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为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日,崇文小学微光读写社组织全体成员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研读学习,并于6月9日和10日分两组进行研读分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会议由吕萍萍老师主持。</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组</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旨分享人:邢蓬蓬</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关键中的关键。核心素养是不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比如读写能力、计算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批判创新思维能力、个人及社会交往能力、伦理道德和跨文化理解。各门课程可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核心素养又可以应用到各门课程的学习之中,是相融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学科课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增加学科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说英语课程,如果我们只是学习字母、语音、单词、语法甚至篇章,那么学习内容就很窄,也很浅。但如果在英语学科渗透核心素养,比方说思维、文化,那么内容就拓展了深度。具体来讲就是可以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旨分享人:翟云倩</p><p class="ql-block">一、我对新课标的认识:</p><p class="ql-block">(一)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p><p class="ql-block">(二)学段目标更为细化。</p><p class="ql-block">(三)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下降。</p><p class="ql-block">(四)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p><p class="ql-block">二、面临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应该:</p><p class="ql-block">(一)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二)健全新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p><p class="ql-block">(三)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p><p class="ql-block">(四)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赵杰</p><p class="ql-block"> 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以后,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再加上,前段时间,学习的新课标小学语文学科的解读讲座,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渐渐明白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下面,我就针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p><p class="ql-block">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p><p class="ql-block">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p><p class="ql-block">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p><p class="ql-block">四、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刘亭亭</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1日,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公布,和2011版课标对比,主要有三方面的变革,:一是强调素养导向;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三是突出实践育人。新课标中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自身也要积极“变革”。要积极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并掌握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特点,整体规划语文学习内容;在教学时,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不死学、不学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另外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探索新的语文教与学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刘薇</p><p class="ql-block"> 刘薇老师利用思维导图简要的谈了自己对语文新课标的4大变化的认识,重点说了四大核心素养的理解。并表示课标已经改变,课程也会跟着改变,教材也一定会发生改变,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然也要跟着改变,才能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教育真的换赛道了!穿新鞋走老路终将无路可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刘文艳</p><p class="ql-block">第一,分级标准有所改变。</p><p class="ql-block"> 在新课标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3~4年级为一级,5~6年级为二级,7~9年级为三级。兼顾小学英语开设年级区域差异,设置预备级和三个“+”级别,预备级主要满足1~2年级教学需要,以视听为主。“+”级别,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p><p class="ql-block">第二,词汇要求增长了25%。 </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还提到,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接触并学习相关主题范围内的单词,以及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但英语的课时量并没有增加,这就要求学生要在空闲的时间去提升英语,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而且突出强调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摒弃以往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p><p class="ql-block">第三,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显著提升。</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对于阅读部分提出了13+3要求。而且,要求3-4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2000词,5-6年级课外阅读达到4000-5000词。字数变多的同时,难度也变大,突出强调孩子对语篇更深层次的理解,新课标甚至提出了理解多模态语篇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这一要求。</p><p class="ql-block"> 所谓多模态语篇,我理解的是未来的语篇阅读不再仅仅是以文字形式出现,有可能是图形、表格、流程图,甚至是语音的融合,不断向国际化考试如剑桥、雅思、托福等靠近。因此,像以往一些僵硬化的阅读做题技巧已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这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增加阅读,广泛阅读,学会阅读,真正提升阅读素养。</p><p class="ql-block">第四,强调学生的表达性技能,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p><p class="ql-block"> 如要求学生就口语或书面语篇的内容、观点和态度作出简单的口头评价,说明理由。在“+”部分,更强调了“恰当质疑语篇的内容、观点,解释不合理之处”。这对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核心素养引领下,英语学习从应试走向素质的大方向。结合我所教授的五、六年级,课堂上我会设计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模仿和运用中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描述、阐释、分析、应用等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评价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作者的观点以及主人公的行为,逐步学会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提升表达性技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钟霞</p><p class="ql-block"> 2022版新课标最让人眼前一亮的部分,我认为是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类别: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不仅要识字、写字,更要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了解并运用浏览、阅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的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课程设置,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大语文学习任务群,全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我们也要适应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在教学中努力践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董睿</p><p class="ql-block">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精神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要做一个创新型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在使用教材上要创新。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的情况,对教材的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和不断补充扩展。我们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2、教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积极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用,在运用中不断学习。3、要有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创建民主、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形成一个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王颖</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也就是学会数学抽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也就是学会逻辑推理;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也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少了,但多了数学知识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串联。提出跨学科融合,课标中给出的数学样题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社科,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通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我认为对于数学老师的挑战就是跨学科融合。教师要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在讲述知识点时,多出出一些创新性的与各学科融合的题目。在讲述解决问题时学会让学生整理有用信息,建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以应对跨学科融和后的知识碰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杨林林</p><p class="ql-block"> 以学习任务群为例,我认识所谓的学习任务群就是大单元教学。指的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教学形式。自新版教材出现以来,这个概念就曾被多次被提起并实践。采取学习任务群的方式,从单元整体入手,明确中心,重点突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整体地提升语文素养。这样既避免了灌输式讲解,有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也能多匀出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整本书阅读。</p><p class="ql-block"> 挑战我认为完成学习任务群首先作为教师要理清单元整组编排的逻辑之链。梳理单元中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再次就是任务驱动,实现单元整组教学的有序推进“单元统整教学要想有序有效地开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必须借助有效的教学载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韩敏</p><p class="ql-block"> 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人格,习惯、个性的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知识层面,让学生把字词句,阅读、写作打牢,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现在 我们数学,多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梳理,自己会梳理文章的知识点,在梳理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所掌握。现在要求学生能读整本书,自读自悟,过程中学会梳理,也是对书中内容的掌握。初步学握学习语文的基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重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p><p class="ql-block"> 再谈一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善于思考,提炼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相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让学生牢记于心, 受和识的影响,深化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王婷婷</p><p class="ql-block"> 对比2022年的新版的《科学课程标准》和2017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有很多的不同之处。</p><p class="ql-block"> 1.对应的学段发生了改变。原来课程标准内容只包括一至六年级的内容,新课标包括一至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强调了学习进阶概念。不仅对小学科学做出了要求,而且也考虑到初中进一步分科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课程,在这些课程上有纵向的衔接,也有横向的配合。知道现在在哪里,然后知道孩子将要到哪里。</p><p class="ql-block"> 2.更新课程目标,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内容。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分为4个方面、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其中“科学思维”是新增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3.《新课标》课程内容取消了四个领域的维度界限。设置了四个跨学科的概念: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设置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跨学科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根据学生思维的进阶设计课程,完成学生素养的进阶。在解决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的推理论证。学会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创新思维。未来科学课程应该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的课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刘垒明</p><p class="ql-block"> 研读2022年数学新课标,使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学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老师需要多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李秋花</p><p class="ql-block">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p><p class="ql-block">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p><p class="ql-block">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p><p class="ql-block">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p><p class="ql-block">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p><p class="ql-block">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四、增强了指导性。</p><p class="ql-block">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p><p class="ql-block">五、加强了学段衔接。</p><p class="ql-block"> 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旨分享人:乔玮</p><p class="ql-block">《2022版“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数学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一、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p><p class="ql-block">(一)在生活情境中观察世界</p><p class="ql-block"> 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二)在实物感知中观察世界</p><p class="ql-block"> 实物感知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实物感知,可以引发学生观察数学对象,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并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建立概念、性质或法则等。</p><p class="ql-block">(三)在问题解决中观察世界</p><p class="ql-block">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可结合问题解决实现再创造。</p><p class="ql-block">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p><p class="ql-block">(一)追求渗透,启发领悟。</p><p class="ql-block">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分析知识和习题背后的数学逻辑,把知识教育与思维训练巧妙融合,把思维训练渗透到每一节课,植根于每一个知识点。</p><p class="ql-block">(二)积极动手,引导思维。</p><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小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欲望,对数学这样一门思维体操来说,将抽象思维和“动手动脚”结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p><p class="ql-block">三、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p><p class="ql-block">(一)重合作,掌握数学建模方法</p><p class="ql-block"> 交流合作,掌握建模方法,是数学模型存在的灵魂,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学生交换思想,培养建模能力。</p><p class="ql-block">(二)写解析,提高书面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做题过程写解析,通过解析反思这是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反思这类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反思这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反思这种方法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对错题进行再整理再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三)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魅力。同样,学生也要讲好数学故事,破解教学难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感受数学文化之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旨分享人:马如意</p><p class="ql-block"> 一、认识: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p><p class="ql-block">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p><p class="ql-block">二、挑战: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p><p class="ql-block"> 课程理念的设置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尤其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汇,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要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建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思且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乔飞</p><p class="ql-block">回首过往约定 展望未来梦想</p><p class="ql-block">——学习《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结</p><p class="ql-block"> 回首自己教书育人的二十多年,恰恰也是新课程标准发展的历程。本轮课程改革始于2001年,当时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1年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关于评价。2011年版提出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期望在两者之间能够取得一个合理的平衡。第二,从“双基”到“四基”。第三,从“双能”到“四能”。第四,“核心素养”作为关键词在2011年出现,到今年开始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不断反思得失成败过程中,对未来课程教学的一份筹划。这一次国家对教育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就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者,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之中要靠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样一种学习方式,要改变数学教育与育人目标若即若离,甚至是脱节状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王晨晓</p><p class="ql-block"> 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蒋燕</p><p class="ql-block"> 202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我针对2011年和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做了比较分析:</p><p class="ql-block"> 一、标题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1.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鉴赏是指对文学艺术品、文物等有分析,有比较地进行鉴别欣赏,这一变化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2.写作与口语交际改为表达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3.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原来的综合性学习更侧重于语文每册的综合性学习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梳理与探究针对整个语文的学习过程,范围大了,要求也跟家具体。</p><p class="ql-block">二、新增内容:</p><p class="ql-block"> 1.识字与写字第一条增加“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知道汉字的构字原理,才能更好认识理解汉字。”学习汉字不再是单纯的笔画、结构,而是注重祖先造字所蕴含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2.在阅读与鉴赏中新增“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周围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整本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老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选取的阅读书目教师应先反复阅读、批注、解读,再引导学生去读。开展导读课、推进课、成果展示汇报课等,再开始读下一本书。</p><p class="ql-block"> 3.梳理与探究中新增1、2条,提出跨媒体阅读,让阅读由对文字表面的理解与鉴赏拓展成为对丰富的颜色、真实可感的声音、生动形象的画面等声像媒体文件形式的多维立体能力习得模式。</p><p class="ql-block"> 4、添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内容。</p><p class="ql-block">三、更加系统、层次行、操作性更强。</p><p class="ql-block"> 2022年第三学段的内容做了重新编排,例如识字与写字的第二条在2011版课程标准上做了调整,原来把书写要求放在前面,修改后把写字姿势放在前面,写字姿势端正,才能写出整齐美观的自,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像这样的调整还有很多。</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标准修改后,需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相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王倩</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音乐新课标,了解到此次音乐课程主要有几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一是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辟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p><p class="ql-block"> 二是突出音乐的艺术规律,将发展学生音乐听觉放在重要位置;</p><p class="ql-block"> 三是不再将识谱和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听、唱熟悉乐谱,降低了教材的难度;</p><p class="ql-block"> 四是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教学内容包括歌、舞、乐、戏、画等。教师要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的教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注意从学生兴趣出发,开辟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教师要改变过去在音乐教学中的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丰富实践活动。转变教学方式是关键,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天地。最后,就是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郭文静</p><p class="ql-block">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承载着人类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应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为适应未来生活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 课程标准的前言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以人为本,关注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方方面面。 </p><p class="ql-block"> 面对新版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要紧抓不懈,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已迫在眉睫。从点部到面、从微观到宏观、从表面到内里,用符合的学生思维观念和认知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来发展核心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享受“快乐数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王晓燕</p><p class="ql-block">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 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 应在400万字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 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 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 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李苗苗</p><p class="ql-block"> 从今年开始,咱们备课不能因循守旧,死磕“三维目标”了,2022年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命题指向,我们的教学过程必须要用统一“三会”来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 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指向抽象(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创新意识;会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世界,指向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世界,指向模型意识和模型观念、数据意识和数据观念、应用意识。</p><p class="ql-block"> 量感是2022年新课标中新添加的部分,和首当其冲的数感相提并论。我们先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加入“量感”一词?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他的双胞胎兄弟数感说起,数感和量感在很多地方都是形似貌和的,两者皆以“单位”的理解作为主要载体,前者强调的是计数单位(新课标新增“核心概念”),是对于数量多与少的描述;后者强调的是度量单位,物体的长短、轻重、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的大小等量的抽象描述。数是量的计数基础,量是数的价值回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程晓静</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称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统编教材,提倡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在每一册教材中都有所呈现。关于阅读任务群有三个宗旨,目的兴趣、阅读方式、阅读经验。如何安排阅读教学?统筹时间安排,课内课外还是个人一体的阅读?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的课时这都是语文老师们最大的挑战。在探究学生阅读时,应该以自主阅读为主,浏览精读、略读的方法,组织多样实践活动。我认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实现学段要求。低段要求尝试阅读;中段阅读要求,初步理解;高段要求理解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内容。评价考查整本书的全过程,关注阅读的态度,方法,阅读笔记,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态度的方法进行自我反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流发言人:佟化玮</p><p class="ql-block">《学习新课标要把握两个关键问题》</p><p class="ql-block"> 学习新课标要把握两个关键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已于2022年4月21日正式颁行,其后,关于新课标的各种研讨、培训接踵而至。一线教师既要忙于学科教学,迎接期末考试,又要参加各级培训指导,学习提升自己。在教育变革的时代,面对多头交织的工作和学习,如何精准把握新课标精神实质,快速理解新课标结构体系,需要教师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问题,新版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修订颁行的初衷和目的。</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是原有课程、教材、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或者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对课程、教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因此,新课标的推出,既是在原有教育实践基础上的传承与延续,更是面向更高标准的立德树人的变革与创新。</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放眼全局,联系双减政策、课后延时、治理教辅、民教转公、职教分离等重大教育变革,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关注“人”(学生)的建设与发展,“立德”为先,“树人”为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问题,新版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落实施行的手段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一切都要服务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标为纲领,教材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基本关系并未改变。教材已有专业机构和人员在编撰,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是什么呢?就是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从“人”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作用和自己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语文的“任务群”,还是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还是道法的“大中小思政一体化”,都需要每一位学科教师认真反省教育的目的和学科教学的关系!我们的教学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题训练、考取分数;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实践相联系,与生活相结合,培养规范的、逻辑的、创新的深度思维的品质与能力,使之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当前学习中的各种学科问题,而且可以作为今后生活、工作中面对各种现实困难、人生阻碍、根本问题时的工具和底气。同时,参与、亲历、体验学习的全过程,明白学习之于生存、生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利己及人,己达达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容融其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时处处浸润,应该就是我们追求的真教育,真学习,真育人。</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读分享活动 ,达到了以说促教,以说促学,以说促研的良好效果,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为学校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相信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用新课标统领自己的教学行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