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和洒家

淸明茶

<p class="ql-block">初夏来临</p> <p class="ql-block">洒家的留言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老伴忽然问我一个好像不该问的问题,她说“酒家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我感到奇怪,她为什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她说你看看小外孙给他爸爸写的留言条。留言条里连用了三个“洒家”:洒家与朋友去去就来;洒家几点离开;洒家几点回来。我看后心里发笑。一笑老伴粗心大意,二笑外孙竟学古代豪杰自称“洒家”。我对老伴说,您老果真老眼昏花了,不是“酒家”,是“洒家”,你多加了一个横。</p><p class="ql-block">她仔细地看了看说,是“洒家”,我看错了,那洒家又是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她记不住读过的整本《水浒传》,但应该记得65年前我俩在同个班级上的初中文学课(我们上学时候不叫语文,分文学和汉语两门课)课文中有一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其中有鲁智深为民除害教训欺负市井良民的泼皮说的话中,多次自称“洒家”,洒家不就是“我”的自称吗?不过这时她也回忆起来了,只得尴尬地笑笑。</p><p class="ql-block">现在小学生也提倡课外读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应该是好事一桩,文化的影响的确是潜移默化的,读了《水浒传》,调皮的小孩连自称也变成了“洒家”。</p><p class="ql-block">在此我看到了经典的魅力,更觉外孙的天真无邪!</p> <p class="ql-block">她们的爱心跳蚤市场</p> <p class="ql-block">初夏的小可爱们,有花有虫有“小伞”</p> <p class="ql-block">外孙同学的作业,百分百的实话实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