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有一段说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从宋代一位很不出名的诗人的一首诗说起,看看赵宋一朝普通文人是如何以孤篇为千古奇文的!</p><p class="ql-block">《两相思》李禺</p><p class="ql-block">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p><p class="ql-block">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p><p class="ql-block">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p><p class="ql-block">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p> <p class="ql-block">不难看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在外游子思念家中妻儿的情感:丈夫与妻儿远隔山水,想要借酒浇愁,却怕愁更愁,想要写诗寄情,却又难以成诗。夫妻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连往来通信都不能及时收到,孤身在外的漫漫长夜,只能思念着自己的妻儿写下这首诗。酒、诗、雁、孤灯这些都是在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用于寄托相思之情。全诗用词通俗易懂,诗人的哀愁与悲伤表露无遗,全诗最后一句,不但点出了相思之人,也说明了写诗人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如果这首诗只是到此而止,那么可能连诗人的名字都不会留下,而且明明写的是丈夫对妻儿的思念,怎么称为《两相思》呢?</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首诗还有一处奥妙——这是一首首尾回文诗,如果把这首诗从最后一个字倒着读,重新排列之后,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相思诗了,故而才名《两相思》:</p><p class="ql-block">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p><p class="ql-block">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p><p class="ql-block">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p><p class="ql-block">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开篇的第一句就以一位妻子的口吻将主题点明:孩子思念着父亲,妻子思念着丈夫。如果单独看这首诗,便能明白,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丈夫对她的思念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 所以这首回文诗妙就妙在最后一句,顺着读表达了丈夫思念妻子,倒着读却是妻子思念着丈夫。不管是顺着读还是倒着读,全诗语言流畅,并无牵强生涩之处,诗人表达的情感真挚,用词优美动人。以夫妻双方不同的视角成诗并不罕见,但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是以同一首诗来表达了两个人的心情。而且诗名《两相思》,一语双关,这个两是夫妻两人的“两”,也是一诗两读的“两”,更加是相互思念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感谢古人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绮丽的诗词华章,让我们可以辗转于古今之间,经历这一番神奇的知遇。唐诗的壮丽,宋词的香绮之外,宋诗一样如同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繁星闪耀。浩瀚星辰,璀璨如烟,只要一抬眼,无数悲欢离合,人间情爱的故事便可穿越重重光阴,与你我相遇。我亦只是寻常路人,在不经意间瞥见这美丽的景象,亦为这繁华倾了心,再不舍轻易转身。 </p> <p class="ql-block"> 吾之所愿,但以诗词为约,与古人交游,每晚伴于灯下,慢慢领略体会唐宋的风雅,在纷繁迷乱的尘事中得以抽身,获得一份安宁。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依然寂静欢喜,明媚淡然,再不轻易将流光辜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