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苏联朋友(一)

闫雪隐

<p class="ql-block">斯多友是我的一位苏联朋友。</p><p class="ql-block">那是1958年的秋天,我正在读高中。一天,上晚自习的时候,俄文科代表举着一张纸,对大家说:“谁想交苏联朋友?我这儿有名单。”我看到浅紫色小方格的纸上写了两列名字,一列是女生,一列是男生。我从中挑了两位,女生叫留德米拉,男生叫叶甫格尼。挑他们的原因是,在我读过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多次见过他们的名字,我喜欢。</p><p class="ql-block">这名单怎么来的?我问科代表。他说是斯多友老师寄来的。斯多友是何许人也?据说是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的一位中学教师。后来,我无意中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了介绍斯多友的文章。他的全名是斯多友.伊万.伊万诺维奇。他是一位语言天才,上大学的时候学英语,二战时期学了德语,战后学了阿拉伯语。1957年10月1日开始自学汉语,“就是在我父亲死于车祸时,也没有中断,一直在努努力力的学习。”他还在学校里组织了学习中文的课外小组。同时还刊登着一幅照片,是他和学生们一起游行时照的,横幅标语上,不但有俄文口号,还有中文口号。</p><p class="ql-block">从此我便与斯多友,柳德米拉和叶甫格尼互相通信。斯多友写信用中文,字写得挺好,笔划流畅,结构也还合适。结尾时总不忘盖上一厘米见方的红色印章,“斯多友”三个字是阳文小篆。两位小朋友,除了信封上地址是用中文写的,其余全是俄文。</p><p class="ql-block">1959年的春天,斯多友信中说,五月份他将搬到克拉斯诺达尔市去居住,“那里住着我的妈妈,所以,以后请用新地址。克拉斯诺达尔是一个很美的城市,在黑海旁边,请多来信,并来做客。”接着又来信说,虽然没有中文毕业证书,但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在该市少年宫中文小组教中文。“我不要金山,也不要银林,只要的是读物,最好是容易看懂的书”。</p><p class="ql-block">随着他的南迁,我又有了新朋友,达吉雅娜和卓娅。</p><p class="ql-block">由于政治气候的变化,我们在1961年终止了联系。将近三年的通信,我已经集攒了厚厚的一摞信件和明信片,虽然历经六十余载,搬家也不下十余次,我一直珍藏着。他们的照片也保存得很好,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斯多友在少年宫活动时拍的:他正在给孩子们讲与中国朋友通信的事,黑板上写着中文和俄文的地址。</p><p class="ql-block">斯多友如果在世,应该百岁有余了。我真切的希望他没有因为伟大的苏联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而痛彻心扉,也没有因为乌克兰当前的统治者的篡改历史,倒行逆施而痛不欲生。让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盼望着强大的俄罗斯,英雄的战斗民族,重整苏联雄风,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