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平遥县衙——</b>平遥,历史悠久,帝尧始封地。古老的遗迹、建筑、沉淀了邑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平遥古城为中国古代县城的活标本,中国汉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民俗摄影《建筑文化》篇 <b>親民堂 </b>大门处,右边<b>公生明</b>,门左<b>廉生威</b> <b>明镜高悬 </b>县令办案、审案之处 <b>亲民堂处明镜高悬 县太爷正在审案之中</b><div>这次来正好赶上县衙审案演绎,由一般原理推断和特殊事实、根据一件事的发挥、演说,表演的[演绎]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县令审案时的基本情况。<b><br></b></div> 威武门 儀門 这一边的房屋,都是县衙各个办公部门的(重地)所在 <b>平遥县衙磨房——</b>磨坊,是旧时经营土法磨面的作坊。当年此处磨房内的石磨、石碾子所碾磨的粮食,是专供衙门内吏员之用的。石磨由磨盘、磨石、推竿等组成,石碾子由碾盘、碾子、碾竿等组成,都由人力或畜力推动。在电力普及之前的几千年中,它们一直在为人们不停的滚动,笨拙、原始却功不可没。 这里是亲民堂县衙大院 壮士房(休息室) 喜欢拍照的人们,就可以在这里拍一张纪念照,体会一下坐县署人力车的感觉也是满好的 在这里<b>(平遥县署)车上留个影</b>,还真可以体验一下县官威武的感觉!哈哈哈~~ 县衙大堂右边,就是清代服饰展览厅。让我们来看一看<b>明清时期服饰</b>。<div><b>[鉴古知今]明清品官服饰——</b>明清时期服饰,我国古代文武官员的冠带服饰各有特色,不尽相同。宋以前和明代是汉人装束,金、元、清是蒙古族和满族打扮,朝服虽不同,但在职官的品级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记-补子。从补子可以辨别职官的品级及文、武,文官补子为鸟类,武官为兽类。(此属人物服饰,拍於玻璃窗内,光线不好、有玻璃又不能打闪光,记录为主、只能尽力拍了)<br></div> <b>清代品官服饰(雍正朝)——一品:</b>章服:帽饰-红宝石--补服:文官-仙鹤 武官-狮子;<b>二品:</b>章服:帽饰-珊瑚--补服:文官-锦鸡 武官-狮子;<b>三品:</b>章服:帽饰-蓝宝石--补服:文官-孔雀 武官-虎; 清代品官服饰(雍正朝)——<b>皇帝服</b> <b>四品:</b>章服:帽饰-青金--补服:文官-云雁 武官-豹;<b>五品:</b>章服:帽饰-水晶--补服:文官-白鹂 武官-熊;<b>六品:</b>章服:帽饰-砖渠--补服:文官-鹭鸶 武官-彪;(窗内可见仙鹤、孔雀,服饰的代表) <b>七品:</b>章服:帽饰-素金--补服:文官-鸳鸯 武官-彪;<b>八品:</b>章服:帽饰-阴文镂花--补服:文官-黄鹂 武官-海马;<b>九品:</b>章服:帽饰-阳文镂花--补服:文官-鹌鹑 武官-犀牛。 这里可以通向后院(牢狱) <b>汉槐——</b>汉槐(The Hah Dynasty Pagoda Trees),两汉姊妹古槐,两千余年来,历经更生,现存第五代汉槐,萌于元初,至今六百余年。 走进[鉴古知今]博物馆 <b>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b>,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b>古陶——</b>平遥,史称“古陶”,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置平陶,西汉设中都京陵,北魏始称“平遥”,县境面积1260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古城区2.25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文物荟萃。1986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b>粮厅——</b>粮厅是县衙征粮纳税的场所,也是钱粮师爷及六房中的户房经承书吏办公的地方。此处主管全县的户籍、田粮、财税。厅内备有《赋役全书》,记载全县赋役数额;《鱼鳞图册》,记录全县土地田亩;《户籍册》,记载全县户籍人口。 <b>钱粮库</b>(还有武备库、赞政厅等)有些是锁着的。 这里就是平遥县衙的 关压犯人的<b>牢狱</b>处 前大院。 <b>平遥古城申遗成功十周年回顾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