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暴力事件中,有一个议题我们需要跟孩子讨论,那就是:善良教育。<br><br> 怎么样教孩子善良,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中或者恶性事件发生的时候,怎样用恰当的方法跟孩子讨论这些事情,既让孩子了解世间的险恶,培养孩子的思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又保持他们善良的品格?<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b>用“四步沟通法”与孩子沟通恶性事件</b></u></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世界越险恶,越要和孩子公开讨论善恶,越要教孩子善良。因为逃避解决不来任何问题。但是善良不等于当忍气吞声的老好人,也不是做任人捏的软柿子。善良是一种选择,一种价值,一种由内而外的气场。<br><br> 真正的善良教育有以下3个特征:<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告别慌张,懂得边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带点锋芒,不委屈自己;</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勇于担当,创造力向善。</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无论是空难还是像河北唐山这样的恶性事件,我们既不能让孩子与这些信息绝缘,也不能表现得特别慌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懂得边界,怎么做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家长不惊慌,孩子才不怕。不要揣测孩子之前听到了什么,只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从容地关心孩子对事件的了解。</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比如针对唐山打人事件,你可以用“你知道有一个姐姐凌晨在饭店吃饭的时候被人伤害了吗?”这种句式破题,然后问问孩子有没有孩子跟同学是怎么讨论的,知道哪些信息,能不能先给妈妈也沟通交流一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这个过程中要谨记:<b>从容淡定提问。</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唯有主动出击,我们才能引导孩子看见阴霾后的阳光,守住孩子心中善良的种子。如果觉得和孩子交流这类话题比较有难度。那么,至少可以告诉孩子一句话:“不做恶,也是对社会的贡献。”永远不要变成自己痛恨和厌恶的那个人,这是底线。</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跟孩子沟通像唐山打人事件这样的事情,果敢力是让孩子有锋芒地保持善良的一个法宝。所谓果敢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自己价值观,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和期待,意味着他在积极的处理冲突,并且试着增加选择的余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下面我就结合本次唐山打人事件,分享一个如何从“四步沟通法”开始培养孩子的果敢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 color="#ed2308">第一步:说出你此时此刻的感受。</font> <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比如说,可以问一下孩子他看到唐山这样的新闻甚至视频之后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愤怒、难过、害怕、恐惧、失落、压抑?可以把这些词先写出来,知道孩子在了解恶性事件后的心理状态。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 color="#ed2308">第二步:说出你有这种感受的原因。</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问孩子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其中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评价的维度,一个是旁观的维度。评价的维度是更远的角度,而旁观的纬度是:假如我们在那个饭店,你会怎么做?</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 color="#ed2308">第三步:说出你的主张和诉求。</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主张和诉求有两类,第一类是坏人必须受到惩罚,如果孩子有能力,还可以去查查资料,检索一下像唐山这种形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事件法律上是不是有另外一个量刑的考量,另一类就是,如果你在现场,会怎么做?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思考,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也可能会给出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思考。</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比方说,有一个孩子跟我说,我觉得可以用饭店的灭火器对着的坏人喷,而且戴上口罩蒙着脸,首先保护自己,同时也不容易被知道是谁干的。这是一个孩子思考出来的“第三选择”,既保护自己,又能够见义勇为。这也是他的主张,他能去思考解决办法已经非常棒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 color="#ed2308">第四步:走为上策,自己的安全应该放在第一位。</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如果你综合考量以上三步都不行,那么请马上进入第这一步,无论你是当事者还是旁观者,保护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以上就是“四步沟通法”,希望这四句话能给大家一些指引和启发。</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勇敢善良,但是发生这种恶劣事件时又不知道该教孩子勇敢还是独善其身。因此,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真正的善良要点锋芒,不冒犯别人,也不委屈自己。</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要保持思辨,保持独立思考,保持激情,无论是否具有可行性,至少他在思考,在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人云亦云。</div></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孩子们是如何看待唐山打人事件的?</u></b></h1><br> 在唐山打人事件上,一些孩子的看法和思考,对咱们大人也有一定的启发。<br><br><font color="#167efb"><b>来自北京的11岁兜兜同学:</b></font><br> 我主要是听我妈妈说的这件事,我主要是从两个视角来看待:第一个视角呢就是,假如我是被男生骚扰的其中一个女生,可能会非常的为难,因为假如我对此没有反抗,就可能会纵容他们,结果也不会好;但是如果我正面对抗,因为男女的力量、身体构造的悬殊,我也不太有利。<br> 第二个视角是,假如我当时在场,我可能也不太敢直接上去搏斗,而且我觉得灭火器那个方法可能也不太实用,因为我看了一小部分视频,发现他们都是往死里打,特别的狠,所以我觉得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躲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不让他们看着,拍下过程,然后第一时间报警。<br> 而且对于这件事情,我觉得应该改善法律,因为我看网上报道说这些男的之前都是有前科,好像也犯过法的。<br> 另外我觉得善良就是在确定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保护别人,就是不代表委屈自己。<br><br><b><font color="#167efb">来自厦门的9岁孩子:</font></b><br> 我对唐山烧烤店的打架事件的感受是:我觉得如果我是那个男生要骚扰的女生之一,我会先给他们微信号,然后他们加了我的微信,之后我再把他们拉黑掉。<br> 然后如果我是旁观的,我会先躲到一个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去报警。但是我不会就是劝架,因为那个男生那些男生喝了酒,有点疯,打起来可能会没分寸。<br><br><font color="#167efb"><b>来自内蒙古的艾敏同学:</b></font><br> 针对这次唐山打人事件,我有四个观点:<br> 首先第一个观点就是,为何会发生这种事情?我认为是因为唐山这个地方的治安情况是很不好的,很有可能经常会发生这一类的事情。<br> 然后从这个事件中,我也学到了两点,首先第一就是要保护好自己,尽量要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然后第二就是我要从现在开始学会一下自我的防身术,以防未来如果有人要侵犯自己时,有选择的方法去对付。<br> 我突然想到,假如我路过这个烧烤店,正好看到这个女孩被一个男生殴打的话,我会第一时间去报警,去询问警察,因为如果在那种情况下去拉架的话,自己的人身安全很有可能受到威胁。<div><br><font color="#167efb"><b>我还与艾敏进行了问答:</b></font><br> Q:你怎么看待这个事件里的这些坏人?他们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有没有做一些信息检索去了解?<br><br> 艾敏:我认为现在对付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法律制裁,希望能警察叔叔们能抓到他们,也希望法律能给予这些恶势力应有的制裁,给被殴打的女子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br><br> Q:你觉得何为善良,平常妈妈是怎么教育你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思考以及怎么做的?<br><br> 艾敏:首先我给自己的建议就是不当老好人,就是一方面我会对身边的人好,但同时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防止对方突然变卦。<br><br> Q:有没有个小例子,就是你对别人的善良可能受到了一点点小的伤害。有可能是误会误解,但你因此有了更深的思考?<br><br> 艾敏:有。就是我记得二年级还是一年级的时候,我跟其他班的一个同学关系特别好,可以用一个词——亲密无间来形容。当时我对她特别好,也开始保护她,逐渐放松了警惕,后来发现她的身边原来还有第三个人,她们玩得也很好,所以我就感觉她渐渐地给我冷落了。虽然我们三个后来也一起玩得很好,甚至形成了一个很坚固的铁三角关系,但我当时还是有点难过。所以我觉得交朋友还是要带一点点警惕性,我希望能遇到一个一直都跟我很好的朋友。<br><br> Q:这不是挺好的嘛,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外我还有一句话想分享给你:要分清楚道德问题还是能力问题。<br><br> 比方说你的朋友有了新朋友不代表背叛你,也没有做一些坏的事情对你造成伤害。她只是年龄小,可能在社交方面不太懂得如何去处理其中的关系,她的社交能力可能只是暂时比较弱而已,弱者也有自己的自由。这时你内心有一种叫做难过的感受,但是那个感受不是别人刻意要伤害你。<br><br> 在未来你成长过程当中,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其实你可以思考思考究竟是道德问题还是能力问题?能力问题的话,我们可以试着去消除误解,去沟通,甚至去帮助别人提升能力;但是道德问题可能就需要警惕了,可能就真的很难交朋友了。这是我想告诉你的,你妈妈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也会给你深入讲讲,希望对你有帮助。<br><br><font color="#167efb"><b>来自深圳的10岁孩子:</b></font><br> 我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这些坏人有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受到了不好的熏陶所以才会三观不正,因为孩子都是一张白纸。<br> 感觉我自己吸取到的教训就是:不要在很晚很晚的时候在那种街角巷子里的烧烤店啊那种地方吃饭。然后如果别人开始打你的时候,你要赶紧跑开,不要继续留在这个地方。<br><br> 以上就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唐山打人事件,他们的视角带有一点童真,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br><br> 第一,就是底线问题,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应该发生,饭店那些男的根本就不应该去触碰去骚扰这个女生;<br><br> 第二,如果我们面临类似的处境,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尽可能用一些机警的方式保护自己逃离现场。<br><br> 第三,如果一个人势单力薄,我要行动,立刻马上告诉老师、家长或警察。<br><br> 这些办法虽然听起来非常简单,但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青少年看待问题的视角和他们的思考方式和逻辑能力。</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家长的表率作用</u></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遇到一些冲突或者不公的事情,家长该怎样帮孩子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呢?有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给孩子作表率,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br><br><b><font color="#167efb">一位妈妈的分享:</font></b><br> 看到这个话题我也想了很多,这里也分享一下我日常是如何跟孩子沟通的。<br> 孩子14岁时,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她跟自己班主任有矛盾,因为她觉得这位老师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对。但是他现在不说,他想考完试以后写一封信给他们老师。当时我心里其实还是很赞叹的,他能选择这种方式且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们老师。<br>我就回想起之前在带他的时候,我应该是做了一个表率。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我在送他上学的时候曾经有几次看到有小朋友在路边斗殴,很多小区里的家长就路过就算了不管了。但是我那会看见了,我就牵着他走过去,很严厉地制止了。我觉得这些事可能就是家长在平时做的一些表率吧。<br> 但是孩子很有正义感的同时,其实他是盲目的,他不知道怎么样。她13岁时,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看电影,旁边就有一对夫妇,他一直在大声讲话,然后当时我们没有马上就制止他,因为坐得比较远嘛,然后等放完电影以后,孩子说等一下,他就站在旁边等了那两个人过来,他就跟人家说:“你们看电影的时候声音太大了,请你们注意一下,别影响到别人。”<br> 但是我有时候还是会有点焦虑,担心自己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去处理这些事情,毕竟她目前的做法还是有点过于直接了。<br><br> 这位妈妈做得很棒,而且孩子也选择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提醒他人要遵守公共秩序,得体而且非常的果敢。<br><br> 就像咱们前面说的善良要带点锋芒,家长可能觉得孩子的锋芒太盛了,但是我看到的是,她已经尽量地在保护自己,也尽量给对方留面子,用一种克制的方式提醒别人去积极沟通。<br><br> 另外,对于思想比较成熟且已经非常有正义感的孩子,我建议可以从阅读、影视方面切入,针对类似的社会新闻事件跟孩子进行更深刻更有意义的探讨,比方说跟孩子一起观看一部电视剧叫《我们与恶的距离》。<br><br> 希望在这种恶性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每位家长都能找到合适得体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种下的种子,绝对不仅仅是知道了“坏人干坏事应该受到惩罚”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还有关于自我保护、法律的边界、社会的公正、逃生的技巧等待方方面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街总园:解放街小学西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话:18332108937(马老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北街园:西北街小学东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话:18332108937(马老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代城园:恒州北街现代城北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话:13784301961(杨老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宁园:天宁家电北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话:13643218995(杜老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远分园:上洋国际C区车站东街29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话:15933316363(张老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