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玩泥巴,是以前儿时的一种怎么玩都不腻,随处可取,用之不竭的百变玩具。如今儿童玩具太多太丰富,玩泥巴早已过时,就是想玩,泥巴也替换成干净美观的橡皮泥了。然而陶瓷匠人们千年来一直坚持传承玩泥巴,把玩泥巴当作事业,并玩到极致。他们的作品,或成为高雅的品鉴之宠物,或成为百姓的生计之用品。这样的匠人景德镇有,宜兴有,四川荥经也有。</p><p class="ql-block">荥经匠人玩泥巴制作的砂器属于古代陶器的一种,由于原材料和烧制工艺与陶略有不同而自一成派。早在春秋时期就创建了独有的黑砂制作工艺,至今依然沿袭传下来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保持着秦汉风格的古朴原始,享誉“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美名。这里家家玩泥巴,处处皆是窑,荥经砂器,便在历史变迁中由瓮到釜,再到罐盆碗壶,以及精美的工艺品等延续不息,承载起人们的生活,也塑造出古老的黑砂文化。</p><p class="ql-block">并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随便拿块泥土捏起来就能变成作品,它是要经过复杂的手工制作和精准的焙烧过程。一抔土,一盆水,土因水的融入成为黏合不松散的泥土,土便有了筋骨,有了千变万化不同形状和姿态。一块泥,一双手,由泥与手相互揉搓,轻拍精修,有取有舍,于是,手与水的力量,手与泥的共舞,使得一团团默无声息的泥土,带着手的温度,飘着土的芳香,捏成百形百态的器坯。如果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那么这种纯手工操作就像叶子一样独特,每件的成型似乎都有运气的成分。如果说自远古女娲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那么现代的人就是女娲和泥土的后裔,并且传承着女娲捏着泥土创造其它更多更好的财富。</p><p class="ql-block">焙烧是另一个重要过程。与一般陶器不样的是荥经使用“馒头窑”,而不是常规的“龙窑”。所谓“馒头窑”就是在约两米直径的平底“锅”里码入做好的器坯,盖上拱形锅盖,加火象“蒸馒头”一样一锅接一锅的“蒸”。每件器坯要在这里接受约1200度的孕育,一个多小时成熟后才进“釉坑窑”,抛撒木屑,捂盖焖炝熏,以达到自然取釉……。一只只造型朴拙锃亮的砂器,在过往千年来如同今天一样的历炼之后展现在人们眼前。它在烈火中褪却泥白,沉静复黑,还透着淡淡的金属光泽。这是土与火共同缔造的传奇,是从泥土到砂器的精彩蜕变和华丽绽放。它来自泥土,和人一样本身就是碳水化合物,似乎为了赶赴一场前世约定,完成一次生命燃烧,勇于磨练,甘受煎熬,就可以浴火重生,升华自己。</p><p class="ql-block">荥经黑砂器,虽然没有宜兴紫砂壶那般精巧,没有景德镇瓷器那般细腻,但是它粗砺不糙,不曾雕琢的外表和若隐若现的纹理反倒有着不造作的大雅之美。静观着这些刚出窑的砂器,仿佛就能看见泥土的呢喃,水的笑逐,火的舞蹈,也能看见代代匠人不辞劳苦的追求和一往情深的胸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