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家山

亮哥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经常听到长辈们讲张侍郎(张志淳)的民间故事,特别是张侍郎逝世后的墓葬地,更是十分传奇。长大后,经常到张家山砍柴、割草,也不知道被当地人称作的“张大坟”就是张侍郎的墓葬地。</p><p class="ql-block"> 至到2004年被人发现并经考古专家发掘鉴定,张志淳墓及夫人沈善正干尸在博物馆展出后,在张家山沉寂了500多年的张志淳墓园逐渐为世人所知,张志淳重新受人关注。</p> <p class="ql-block">  到张志淳墓园看看,进一步了解张志淳的真实情况,直到2021年2月末才与一群跑友到了张家山的张志淳墓园。今年6月11日,5名跑友再次到了张家山的张志淳墓园。</p><p class="ql-block"> 11日清晨,我们从龙泉门集合出发,沿朝阳大沟经小马路村,到张家山村后的张志淳墓园。朝阳大沟是70年代大兴水利的杰作,沟渠在半山腰开掘,三面用石料支砌,从青岗坝的朝阳村引水,经漫塘、小马路、闵家山、朝阳山等地20多公里,主要灌溉汉庄、辛街的西山片区。目前,朝阳大沟已被废弃,风景优美的堤埂确成了我们常选的越野线路。</p> <p class="ql-block">  张志淳(1457——1538)明代中期名臣民士,号南园,云南保山隆阳人,世称张侍郎。自幼聪慧好学,酷爱诗文书画,“六艺咸通”,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稽勋署员外郎、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南京工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右侍郎等职,历官20余年,为官正直,因抵制宦官刘瑾等奸党舞弊乱政被报复诬陷解职。后居家27年,潜心著述,是明代云南最为著名的学者,其代表作《南园漫录》,记述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地理、艺文、边事及风土人情等方面,是明代云南学人惟一入选《四库全书》者。</p><p class="ql-block"> 嘉靖十七年,张志淳卒,不久夫人沈善正也卒,皇帝特批按三品规格建墓。其子孙在黄竹山(恩庆山、俗称张家山)建造了大墓,将张氏及夫人沈氏、狄氏埋葬于此,俗称“张大坟”。黄竹山地势高远,能够极目远眺东边的哀牢山,俯瞰山脚的小马路河,周边环境优美。</p><p class="ql-block"> 古墓群占地3300多平方米,墓区设置主要包括已修缮的圆形主墓坟冢一座,现存三门四柱石碑坊残柱,圆雕1.5吨的两座赑屃(神龟),形象简朴庄重的石虎、石马、石羊各一对。张志淳墓已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张志淳的曾祖父张杰是应天府江宁县(今南京人),洪武年谪戍云南金齿指挥所,后几代长子均继承军人职业,属永昌府卫军队编制。到张志淳父亲张昺时,“家日富裕”,走读书之路,是明代保山建学初期的名师和万民称颂的慈善家。</p><p class="ql-block"> 张志淳的祖父、父亲及本人均有碑铭留存于世,这些铭文分别出自当时朝廷重臣和张志淳本人的手笔,记述了张志淳的家世和生平事迹。如今这些碑文存于太保山武侯寺的碑林区,供人们瞻仰。</p> <p class="ql-block">  张志淳是一代名臣,他和父亲张昺、大儿子张含、小儿子张合,都是才识品德极其优异的明代学者。特别是张合,16岁中举第一名(解元),26岁进京会试中进士,殿试高中二甲第六名,精于书画,历任刑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官至湖广副使。为官时忠勤职守、清正廉明,卸职在家的为人受到普遍赞誉,逝世后被列为乡贤。</p><p class="ql-block"> 张志淳已列入保山名人堂的“大成厅”,张含、张合列入保山名人堂的“乡贤厅”。</p> <p class="ql-block">  张家山周边的风景十分优美,过去的平沟森林茂密,现在已成高山牧场,春夏是平沟最美的季节,顺平沟洼子向西可到平沟村及蒲漂古镇。淘金洼子风景独特,连接着数座小山包,向东南可达陡咀,向西可到花椒寺。</p> <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服务于隆阳区殡葬改革管理,张家山陵园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必将进一步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大对张志淳古墓园区的保护力度,也将有更多的人关注张志淳,爱护自然,爱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摄影师!</p><p class="ql-block"> 云南百马保山乐途跑团</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