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歌(中国民谣——青春篇)

柔软的硬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我没有上过大学,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以至于后来的我就偏执地认为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为别的,就为这盒磁带和这个叫高晓松的男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听到这盒磁带的时候,我已经毕业参加了工作。我92年师范毕业,当了一名小学老师,每个月两百多工资,前途渺茫,生存艰难。每天挤公交,带盒饭,中午休息的时候只能是在教室里摆几张课桌,还得提前半小时起来,怕被家长和学生诟病。从可怜的工资里,拿出一点点来,买了一盒简陋的《校园民谣1》,很奢侈的消费。听完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不能不说,这盒卡带所带来的文化信息给当时的中国人又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冲击。改革开放之后,崔健、王朔、北岛、舒婷等人,在音乐、小说、诗歌等方面,打开了一扇通往一个中国式自由世界的大门。我们开始审视向往自由意志该如何体现,不管是批评也好,支持也好,都是在完成一次思想意识上的重新定位。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由于中国经济再次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得以改善了,于是,大学校园里,一场音乐的革命开始了,先驱者就是沈庆和高晓松这批学子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内地乐坛正经历着一场“西北风”和“港台风”之间的对抗。内地歌手以杭天琪、范琳琳、田震、那英、刘欢等新生代歌手对抗港台的梅艳芳、周华健、蔡琴、谭咏麟等天王级歌星,结果不言而喻,我们在商业运作和产业化能力上惨败。于是,另一种音乐形式出现了,那就是以高晓松、沈庆、老狼等校园音乐人带来的新一代校园民谣。毋庸置疑,港台音乐的过度商业化和我们的清新校园文化相碰撞的时候,我们完胜,一个殖民地城市和一个小小的海岛,怎么可能对抗得过我们积淀了多年的正宗国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白衣飘飘的年代》……美好的校园,纯真的友谊,朦胧的爱情,哪一种东西可以比得过我们黄金时代的记忆。听着这些民谣,我开始怀疑人生,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我最值得拥有的梦想与信念?直到今天,再次听到这些老歌,依然会心动,依然会莫名伤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这就是好的音乐被传唱的原因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可惜,高晓松变成了矮大紧,过分炫耀自己的背景无疑是自毁长城。沈庆也去世了,《校园民谣》一共三部曲,沈庆和小柯、黄小茂功不可没。这个当年一手促成了中国校园民谣二次革命的功勋人物,还是早早离我们远去了,向他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如果说,中国内地的校园民谣,扛大旗的是高晓松,我觉得不公正。高晓松只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之一,高晓松所有的音乐思想必须靠一个人来完成,这个人必须是老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老狼,原名王阳,1991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无线电专业后,在北京一家工业自动化设计公司做电脑工程师,1994年参加香港大地唱片公司唱片《校园民谣1》的录制,受高晓松蛊惑,演唱了高晓松的原创歌曲《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及《流浪歌手的情人》,一战成名。高晓松自己后来也说,没有老狼,他的音乐风格就无法完美体现,也不会有后来的那么多赞誉之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老狼在芒果台《我是歌手》重出江湖,尽管老了,依然让我热血沸腾,可惜,我没有大学生活背景。不过,我们的师范校园,也有很多值得怀念的镜头,我也有同桌的你,我也有睡在上铺的兄弟,我还有一个流浪歌手的情人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内地校园民谣的时代,正是我最迷茫的时期。毕竟,工作是有了,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爱情呢,事业呢,婚姻呢?一个破小学老师,怎么可以放肆地憧憬自己的未来?所以,怀念校园里的纯真年代,是很多年轻人的心态,也就有了此类音乐的土壤,也就真的有一批先驱者踏进了这个圈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沈庆、高晓松、老狼,这个没得说,可是,还有几个人必须要提出来,免得大家遗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郁冬,代表作《露天电影院》,曲风有些伤感,每次听到,都有很多童年的画面掠过脑海。叶蓓,代表作《白衣飘飘的年代》,纯洁美丽的女同学,叫我如何不怀念。小柯,代表作《冬季校园》,“白发的先生和漂亮的女生”“校门外酒馆里总有人大声哭泣”,何等向往?还有一个叫筠子的女歌手,有兴趣的查一下汪半壁,会让你感慨更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时代就是时代,一定会留下具有标志的印象。高晓松为代表的校园民谣还没有落幕,又一批年轻人追了上来,虽然没有突破高晓松这批才子的高度,但还是给校园民谣续写了辉煌。看看这三个年轻的清华才子,熟不熟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他们是水木年华,一个乐队组合,也是一次音乐理念的坚持和重组。他们还有一个标志,就是他们都是清华大学高材生,多么牛逼的标志啊!李健和卢庚戍他们之间是如何关于音乐理念起了争执而后分道扬镳,我并不关心,因为我压根不懂,不懂就不会关心。我只关心,有没有好歌听了。挺好,《一生有你》《在他乡》,水木年华的才华,成了我青春时代美好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青春篇的最后一位歌手——朴树,真的无法去评价他的音乐。从最初熟知的《白桦林》《那些花儿》,到他绽放的《生如夏花》,再到他沉寂十年后的《平凡之路》,他给我太多复杂的情感。音乐风格从《白桦林》的伤感到《那些花儿》的怀旧,再到《生如夏花》的奔放,最后《平凡之路》的洒脱,我的青春就被朴树写的干干净净,连他妈个死角都不留,他还算是凡人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致敬朴树,致敬高晓松,致敬我们的青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