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水处理作业区团支部 戴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共青团协助党和政府组织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配合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共青团进行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始几年进行的相关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逐年增多的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在升学就业问题上与国家容纳能力的矛盾,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动员一部分中小学生到农村和边疆参加农业生产;《人民日报》也曾发表社论,“提出必须做好组织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作”;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毛泽东曾针对农村合作社缺乏大量财会人员的状况,指出“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第一次提出“上山下乡"的口号,指出:“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和伟大事业。”这一思想成为我国进入全国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后的国家中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主导思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1957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重申了就业政策。团中央在组织城乡青年到边疆垦荒的同时,也积极宣传动员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参加生产建设,落实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国家有关政策。团中央于1957年8月与教育部联合召开工作会议,认真研究中小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并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的知识青年,在各级团委的广泛动员、细致安排下,积极下乡。1957年〜1958年,全国下乡知识青年约有1.5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农村和边疆生产工作注入了年轻新鲜血液,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也锻炼了广大知识青年,积累了实践经验,开垦荒山、发展生产、稳定边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名新时代团员青年,应认真对待工作,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要领,向模范师傅们多交流多学习。立足岗位展风采,踔厉奋发向未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奋斗,脚比路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放弃,一定失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彰显青年担当,奉献青春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传 颂 人:戴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本期编辑:张一鸣 赵志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审 核:姜立峰 郝延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出品:共青团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能源动力厂委员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