特是四个女孩的父母爱德华·达利·博伊特和玛丽路易莎·库欣·博伊特的朋友,他们生活在在第八区一个豪华的社区,很多富裕的美国人都喜欢那里。公寓的门厅充当了萨金特肖像的场景,这是一个阴暗的空间,画家为四个女孩画了像,由小至大分别为:坐在地上四岁的朱丽娅、站在左边八岁的玛丽·路易莎、被阴影覆盖着的两个女童是12岁的简与14岁的佛罗伦萨。<br><div><br></div> <div><br></div> 这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形式是对不同时期艺术学习吸收的结果,也成为萨金特既传统又现代的画风。有研究认为此幅肖像受到了十七世纪西班牙大师迭戈·委拉兹开斯(Diego Velázquez)的影响,他的作品备受19世纪的法国人的推崇。萨金特1879年前往马德里,在普拉多国家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临摹委拉兹开斯的画,其中就有著名的肖像画宫娥(Las Meninas),一个年轻的西班牙小女孩和她的仆人们在阴暗房间的群像画。萨金特吸收了委拉兹开斯的画法:带有神秘感的空间广阔而深入,黑暗柔和的色调,主人公自信而直面观众的方式。同时,萨金特一定还借鉴了同代法国画家埃德加德加不同寻常的肖像画和离散式的构图技巧。这幅画可以看到德加的创作风格:不对称的构图,几乎空白的画布中心,四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感以及一种被打断了的现代生活场景。<br><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作者:约翰·辛格·萨金特</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美国画家。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1874年在卡罗律斯—迪朗的巴黎画室学画,受印象派影响。</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1879年去西班牙研究委拉斯开兹的作品。1884年沙龙展览杰作《某夫人》引起流言,迁居伦敦。1876年到美国并加入美国籍。但长期逗留英、法、德、意等国,从事创作。多为上层人士作肖像画,其作品声誉渐高,有《石竹、百合、蔷薇》等。为西奥多·罗斯福、约翰·洛克菲勒画过像。1910年后热衷于水彩风景。1890~1910年为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和波士顿美术馆作壁画。</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拉丁语:Gaius Octavius Augustus,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Gaius Octavian Thurinus),后三头同盟之一,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br><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展馆最显著的位置,一尊大型的金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中国人对观音像非常熟悉,但是完全不似传统端庄威严的形象,以这样放松、闲适、随意却不失优雅的坐姿呈现的天下也只一尊!仔细观察,那自然下垂的左脚和屈起的右腿,撑住身体的左手和轻捻丝绦的右手,无不表现出艺术家对人体身形目光如炬的观察,更难得的是体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凡人化观音”的气度,一种潇洒、超脱的自然之美。<br><div><br></div> <div><br></div> 网上对MFA亚洲美术部中国美术科主任白铃安博士 (Dr. Nancy Berliner) 的采访,许多美国人认为水月观音是全馆他们最喜欢的作品。水月观音是1920年被MFA向日本山中商会购买的,那个时候中国军阀混战,大量艺术品流失民间,日本人趁乱在中国低价收购,然后向欧美出售。观音背后有很多字模糊不清,大致说明它来自山西稷山县,大约在明代,稷山县有位大官出钱帮助修复了观音,为它上过漆。现在观音的脸上还有金漆。水月观音一直展出到1999年,因为一直掉漆,美术馆决定对它进行修复,还发明了特有的保护技术,过了很多年才复展。<br><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美国艺术家塔拉·多诺万(Tara Donovan)1969年出生于纽约市皇后区法拉盛。是一位美国雕塑家,在纽约布鲁克林生活和工作。她的大型装置、雕塑、素描和版画都是利用日常物品来探索积累和聚合的变革效应。她能够利用物体固有的物理特性将其转化为产生独特感知现象的作品而广受赞誉。不改变其物理外观,仅通过大量堆叠与组合,创造出一种无限扩张、仿佛具有了生命力的庞然大物。<div><br></div> <div><br></div> 她大量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材料和物品——橡皮筋、铅笔、吸管、杯子——来创作大型装置、雕塑和绘画。她的作品常常类似于起伏的山丘、海浪和云状形式的地形。<br><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Untitled(Styrofoam cups)</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3/2008</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泡沫塑料杯子</div> 'Untitled (Styrofoam cups)' (2003/2008) 描绘了一种由白色泡沫塑料杯制成的云状形式,将宇宙带入人们的想象中。'Colony' (2005) 使用在不同高度切碎的铅笔迷宫,将它们聚集在一起以显示整个城市或岛屿的等高线图,或分子结构的描绘。通过这个过程,多诺万思考日常物品中的美,将熟悉的事物扭曲成其他东西——从而将我们的疏忽行为转化为美学艺术作品。<br><div><br></div> <div><br></div> 多诺万的雕塑作品规模宏大,探索了积累和聚合的主题。多诺万的作品利用了社会上普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的大规模生产的商品,迫使观众重新考虑他们在消费驱动的世界中的行为和习惯。她致力于一种轻松、勤劳和现场响应的方法,将她与后极简主义和过程艺术等运动联系起来,并与理查德·塞拉等艺术家进行比较。她庞大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深刻体验;她艺术的氛围效果被比作体验詹姆斯·特瑞尔 (James Turrell) 的沉浸式作品。多诺万的许多装置都使用了数以千计的单一材料,而这些单独组件的组装则给人留下了作品的整体印象。<br><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奈作品另有专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波士顿美术馆(2)</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h1> <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霍滕西奥·费利克斯·帕拉维奇诺修士</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ray Hortensio Félix Paravicino)</div></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 埃尔·格列柯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El Greco (希腊)</b><br></h1><div>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西班牙画家。生于希腊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1614年4月7日卒于托莱多。原名D.特奥托科波洛斯(Domenikos Theotokopoul),由于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后被称为格列柯(El Greco),意即希腊人。早年,在故乡学画,1560年到了威尼斯,进入提香的画室,这使他从中世纪美术的圈子走向一个新的时代。<br></div><div><br></div> <div><br></div>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局部)</h1>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又译杰克森·波拉克,1912年1月28日-1956年8月11日),美国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1929年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本顿。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主要作品有《秋韵:第30号》《薰衣草之雾:第1号》《大教堂》《蓝杆:第11号》等。1956年8月11日,杰克逊逝世,年仅44岁。<br><div><br></div> <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摄影 张国华 2018年</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 张国华 2022年</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