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搭桥见闻

灯心

<p class="ql-block"> 文/灯心</p><p class="ql-block"> 每次从景五公路经过,在距振太乡政府十公里左右,塘坊与小寨两村的交界处,就能看到难搭桥虹弧一样横跨在两山之间。奈何多次无缘细看,今日忍不住约上朋友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在两山之间的难搭桥。看着横飞在空中的难搭桥,一股伟岸的气势便压了过来,让人生出一股敬畏之感。看着有种飞来之物的感觉,不会想到在这么高,这么险的山崖上横着的是一道人造之物。</p><p class="ql-block"> 从公路走到河底,两山石壁相对耸立在河的两旁,行成一道石门。河水悠然的从石门里流转出来,在栏坝上铺撒开来,很是好看。抬头,两根横木门栓一样高高的横穿在顶上,上面便是难搭桥。石拱的难搭桥把两山连接起来,尤如一道高大的城门,关住里面的秘密,更让人想进去探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  从公路延着石阶上去,路旁立着一块介碑,介碑上撰刻着难搭桥的创建人和年代。据记载,此桥建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是当时有名的石酱赵三斤所建造的,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成为振太侨乡的一道古迹。</p><p class="ql-block"> 经过介碑,再上几级台阶,就到了难搭桥。难搭桥把南北两道悬崖连接起来。桥不长,只有13米长,宽不过3米。从桥上经过,如过平地,没有在桥上的感觉。它的险在于高,从河低到桥面21米高。在那个什么设备都没有的年代,能在这么高,这么险峻的绝壁上造一道石桥,简直就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见证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因为造桥太过艰难,才被命名为“难搭桥”,成为现在的一道景观。</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在这么高,这么险的绝壁上大费周章的建造这么一座桥呢,我在普洱市注册作家梁雨情老师写的《巧建难搭桥》一文中参考到这样的文段,文中写道:“ 在1879年左右,现在的振太古村落石大富村有一大富豪石大仙爷,因自家的10多把100多匹骡子的大马帮,每年都要驮着茶叶盐巴走一圈缅临夷方,乃至新家坡马来西亚,然后又驮回那边的洋靛和洋布,光来回就长达半年之久。可每逄马帮岀行回来,就受家边的这条南达河阻隔,硬是迫得马帮要多走半天的路程,这马帮的半天路程是可想而知的……时间长来竟成了石大仙爷的一块心病,他想,要是有谁能在南达河上嵌建一座石拱桥,那该多好啊!</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一天,有景东县曼等刘家的一名人风水先生刘三师徒,路过石大富村,便到石大仙爷家找水喝,交谈中,石大仙爷便将自己的心病说了岀来。刘三师徒因得到石大仙爷的热情款待,于是为了感谢,便将大理剑川有个嵌桥名人赵三斤的点点滴滴介绍给了石大仙爷……听了风水先生刘三师徒的介绍,石大仙爷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治疗心病的药方找到了……</p><p class="ql-block"> 没过多久,石大仙爷备足银两水酒,派上家丁骡马,不惜辛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真把剑川建桥名人赵三斤请了来。赵三斤到南达河实地考察后,然后回来告诉石大仙爷家,商谈了建桥的工钱,材料,和工人数。商谈好后,择了个黄道吉日,买上一只拜水神的大红公鸡,到建桥的水塘边杀鸡献拜了,就开始修石建桥……”</p><p class="ql-block"> 后来南达河上才有了这座万古不朽的桥。</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的边缘往下看,高得有点眩晕,桥下深潭碧绿,更显得桥的高险,脚底一阵发痒,不敢多看。桥边石崖上有一个小斜台,听人说,这个小台是财神台,桥上过往的生意人都会来台前验一下这趟生意的运势。站在桥边上,往小台上丢石子,如果石子能兜在小台上,那这次的生意一定能够发大财,若不能兜住,那么,这趟生意就得小心对待了。我也玩耍性的往小台上丢了一角钱的一枚硬币,结果,那硬币在小台的边沿上一弹,落进了下面的河水里。我一阵怅然,离开了桥面。</p> <p class="ql-block">  桥的北端,修建着一座优雅别致的小亭子。坐在里面可享受到从山谷里吹岀的凉风,风格外的凉爽,身上的疲劳立马随风而去。</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对这座桥没多大的鉴赏兴趣或兴趣颇少,那么,难搭桥的背后才是那个能真正让你着迷的地方。绕过凉亭,在笔直的悬崖上有抠琢出来的一级级石梯,石梯一直延伸到难搭桥后面的南达河里。走在石梯上,紧贴石壁,有凌空行走的感觉。外边有铁链作护,安全感十足。</p><p class="ql-block"> 从石阶爬到河里,两边石崖高耸,直如刀削,似刀斧劈出来的一条缝。几棵老树从崖缝中伸出来,为那光滑的石壁添上斑斓的色彩。天在这里是小的,小得如一条深蓝的玉带。难怪人们总把眼光短浅的人说成“井底之蛙”,我想在这里也可体会到它的原意。河床上放着石搭,不在雨季可以轻松过河。河上,一道两楼高的崖台,清澈的河水从崖台跌落而下,水流注入崖脚下的潭里,潭里的水波荡起一波波好看的涟漪。潭水碧绿如玉,正像一人在往碗里倒着琼浆玉液。看着都有些醉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龙潭,里面住着一条青龙和一条白龙。据老人们讲,在远古时期,这里本来是没有白龙和青龙的,在很久前的某一天,天下暴雨,振太河突然涨水,从文平一带一直往下流,所过之处振太河两岸田园村庄全被淹没。在大水前有一只小青羊和一只小白羊在前面打闹前进,两只小羊往河的哪边走,水就往哪边流,那边灾就受的越多。两只小羊来到塘坊难搭桥这里就进了难搭桥下的石洞,从此在南达河安了家,大水也就到这里为止小下去了,以下的田园,村庄就没有在受灾。这两只小羊就是白龙和青龙化身的,两龙居住的地方就成了现在的水潭。</p> <p class="ql-block">  河的南边石崖上,一道沟渠从石崖半中穿过,河水流过小沟,为山壁系上一条清亮的玉带。小沟还没有一尺宽,要在笔直的悬崖上把水从小沟上引出山外,是何其的不易。据说,能在这条小沟修沟放水的,一代人之中,就只有一个人才能做到。这里也有一段感人的传说,据说,一次,修沟的人不小心,掉落了手中的锤子,锤子落在了石壁下的石洞口上,那人在捡锤子的时候,又滑进了下面的深潭,那时的潭是个很深的石坑,还好坑里的水不深,没要了那人的性命,就是坑太深,怎么也爬不出来了。外面的人看着实在没办法把人弄出来,只能买来香纸果品,杀鸡祭献,请求青龙和白龙帮忙。在献过香纸后,掉在坑里的修沟人才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坑里摸到了一只牛角,他拽着牛角爬上牛背,再从牛背爬出了深坑,这条牛就是龙变来救人的。从此人们对这里的龙更加尊敬了,还时常有人到这里祭拜。</p> <p class="ql-block">  踩着石搭过了河,另一面的崖脚上,一路的石梯往河头延伸上去。中间有木桌和凳子,可供人们在走累的时候歇歇脚,吃点心。别以为这是谷底,会是阴暗朝湿的。这里十分的干燥和鲜明,空气很清新,在石崖中,一点都不觉得堵。如是在炎热的时候,这里是闲游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见到和听到的难搭桥的前景,其实真正值得考究的还是难搭桥后面的洞穴遗址。</p> <p class="ql-block">  从南达河上穿过,顺着山崖脚下开出的小路一路向上,小路尽头的山顶上,石崖中有一道一人宽的狭缝,狭缝的顶端有一个洞,洞的后面就是南达河洞穴遗址。狭缝只能容一人上下,真正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攀着石缝中的小树爬上几步,就到了洞口,洞口处的石崖稍稍向外突起,可免强在上面站立两人。石洞外,两边上,刻着两福字,分别是:“镇守石洞清福地,安居龙河万年春”。爬进洞,就是洞的遗址了。洞穴内由三个小洞穴组成,其中一个洞高3米,长6米,宽3米;另一个洞高2米,长5米,宽3.6米;再一个洞高3米,长3.6米,宽2.5米。洞内还有一个石水缸,一个石碓窝,还有石刻图案。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曾经有人在这里居住过。只是不能考证是什么年代的人在这里生活过,这里的图案和洞口的字迹又是留于什么年间?是同一个时期所留,还是两个年代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难搭桥的背后,还有着好多动人的传说;深远的石文化,和南北走向的发展。如果你有兴趣,就到这里来观赏美丽的风景,考究一下历史,让远去的历史的事迹得到一个更好的考证。</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