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阳剪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白纸垫底,把花样纸粘上,然后放在松油上烟熏,再用四张两面红纸与熏谱叠成一起,钉上密密麻麻的小纸钉,再用小剪刀把黑的部分剪掉,取掉小纸钉,将一张张剪纸夹好,河阳熏谱就制作完成。最后按照制作好的熏谱剪,一张张“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江南风格的剪纸就完美地呈现出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河阳古村落里,麻义花老人展现了她精通的剪纸技巧,记者百村行记者走进河阳领略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古时河阳朱氏是缙云的名门望族,大家闺秀待在家中刺绣、剪纸风俗颇胜。其主题一般取材于戏曲故事,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表达朴素的正义和道德。河阳窗花剪纸依祖上代代相传的熏谱制作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阳剪纸其实和北方剪纸是不一样的,它是江南剪纸,特别的细腻。”河阳村村民朱益清告诉记者,“河阳剪纸其实是按照‘熏谱’制作剪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阳细纹戏曲窗花剪纸并非即兴之作,石榴莲子、蝙蝠蝴蝶、麒麟送子等民间喜庆、吉祥和表达美好愿望的图案都是剪纸的题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取材于戏曲故事中的河阳剪纸,虽然是依谱而制作,但十分注重艺术的表现。刻画人物往往只刻七分,不剪人物脸部的五官,脱形取神,衣褶以阴刻法处理,与背景的阳刻法恰成对比,衬托出人物剪影般动态。背景上有直纹线、曲纹线穿插交替,如水纹、盘长、祥云、串线、花瓣、藤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剪纸作品是已故老人李宝凤留下的。她的剪纸风格细腻、秀丽、抒情,从功用上已脱开了饰用、祭品、喜化等实际功能的范畴,具有纯审美的效果。她的《麒麟送子》、《太白回书》、《感恩亭》等十多幅作品,曾在1994年入选由文化部组织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并获证书,她的作品堪称“中国一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麻义花老人,是河阳精通剪纸的少数老人之一。老人虽然年事已高,步履蹒跚,但是剪起窗花来,却依然是神采奕奕。她的作品玲珑剔透,构图精美,保留了当地以戏剧故事为主题的传统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麻义花老人告诉记者,剪纸是一门细活,要剪出好的作品,必须平心静气,马虎不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剪一次要20来天,一张“熏谱”就可以剪出4张。儿子和媳妇都会剪纸。”麻义花老人告诉记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阳的剪纸以其独特的细纹戏曲窗花独树一帜,这重细纹剪纸与东北、陕西窗花的粗犷,与黔南、闽东铰花工巧大异其趣,充满了青山绿水的灵气和智慧。如今,随着河阳旅游业的发展,河阳的剪纸艺术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纸为人起晋风”。李商隐这句诗概括了早在魏晋时便已流行的镂金剪彩,相互馈赠或贴之屏风的风俗习惯。河阳朱氏素为缙云望族。大家闺秀待字家中花楼刺绣,剪纸镂金,风俗颇胜,其剪纸风俗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河阳剪纸十分注重艺术性表现,刻划人物,脱形取神,衣褶阴刻,背景阳刻,恰成对比。背景线上直线纹,曲线纹交替穿插,与画面中的亭台楼阁互相烘染,内容多的民间吉祥图案,如琴棋书画,石榴莲子,麒麟送子,蝙蝠蝴蝶等,还有不少戏剧故事。【转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河阳剪纸: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7年左右的一天,时县文化局谢身言局长,交待我一件任务,就是让我带省《浙江画报》的两名记者去河阳,拍摄李凤宝女士的许多剪纸,给这份杂志增添题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阳剪纸如今可以说是名闻遐迩,如丽水市与缙云县都将其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那一次,知道河阳还有诺多的剪纸,这些剪纸保存相当完好。于是我开始了对河阳剪纸的研究与搜集保护。加上那时我从一位开古玩店的朋友手里拿到一本《浙东戏曲窗花》的小册子,对这种剪纸艺术有了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本《浙东戏曲窗花》是浙江文化界前辈蒋风先生在1954年搜集编撰的,由朝花美术出版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的书,所以我感觉到其珍贵。那本书到了我的手上也是十分偶然。刚刚那时缙云中学图书馆淘汰了一批旧书,而此书由于分量轻,不起眼,就被淘汰出来了。这种地方史料的东西,如果由我来选择的话,是绝对不可能让它成为漏网之鱼的,我觉得它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此书的介绍,这种《浙东戏曲窗花》,主要存在于东阳、永康、缙云、磐安诸县,流行于这几个县,风格相近。窗花一般是戏曲故事、花卉、动物、植物为主。纸用红色,表达喜庆,一般是春节期间所用。我进而进行研究,了解,缙云在解放初便由县文教科,将一些剪纸送给省文化厅使用,是从青川、胡宅口等地搜集到的。而这种剪纸、窗花,存在于舒洪上王等地,东方镇也存在。清代时缙云分为以黄碧、新建、舒洪、仙都(东方)、壶镇为中心的五个乡,都存在这种花窗剪纸。而经过抗战、解放、四清、文化革命,这种剪纸遗存并不多,到了文化革命后,大抵只存在于以河阳为中心的新建区一带。七十年代还有一部分河阳的剪纸送到省里去,没有拿回来,只给了几十元钱的补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与河阳村的干部联系,要求搜集一批剪纸。那时我们不是将河阳列为历史保护区吗?结果是河阳的干部口头答应没有回绝。但也没有给我们。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古溪的几位热心肠的老先生给我们征集到一批剪纸、窗花,还有一些半成品,甚至还有一把清代时的小剪刀,我们并了解到此剪纸的制作、影印,当然当时没有复印的设备,我们了解到其影印是利用煤油灯的油烟在黄标纸将原作配上,薰染薰黑,然后三五张叠加经过细心剪制。后来我们又征集到新建、从河阳流出的不少剪纸。后来经过拣选,还有两百五十多张剪纸。其中有一套“金陵十二钗”的剪纸却是文革中古溪一已故的残疾人某的作品,那是依据王叔晖的十二钗画作剪制的,可以也算流传有人了。我们征集到这些剪纸的时候,刚刚省文物局与博物馆在绍兴开展了一次关于非物质文物的研究,交送论文,当时我便是以河阳剪纸为题材送上了一篇。当时省文化厅大概有意让文物部门兼管的。而最后这一块由文化厅下的群文系列管此事即与我们脱了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将一部分剪纸窗花给时任县文联主席的章建明先生看,章先生认为“缙云的艺术,还是以剪纸的艺术为最好(大意)”,我深以为然。为搜集到这数百张剪纸为幸。我经过调查了解,缙云的剪纸艺术大多存在于清与民初。而有人说缙云的剪纸应该明代就已经存在,但我不敢保证,因为没有依据。但在清代的后期与民国初年肯定存在,有物质存在作为凭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缙云河阳一带的剪纸到了抗战由于战争,已经断裂,这是可以确定的。战争混乱,民不聊生,这剪纸艺术是需要安定的岁月的。另一个旁证就是河阳一带在重新发掘剪纸艺术之前,九十年代还有几位艺人都已经八十高龄,她们是七八十年前,还会剪纸,而七十多年前,已经没有人流传剪纸艺术了。应该是由于战争使这一文化遇到危机。而剪纸窗花艺术,除了春节民间使用外,就是由于当时婚姻媒妁之间,婚前男女是不能见面的,全凭媒妁在中间做媒,而聪明的女孩子在婚前就是以剪纸织带十三种绣花袋,传递那种心灵手巧的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新世纪后,我们国家已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事业。首先在河阳恢复了已经是忘却了的河阳剪纸艺术。河阳的展览馆中就有了不少的剪纸、窗花、织带、香囊等传统的东西展出。河阳剪纸名声更响了。加上近年由于老年大学办过剪纸班,让缙云剪纸艺术后继有人,在传统的地位上,有了创新,薪火相传。现在缙云剪纸艺术,由一批退休的干部在剪纸艺术上传承前人,借鉴当代的其他地方风格,成了艺术花园中的一枝奇葩。2010年6月、2011年2月,由丽水市文联旗下的民协在缙云博物馆、缙云溪滨北路先后进行剪纸展出,成果丰硕,便是缙云剪纸艺术薪火相传的明证。代表人物有应国强、周雪莺、潘淑蕊……等一批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河阳剪纸人物的特点之一,就是面部不剪眉毛、眼睛,而细部却极精到,而给人以充分相像的空间。这是相当有特色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阳村是4A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本文系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