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过五十,活在记忆,作为一个己经过了六十岁的人来说,总有一些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特别是对童年生活中的记忆,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比如说小的时候的拣拾麦穗吧,就是自己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我们所说的捡麦穗,一般指在麦田收割完了以后,农民在地里捡拾残留的麦穗,做到“颗粒归仓。拣麦穗也指在所有麦穗中,或者是挑选符合某种要求的麦穗。无论是在生产队大集体时期,还是在土地承包下放到个人家庭以后,我们这一代人,都有拣拾麦穗的经历。只是到了现在,我们这些当初捡麦穗的孩子,都己经是老人了。</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上世纪的七八年的时候,开始进行土地承包的试点等工作,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公社普遍实行的是:是以家庭人口为标准,每一个人都承包生产队里的一亩二分地,或者几个一亩二分地,秋收结束后,每一个一亩二分地给集体交够280斤粮食后(我的家乡主要种植小麦),余下的全就都是个人自己的。当然了,一口人也不是仅仅只有一亩二分地的。这在当时我记得叫联产承包责任制吧。我们所说的真正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在我们这里真正的实行这项制度的时候,已经是1982年了。在真正的大集体的时候,也包括土地下放后的头几年里,每当到了收割麦子时,全部都是都是人手工收割,为了做到颗粒归仓,拣拾麦穗也就是必须做的一项农活,而那个时候的家乡人,都有传统的习惯就是热爱集体,不会损失集体的利益,更不会把拣拾到的麦穗私自带回家,大家都很自觉,更没有有些人说的派民兵看护麦田的情况。在我们的生产队里,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是人口多劳力少的农户缺粮了,可以从生产队里的储备粮中暂借一些,年终生产队里办决算的时候再扣除。再说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自留地,可以事先解决缺粮的困难的。而1982年后,包产到户后,麦田里基本没有麦穗可捡了,地上收拾的更干净,自家的麦穗,当然更是要颗粒归仓了。</p><p class="ql-block">1982年之前的那些年代里,每年到了夏收大忙季节,学校这时候也放署假了,学生也会参加拣拾麦穗的劳动,拣拾到的麦穗要交到生产队里,有专人负责过秤登记,会按斤数记上一定的工分。等到生产队里所有的麦田里的麦穗都拣拾过后,农户中有闲的人再去拣麦穗,这个时候所拣拾的麦穗归农户自己所有。那个时候拣拾麦穗的孩子们都是上小学四五年级的娃娃们,现在几十年己经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到今天,这些过去的“孩子们”,已经是五六十岁的年纪了。就好像不经意间,在人生岁月的沙发上,打了个小盹眯了一会儿,迷茫中猛然醒来时,人们已经是两鬓苍苍的老人们了。</p><p class="ql-block">对于农村的夏收与拣拾麦穗来说,对于生长在农家孩子们来说,对这样的场面真的是太熟悉了。每一年到了临近麦子成熟的时候,都会有那么几天会刮东南风,家乡的人们叫干热风。在那几天里,一阵阵的让人难耐的干热风,似乎是带着火一般的那种燥热,从东南方狂奔过来,真的是夏日炎炎让人们难以忍受,那个时候又没有什么电,也更没有什么电风扇,一本旧书或者是一张旧报纸,就是人消署降温的工具,涝坝里的水或者是河水浇过后闸坑里的水,冲是孩子们洗澡玩水降温的地方。对于大人们所说的干热风,我们这些小孩子干脆就叫它“干麦风”,因为它吹上几天,把麦子都吹黄了吹干了。这种干热风裹挟着滚烫的热浪,烘烤着家乡的这片大地,有的时候让人们的感觉就是仿佛要把空气也点燃了似的,这个时候地面上也会升腾起一股股烟雾一般的热气;“干热风”掠过家乡的大片的麦田,仿佛就是在一夜之间,原来看起来还有些发青的麦穗,也就都变黄了变干了变硬了,造成了小麦的减产,降低了小麦的质量,严重地影响了麦田的产量。当那一阵阵麦浪随风摇曳的时候,空气中便多了麦子强制性成熟的那个味道;“干热风”也在炙烤着人们的全身,常常热得是让人们的胸口发闷。但是家乡的庄稼人却是满心欢喜的,尽管麦子会有损失,但是收获总算是快快地来了!</p><p class="ql-block">每年到了这个时节,生产队长就会到每一块麦田中走一走看一看,有的时候还会摘几个麦穗子,用自己的双手揉搓掉了麦皮,再用自己的嘴轻轻一吹,手掌里就会只剩下麦粒了。他会观察麦粒的成色,也会大体估算出产量,同时会把麦粒放在嘴里嚼几下,以确定麦子水分和成熟程度。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公社组织各大队干部参加的夏田观摩也开始了,挨大队与生产产队的走,每一块地上都看,看夏田的收成情况,预估麦子的产量与总产量,强调三夏工作的重大意义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然后,麦子收割的时间大体也就定了。于是,各大队也会召开由大队干部与生产队长参的会议,传达公社的会议精神,强调三夏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要做好三夏生产中的安全工作。然后生产队里再召开社员会后,一场农历五月十三日的“磨刀雨”(十三日左右一般都会多多少少下点雨的)下一过后,一年的夏收工作就正式开始了。在农村里的农活中,割麦子绝对是个重体力的苦活累活呢,我们这里有句民间俗语是“女的怕坐月子,男的怕割麦子”,可见在那个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年代,又没有农业机械的年代,割麦子的劳动是又紧张又劳累的。记得那个时每年夏收开始的时候,生产队里的麦收主要以妇女为主,会根据每一个女劳力的家庭实际与身体情况,分配给一定数量的收割亩数,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收割任务。男劳力主要是以麦场的整理与麦捆的转运上场为主,在劳动之余,也会帮助自家的女人捆一下收割的麦子。收割下的麦子捆完后,也会把散落地上的麦穗拣拾起来,放到田码子中间,在转运麦捆的时候,一并带回场上,这样拣拾的麦穗带上场后,是不能记工分的。每当到了夏收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起五更抓住凉的时候多收小麦,使自己在天气太热的时候,能够充分地休息以尽快恢复体力。有的时候一边吃着午饭或者是晚饭,一边听着小嗽叭里的广播节目。那个时候的小广播嗽叭很简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最里边有一个木板钉在墙上,一个小喇叭粘在木板上,最外面有个小瓦盆一样的东西扣在墙上防雨,广播由公社专人播放,播放的内容大多已不记得了,只记得有革命现代京剧唱段,也有毛主席语录歌曲,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东方红》和《打靶归来》等等的歌曲吧。现在回忆起那个年代,没有照晚明电,没有电视机,也就更不会有网络,没有手机等等,人们在劳动之余的闲睱时间里,大人们就会干一些家务活,女人们就会利用下雨天等闲余时间,抓紧赶做一些针线活。我们这些孩子们在假期上,生产队里也会安排我们给生产队里放牲口,顺便提着那种芨芨草编的筐子拾些畜粪带回家里晾干做饭的时候烧火用。闲的时候也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玩一些土游戏。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只觉得在那个年代里,生活中是如何简单和纯净,我们这些孩子们又是如何地快乐与自在。而感觉现在的时下,似乎是有些纷繁和喧嚣,还少了些自己感觉中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每当麦场收拾好了,地上收割下的麦捆也多了,麦捆也要尽快地开始,我们捡麦穗的工作也就开始了。我们这些有着一颗颗简单而愉悦的心,又是一个个黑瘦精壮的小孩子们,就会跟在转运麦捆的木轮大车后面,在装完麦捆的田码子底子的周围,拣拾遗留的麦穗,有的时候也会偷奸在别的麦捆上抽一把麦穗装在自己的筐子里,然后跟着大车到场上过秆放麦穗。可是过的人心中是明白的,你这筐子里的麦穗,那些是拣拾的,那些是你偷的,过秆的人就会警告说:以后不须这样,再这样的话就告诉你家大人,扣你们家的工分呢。每当听了这些话后,吓的偷奸的孩子们,再也就不敢这样做了。孩子们贪玩,有的时候有的人,会故意用自己的脚踢踏起一些尘土,其他小孩子们也会跟着效仿,猛的一脚踩起路上的浮土,或者是用手抓起尘土撒起来,于是很快后面孩子们就会被淹没在尘埃里。每当尘埃落定之后,露出的是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别样的孩子们,这个时候大家都哈哈大笑着,名自取笑着对方,其实吧自己也都是这个模样呢。来来往往地跟着大车在田间地头与麦场中穿行着,有的时候还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的歌曲:“我是公社小社员,手拿小镰刀,身背小竹篮,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哎嗨嗨,哎嗨嗨!贫下中农好品质,我们牢牢记心间,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大家也一路唱着玩着又一路地快乐着。其实吧那个时候虽然说生活困难,但是感觉自己的童年生活也还是快乐的。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里,在自己的脑海深处留下了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勤俭节约“颗粒归仓”的好习惯。可以说小的时候养成的这种习惯吧,也影响着自己后来的生活与工作。</p><p class="ql-block">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走进麦地,妇女们在挥汗如雨地割麦子,男人们在顶着烈日抓紧时间辛苦地转运麦捆,我们在隔壁地块或者是跟着转运麦捆的大车捡麦穗。夏日的风吹过,热熏熏的,烘烤自己的着全身,又像是在蒸笼里,又像是刚掀开笼屉时扑面而来的那股热气。我们的汗水滴滴答答从脸上流下来,痒痒的。流进眼睛里,像被蜜蜂蛰了似的有点疼的感觉。流进张开的大口喘气的嘴巴里,感觉有些咸咸的。当然了,每当到这个时候,大人们也会让我们到地埂边的沙枣树下凉块一会,有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早点回家休息去。但是在那个时候,人们提倡的是生产劳动中“比学赶帮超”,其实小伙伴们心中想的也是一样的,谁也不想落后,拣拾麦穗的时候两手并用,同时还用眼睛看着临近的小伙伴们,可不能让他们落下太远,捡得分量也不能差太多,大家相互帮助,不会让哪一个小伙伴们丢人的!有的时候在匆匆忙忙间,会被那尖尖密密地麦茬扎疼了自己的脚,就会抓点土在被扎处抹上,用手搓揉一下,看似也就不要紧了,瞬间止住了血。</p><p class="ql-block">有的时候,小伙伴们干的有些腰酸腿疼了,就会站起身来,回望拣过麦穗的后方,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捡了很长的一溜地块了。就会坐下来休息一会,或者是到田地里捉马跳,捉蝴蝶等,或者是看着前面的小蝴蝶,在上上下下地翻飞着,大家就会突然间来了精神,笼起两只手,然后慢慢地又静静悄悄的靠近蝴蝶,用手掌想拍它,可是结果往往是蝴蝶舞动着它的翅膀,再打上了一个旋儿,紧张地快速地飞走了,终于躲过了一劫呢;蜥蜴在脚下一闪而过。虽然说大家有些失望,但是还是觉得很好玩又好笑的,心中好不快乐呢。</p><p class="ql-block">到了收工的时候了,赶车的大人们喊我们上场把麦穗过秆后回家,一声令下,大家和大人们一起上场过秆后收工回家了。每当到这个时候吧,其实大人们还在场上忙碌着呢。大人们捆扎搬运回来的麦捆,要上垛码好,把麦垛周围的麦穗扔到麦垛上,还要把麦垛封好,防止下雨后糟蹋粮食。</p><p class="ql-block">社会发展到了现在,过去在我们小的时候割麦子的那些大人们,很多已经成了故人,消失于岁月的烟尘里。而在那个时候捡拾麦穗的我们这一代人,也就是过去的那些“小孩子们”,身体虽然说已经是老了,但是却能够还有幸可以守着那些发黄的回忆!</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每当回到家的时候,就会简简单单地洗洗满脸的泥土,端起饭碗坐在院子中间的小方桌旁,或者是坐在街门道两边靠着墙根吃晚饭,一家人大家说说笑笑的,也算是苦中作乐呢吧。那个时代,一多半人家的小方桌就是放在街门道里,人们坐个木墩子或者是土块,身子靠在墙吃饭,感觉就会舒服些。吃过晚饭后的时间,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来说,那就是绝对自由的,在那个时候,娃娃们又没有什么家庭作业,吃完晚饭后的夜幕下,我们小孩子们都会聚集到一起,玩我们自己喜闻乐见的那些土游戏:比如说玩抓狗娃(或者叫老鹰捉小鸡)、扛墩墩,跳方方与藏道道(或者是叫捉迷藏)等。那个时候不要说电子游戏手机和电脑了,乡村里就连电都是没有的,天下的乡村大多都是一样的,生活中的单调与枯燥,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就是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年代里,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自己感觉中的童年生活,还是是快乐有趣的。游戏也虽然说是简单些,但还是要到动脑子想办法,才能够“赢得胜利”的,才会玩的更加开心快乐又有趣呢。</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人说过:“人过五十几,活在记忆里”,我现在都六十多了,活在记忆中,也就不那么奇怪了。生活中也有人说过:“回忆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自己筛选和撷取了其中最美妙的东西吧”。有的时候吧,也会对自己过去的生活,当然是记忆中美好的东西了,特别是对自己童年时代的记忆,似乎是越来越清晰了,感觉也是越来越美好了。有的时候吧,自己也会一边纠结于有缺憾的当下,一边忧虑于遥不可知的未来,不过,总算是唯有美好的那些过往里的故事,从不曾辜负过我自己,它似乎是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在润泽着我自己,一直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温暖着我自己,并且在激励着我自己在余生路上前行,陪伴着自己在黄昏时的夕阳中,享受着人生无限好的风景,其实吧奋斗中的顺其自然,生活中的知足常乐,才是人生路上最值得记忆与回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