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春的细雨带着几分阴冷,我的两个女儿陪同我出席了她们的彭叔叔,我的挚友彭子毅先生的告别仪式。伤感自不待言,但想想,作为年愈八十的老人,与其受病痛的折磨,离去也不失为一种解脱,那值得怀念和铭记的友谊与真情才是应该永存于心的。</p><p class="ql-block"> 我与老彭相识于中学时代,但我们并不是同一所学校的同学。我们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学生歌舞团暑假活动的工地上认识的。作为歌队成员的他,与我们舞队的交集本不多,但每个周六放假回家的路上,健谈而以大哥身份自居的他却和我们舞队的一群伙伴熟悉了。后来我们就有了多年的通信联络,并从此建立了同学间直至两个家庭间长达超越一个甲子的深厚友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想,能不断增进我们两个家庭间友谊的事是很多的,然而那件发生在七十年代的事却是沉淀在心头永远无法抹去的深刻记忆。</p><p class="ql-block"> 那是长沙划时代的橘洲大桥刚建好不久的一个暑假,我和先生带着一对年幼的女儿从常德回耒阳去探望婆母,必需途径长沙转火车。当年我的四个弟妹都去了广阔天地,作为大学和中学老师的父母分别挨整和遣返原籍,长沙竟没有我们的停息之处。子毅夫妇在自家也只有一居室的情况下,尽力接待了我们一家四口。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他们腾出自己整洁而简陋的单间,步行到岳母家去临时寄居。住一晚上说起来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对于当时无“家”可归的我们,这一晚上就绝对不是小事了。且不说朋友间的侠义与友好,只说那份在特殊年代的这种坦诚与倾情相助确实使我和先生铭记了终身。</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照片是彭子毅携他一对女儿和夫人来我大女儿家玩的时候照的。大家在一起的开心融洽可见一斑。说起来也有一个小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世纪初,我的外孙女升高中了,可以去周南和省地质中学。因为孩子学艺术,要训练和上一些辅导课程,在当年去已搬离市区的周南上学有诸多不便,但进地质中学对住河西的我们就必须租房。当我打电话求助老彭的时候,他二话不说,接着就打了一天的电话,联系他在人民路地质大院的朋友同事,替我们约租到了合适的三室两厅。后来我才知道他自己没有住在地质大院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想参与大院内的过多应酬和一些闲杂事项,我才觉得找他替我在大院租房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后来又因为他是中间人,房主看他这位老同事老朋友的面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便与谅解。住房的方便与安定为孩子顺利考取“武音”不得不说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物质基础。熟识他的人都知道,他为朋友不说是两肋插刀,但也确实是一个热心坦荡之人。</p> <p class="ql-block"> 朋友们都知道, 老彭一生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也为国家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在他的时代,是湖南水文地质第一人,然而在他决定了提前退休之后,有尊严的积极生活,选择了自己喜爱和有市场影响的收藏为退休后的事业,也曾做得风生水起,让提前退休的生活有光彩有效益。</p><p class="ql-block"> 看着他和小女儿一家的合照,看着两个可爱的双胞胎外孙,我想此刻他的心里应该荡漾着亲情的涟漪倍感幸福和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 我先生逝世时,老彭来我家慰问,说了一段她母亲离世时他感知母亲灵魂升天的旧事。灵魂的有无现如今还在人们的探讨中,但我却宁可信其有,因为,那至少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和寄托。如今我也想把当年老彭送我的有关灵魂的观念送给老彭的夫人。因为那是一种永存于心的纪念与怀想,是可以陪伴终身的。</p><p class="ql-block">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能像彭先生那样为人赤诚,技艺精湛,宁折不弯,活出自我,活出本性的人不只是越来越少而且也越来越难了,然而,只要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意愿没变,我们就可以乐观的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借用彭先生的长女在追悼会上的致辞来结束此文:彭先生“有值得自豪的技术本领,为国家的地矿普查和湘西贫困地区的水源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经历了艰苦和磨难,遭受了委屈和不公,没有得到与他的资历与贡献相匹配的职称和待遇。但是,他的侠义和赤诚赢得了天地良心!”</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 想起了那首经典的诗歌《有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