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6年五月我跟随摄影团来到了安徽桃花潭和泾县。参观了泾县闻名的宣纸厂和远销国内外的油纸伞厂,还参观了宣笔生产厂。了解了宣纸、油纸伞和宣笔的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拍了不少照片,由于时间已过去六年了,照片拍的不好,而且宣纸和宣笔生产厂的照片寥寥无几,所以只整理出桃花潭、油纸伞以及泾县古城老街的图片。照片拍的不好,但也可以勾起对往事的回忆。</p> 桃花潭位于泾县西南约40公里处的桃花潭镇,因李白在此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闻名。 <br>在群山拥抱下的潭水,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 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桃花潭其实是青弋江的一段,东岸的陈村与西岸的万村隔潭相望,这两座徽派古村算不上精致,却有一种沧桑的美。老街上铺着不规则的鹅卵石,两侧墙壁斑驳,一旦穿过狭窄的老街,见到豁然开朗的清澈潭水,令人惊喜。 <p class="ql-block">因此地是宣纸和宣笔的生产所在地,所以古镇上售卖宣纸和宣笔的商家随处可见。</p> 时至五月中旬,这里漫山遍野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为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注满了无限生机。 具有原生态的古村落里在黄色的花田里面矗立着徽派建筑--白墙灰瓦、在青山绿树的怀抱中,俨然就是一幅纯天然的水墨画。 在安徽泾县,有句俗话叫做“章渡的干子,孤峰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拣。”泾县的油布伞曾与宣纸、宣笔、茶叶一起,并称“泾县四大名优特产”。 泾县雨伞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制伞的记载,发展至明清时已形成一定规模,如今在泾县,这个特色却正在渐渐消失,仅剩下唯一一家伞厂,其传承的精湛纯手工技艺,目前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流传千百年的油布伞制作工艺,保留下来不容易。 随着国家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重视,泾县油纸伞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来这里拍照,分分钟出大片,非常不错! 渣济村位于泾县之西,东南紧靠太平湖、桃花潭,与黄山接壤;西北和九华山毗连。这里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阴,三条溪水穿村而过,古建成群。 据宗谱记载,查姓原是周朝伯禽的后代,周惠王(公元前676年),肇封查邑(今山东济阳),以地而得氏。虽历经风雨,渐显颓唐,甚至许多房屋只余下断壁残垣,却仍让游者深感其往日的辉煌。 早年明朝嘉靖年间就制定了村塔规划图,作出了总体布局。村外四门(钟秀、平岭、巴山、石门),三塔(如松、青山、巴山)环绕村围,村内三条小溪(岺溪、石溪、许溪)穿村而过。其中主溪流许溪河两岸为商家、经济、文化中心,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溪的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两岸合为"查济"。 <br><br> <p class="ql-block">渣济村是一个交通相对闭塞、群山环绕的小村落,板栗树木与杂草丛生,依然保留着自然古朴的原始风貌 ;渣济村还留有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建筑,青砖黑瓦的民宅,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沿河错落有致的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查济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和108座庙宇,查济村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楼、天申、麟趾等30余座石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p> 渣济村属于开发较晚的地区,保留着原始自然的美。查济多古桥、古巷,还有据说是全国古村落中最长的石板路。 登上村口小山坡,看渣济全貌,白墙头黑瓦片,大树点缀其间,周围都是小山,炊烟袅袅之中,古镇静卧在群山环抱之中。 <p class="ql-block">查济 古村落,规模很大。整个村庄像个迷宫,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古村老式民居鳞次栉比,灰色的马头墙连成一片。走在踩磨得溜光锃亮的清一色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到了古老的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