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乡村中,徽州古村落最具特色,最能经受住时光的打磨和岁月的雕刻,最能吸引旅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20年多前,我初学摄影,几乎每年都要到这片古老的地方转一转,用色调怀旧的底片记录这里的青山绿水和粉墙黛瓦,记录这里的烟火人间和时光轮回。</p> <p class="ql-block"> 古徽州的三月,总是浸润在绵绵细雨中,总是弥漫在油菜花香中,总是倾听游人碎碎的脚步声。</p><p class="ql-block"> 油菜花是古徽州春天里的诗,是古徽州大地的精灵,是一坛酝酿了一个冬天的老酒,总是让万千旅人沉醉徽州不知归路。</p><p class="ql-block">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p> <p class="ql-block"> 古徽州有很多古老的故事,她的深宅大院会告诉你,她的悠悠巷陌会告诉你,她的湾湾溪流会告诉你,她的一座青山一潭绿水会告诉你。</p> <p class="ql-block"> 婺源考水,流传着唐末皇太子避难婺源残山剩水间的故事。相传公元904年,唐昭宗李晔将帝都由长安移迁洛阳,御驾途中,朱温谋反篡权。李晔与何皇后见势不妙,即将新产太子裹以御衣,侑以珠宝,破指血书交近侍胡三(婺源人)趁乱逃脱。胡三南逃婺源考水隐居。将太子取名昌翼,君随臣姓,易李为胡,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昌翼得胡三庇佑养育,在同光乙酉年(公元925年)胡昌翼21岁时,荣登明经科第二名进士。当其正欲赴任时,胡三破墙掏出龙衣御衫,珠宝血书示以太子。江山易主、大唐败落的历史呈现在太子胡昌翼面前,让他幡然醒悟。母后在血书中写道:“……十万余众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一字一泪把他的神经都震碎了。</p> <p class="ql-block"> 婺源考水的青草地上,绿水河边常出现一抹单衫微寒的背影,孑然兀立,直到岁月褪尽了他的风华色彩。</p><p class="ql-block"> 唐太子在考水活到96岁才无疾而终。因他荣登明经科进士,乡人敬称为“明经公”,是明经胡氏的鼻祖。</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的子孙跋山涉水,在古徽州开枝散叶,耕读传家,繁衍子嗣。</p><p class="ql-block"> 一代名臣胡宗宪、 徽墨开创者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胡适之……,传承着李胡后人的血脉和荣光。</p> <p class="ql-block"> 在黟县宏村,很多游人惊叹于“牛型村落”的工程体系规划,山为牛头,树为牛角,村屋为牛身,桥为牛脚,将自然融入人文之中,这要归功于一位叫胡重娘的徽州女子。</p><p class="ql-block"> 1407年左右,胡重娘说服丈夫汪辛出白银一万两,先把村中的天然清泉开挖成月塘,作为“牛胃”,后来又开凿400多米的水圳作为牛场,饮水入户,从而奠定了这个牛型村落的基本结构。</p><p class="ql-block"> 宏村宗祠里供奉着胡重娘的牌位,享用后人的香火。</p> <p class="ql-block"> 古徽州的村落,在斗转星移的岁月中,仍然感受到旧时“三间茅草房,家有读书郎,放下扁担考一场”的耕读传家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道出了古徽州人的几分辛酸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古徽州是男人们筚路蓝缕的开创,是女人们凄风苦雨中的守候。一代又一代的徽州骆驼把徽州故园打造成灵魂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在徽商经年不息的奔波中,输出了徽州朝奉,竖起了贞洁牌坊,带回了“宰相故里”的盛名。</p> <p class="ql-block"> 古徽州女人苦。在古徽州的黄山白岳间,徽商女人多是“戚戚重门深院锁”,窗迎冷月,灯摇残照,在程朱理学中“节劲三冬”、“矢贞全孝”。</p> <p class="ql-block"> 以上图片均于1997年到2003年间,用胶片相机拍摄,机型有尼康F100、康泰时645、徕卡M7等。特别怀念那个年代的行走与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