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赶 会</span></p><p class="ql-block">郭宏旺 </p><p class="ql-block">那些年,一进阴历五月,家乡左云的人们就开始念叨:快“会”呀,又快“赶会”呀。“赶会”,是左云县一个有一定历史的传统文化活动,时间是阴历五月十三前后。</p><p class="ql-block">左云历史上的赶会,其实类似于南方的赶大集。不过每年赶会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持续十天左右不等。而五月十三这一天,是赶会的最佳日子,也是会的最高潮。</p><p class="ql-block">左云民间有个说法:阴历五月十三,老天爷会下三分关老爷的磨刀雨。而实际上情况大多就是这样,几乎每年的这一天,要么下中雨、小雨,要么天也是阴沉沉的,零零星星也得洒几个雨点。民间把这一天和关公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赶会图个红火热闹。场里场外,卖凉粉儿面皮的,烧烤撸串儿的,卖布料的,卖五金百货的;唱晋剧、唱耍孩儿、看杂技、看马戏、过山车、海盗船、儿童玩的碰碰车,各种各样的物资交流,真的是琳琅满目。</p><p class="ql-block">我不确定左云的会,确切有多少年的历史了。而我记忆中的会,应该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的。那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进左云城赶会时,大概10岁。一大早起来,裤兜里揣上几毛钱,结伴一路步行着进城。会的地点是在县城东街的旧大操场附近,那个时候人们的说法是:去县城里赶骡马大会。这个最初的叫法听起来不大雅,但也很有道理的。因为那时的会主要以骡马牛驴大牲畜交易为主,附带一些其他小生意小买卖。</p><p class="ql-block">记得附近各个村里想做交易的人们,和县城里“三门一关”的农民们,把自己想要交易的牛、骡、马牵到那里。拴好之后,大家就走来走去,物色各自中意的交易对象。如果双方都有交易的意思,就会把各自的手褪进袖口里,然后两袖口对住,双方的手指在里面互相搓捏,实际就是在讨价还价,彼此都礼节性地微笑着,但就是不说一句话,以这样的方式谈好价格,成交,皆大欢喜。整个过程都不用言语说出来,我想首先一定是为了保密。</p><p class="ql-block">我见过几次这样的交易方式,它非常有趣,甚至有一点滑稽的感觉。不过现在看来,它也极具历史感,它是一种挺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位健在的老人,懂得这样的交易操作方式,也不知道这一文化习俗,是否可以继续留存下来。</p><p class="ql-block">那时候赶会,看到的小买卖是真的小呀。四根竹棍儿,一块白洋布便支起一个小摊儿。几分钱一把水萝卜,几分钱一个油炸麻叶儿,五分钱的呼市大雪糕。还有城里人自己家里加工的冰镇饮料,有黄颜色的,有粉色的,有紫色的,一分钱或者二分钱一玻璃杯。那样的大热天,喝一杯下去,能从太阳穴凉到脚心儿。不过如今,我想起这种饮料时多少有点发怵,那会不会就是,加入了糖精和色素的冷水呢?</p><p class="ql-block">进入1985 、1987年一直到90年代时,就淡化了“骡马大会”这个说法。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比较官方的叫法:左云县第xx届物资交流大会,这个是很正式的名称。而交流会的内容已经在不知觉中,悄悄发生了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各种游乐项目多了,杂技团来了,马戏团也来了。来自新疆的商人们来了,他们卖的是切糕和正宗的羊肉串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的商人们也来了,涌入市场的是中原地区和南方厂家生产的,轻巧而且精美的各种日用商品。人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会感慨南方人脑子就是聪明,做的东西又省材料又好用。</p><p class="ql-block">有连续好几年,人们赶会时一定要参与的一个项目就是抓彩票。一块钱或者两块钱买一张彩票,拿到手后抠去涂层露出结果。奖品可以是十几块到几千块的现金,也有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有几年特等奖是一辆桑塔纳汽车。每次有人中了大奖,主办方就会放一大挂鞭炮,噼里啪啦以示好彩祝贺。彩票现场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的,人们的表情也因为不同结果大起大落。有不少人步行着来赶会,回家的时候就骑上了“南方125”大摩托,他们得有多激动,有多高兴,我简直无法想象的出来。</p><p class="ql-block">赶会的地点,前前后后也变化不少。从最初的东街人委院附近的大操场,到之后的北门外体育场,再到城西新修的大操场,后又转到了楞严寺和附近的两条大道。许多年过去了,场地变更了好几次,而交流会的内容一年比一年更丰富。</p><p class="ql-block">轰轰烈烈的赶会持续了好多年后,大约2003年时,家乡的交流会开始变得惨淡,时有时无,到2006年,这是左云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年。一如既往地期待五月十三赶会的左云人们都有一点失落,交流会再一次没有如期而至,它莫名其妙地消声匿迹了......</p><p class="ql-block">这一走,就走失了大约十几个年头。</p><p class="ql-block">而左云县每年的交流大会,无论对推动经济发展,还是丰富老百姓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左云人们看得很清楚。之后好几年,人们纷纷揣测其中的原因,但我觉得那已经一点也不重要了。因为重点是盛大的交流会不存在了,这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遗憾与可惜的情绪,随着时间一点点淡化了,淡化到左云的人们似乎逐渐把五月十三赶会这个事儿给忘记了,人们几乎不咋谈论这个事儿了,也或许是人们压根儿就没兴趣提起这个事儿了。</p><p class="ql-block">庆幸的是,四五年前,左云的“会”好像又悄悄地回归了,尽管它回归得那么羞涩,那么抹不开面儿,那么的谨小慎微。不论是起初商家们自发组织,还是后来的的政府介入,都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儿,我们有理由为之点赞。</p><p class="ql-block">一个城市,一个县城,哪怕是一个小的村庄,经济发展后人们鼓起来的腰包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不可脱节更不相悖。一个地方,没有文化自信,没有传统继承和更高精神追求,就永远登不了大雅之堂,也不会有良好的持续性发展。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样的话,它首先缺失的不一定是动力,而是保证其正确航向的精神之舵。</p><p class="ql-block">惟愿家乡左云在未来,能够敞开胸怀,引进而走出。捧起珍贵的历史文化并加以打造,从而能够在经济、文化双方面兼顾发展,才能逐步筑造真正意义的边塞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2018年,我们很欣慰地看到,看到家乡左云“会”的主题标语:左云县摩天岭长城民俗文化节。多么好呐。</p><p class="ql-block">此后至今,由于疫情以及各种原因,家乡的“会”又中断了数年。如今的五月十三家乡人们只能上一趟楞严寺,赶一次这样的庙会,也不一定可以入内,十分地无奈遗憾。但人们心中对昔日的那种交流会依然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百度,致谢侵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