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田建通是我的父亲。他是一位画家但我更愿意说父亲是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稀缺的年代,父亲从大学一毕业就有大小不一的学生跟随他学习绘画,直至耄耋之年还在老年大学从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从事油画写生及创作,颜色与色彩在父亲眼里是有区别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橙、黄、绿、青、篮、紫七种单色光组成了光线,照射在不同质地的物体上,产生不同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被反射出的色光呈现出物体的颜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颜色让世界变得绚丽。自然界中春花烂漫,夏阴浓郁,朝霞艳丽,大海湛蓝,秋天金黄,月色清冷。颜色带给人们视觉冲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颜色是静态的稳定的,每一种颜色的波长有明确的标准,人们把自然光下反映客观世界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等颜色作为识别物体色相的标准,成为绘画中的固有色。</p> <p class="ql-block">颜色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推动了人们对颜色的了解和运用。颜色规范着人们的视觉,幼儿教育中,通过识别物象固有色来培养儿童的视色习惯,但是客观世界的绚丽多彩并未影响到以物象神态、动作、形体规律、表现技巧和以理论为主的历代中国画。这些作品偶有色彩,但也多采用从矿物质和植物中提取的固有颜料来表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新写实绘画效果也只是将固有色与明暗和透视相结合,表现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距离感。随着工业兴起,科学突飞猛进,各种人造色光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固有色观念受到挑战。19世纪色彩理论开始出现,变化无常的色彩成为画家探索的课题,色彩变化的规律逐渐被人们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色来源于光,无光不成色。色彩不计较色相的准确度但非常重视不同光源和环境中的物象与周围各物象的色彩关系。所以,颜色与色彩是两种不同的领域,规律各不相同。色彩规律复杂于颜色,且不易掌握。恰恰颜色与色彩成为父亲生活和艺术两个领域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性情的父亲以豁达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坦诚直率地对待日常生活。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事还是教学,无须修饰遮掩,似固有色,反映着自己客观真实的生活。中年从教后,肩负教学及启智、树人、育英等使命,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他既教知识又陪伴着学生成长。他用心付出,用爱教育,履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业准则。工作中无论面对上级领导还是自己手下的教师及学生,他做事的态度一贯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敢于坦露真实的自我,对待生活和工作的认知标准如同日光下的红花绿叶、青山绿水等固有色——明亮、单纯、稳定而安静,与周围的颜色无关。没有可以跨越两种颜色之间的间色,更没有三种颜色融合在一起的复合色。有的只是剔除了光或色光影响的固有色——单纯而明亮。这与当今看破不说破,对大声疾呼的正义事情闭口不言,即使提一些好的建设性意见也要看别人眼色行事的现象格格不入。为此,父亲在过往的生活和工作中招来很多非议,但他不以为然。这种心底坦荡,不为自己谋私利的举动即使在耄耋之年,享受天伦之乐时也频频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正是这种坦诚、直率、耿直的性格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绘画中的固有色,安静而稳定,色相单纯明度极高。当然,在固有色的生活中也有沉稳和宁静的灰色。那是对下一代及子孙们不动声色的爱和包容,这是时间和经验把父亲磨练出的一点点灰色。</p> <p class="ql-block">父亲教学中常说:色彩的本质是关系色,观察方法不正确,不看关系,孤立观察对象的局部只能看到颜色,而色彩是动且不稳定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着,依对象所承受的光源色,所处环境色的变化而变化,条件色把握着物象色彩的丰富性与生动性。为此,色彩写生及色彩教学中父亲常说的术语便是“四固定”,即光源固定、环境固定、对象固定和画者位置固定。在四固定前提下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色彩,领略光或色光照射下景物由色彩冷暖所构成的色调、色彩明度,色彩纯度。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色调感受及控制能力,从而创造出美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生长在塞外,天津美院毕业后分配到尚义一中从教三年。因工作需要调回张家口市展览馆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四清活动中再次下乡,他不畏条件艰苦,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到大自然中感受坝上春天鲜花盛开,夏季青草葳蕤,秋天层林浸染,冬天白雪皑皑的万物之美,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感受自然赋予坝上的色彩。美的意境一次次触动着父亲创作的情思,引导父亲走出画室,在阳光下用油画和水粉捕捉自然界中蕴藏的色彩,执着地描绘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自然中的光源变化影响着景物色彩的冷暖变化,致使自然界的色彩处在不断重复变化中。父亲写生时,在光的作用和影响下观察、分析景物受光面、背光面、侧光面与周围各物象具有的不同颜色的影响,捕捉风景色彩的微妙变化,探索色彩变化的原因及光与色之间的关系,依据现实风景,表现主观意象。作品《初春》的色彩灰中带暖,表现坝上早春树木、溪流在冰雪中无声孕育春的信息。春水荡漾在坚冰深处,画面中点点绿色预示着寒到极点的坝上走向冰雪消融的春天。坝上把浓缩的精华都汇聚在绚烂的夏季,蓝天白云下鲜花盛开,牛羊悠闲走过,这是作品《盛夏》的表现。秋风吹过染黄的白桦林,色彩的刺激强于造型,父亲的视觉在寻找金黄色块时,把抢先进入视觉的色彩变成主色调,用热烈而奔放的暖黄色调尽情抒写心中的《秋日》,以色抒情以色写意,使客观桦树林的神、色与父亲主观认识相融合。《冬》脱掉华丽外衣,白雪覆盖着坝上草原的轮廓,鲜明而空灵,挺立的树枝变成大地与天空中最美的线条。繁华退去的简约,绚烂过后的平静,冬天蕴藏着春的生机。这些作品体现着对形、质、光、色自身规律的研究。把坝上四季鲜明的色彩感升华到意识中,变成感情色彩,借助于自己的情感,用色彩描绘画面,致使作品中的色彩是用固有色观察方法所无法发现和捕捉的,只有通过实地写生才能把坝上四季的色彩变化规律研究清楚。</p> <p class="ql-block">父亲笔下的坝上四季,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起伏跌宕的戏剧性。画面靠色彩变化体现气韵生动,靠色彩塑造意境美。这些作品不是大自然本身而是大自然与父亲情意相生的结晶,是色彩意境的表达,是人对大自然一种神韵的提炼,是把生活中的真实转变成作品中的意境。每当问起父亲绘画色彩秘诀时,他总是平淡地说:这是大学期间,老师坚持用四固定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规律的结果。用这种观察方法发现了条件色的规律,产生了色彩美,进而引起画者与观赏者情感的碰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彩缤纷的画面由色彩构成,不同的色彩反应了画家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理状态所运用的色彩也不同。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常人眼中的四季成为父亲绘画作品中自然美,平凡美,充满生活气息美的四季。他研究色彩,从形体上发现四季的美,从色彩上发现季节的美。父亲眼里、心里有一个无比丰富和色彩非凡的世界。注重造型,突出色彩,以色彩塑造,用色彩传神,表达坝上四季的不同,用浓厚的生活抒发对家乡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的朴素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大学接受的教育是前苏联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绘画风格有五六十年代苏派的痕迹,纯洁而神秘。父亲乐此不疲地把自然中千差万别的色彩本质作为毕生研究目标,写生中研究色彩规律也研究色彩与人心理和感情的审美联系,同时研究颜色的色相、色质及色彩的冷暖倾向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研究每种颜色的象征性,然后把色彩组合,产生气韵生动的意境,使作品赋予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钟爱一生的色彩绘画成为父亲终身探索的方向,把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爱尽情地加以艺术表现,用尽一生绘制坝上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色彩,而把生活过成了单纯、明亮的颜色,美好而简单。</p><p class="ql-block">辛丑年冬于墨趣画室</p><p class="ql-block"> 2021.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