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高考数学难,难不是来自数学题本身,而是考察方向变了,考生们对于学习惯性的不适应。</p> <p class="ql-block">2022年数学难,对未来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发?以下几个观点,供大家参考:</p> <p class="ql-block"> 第一、刷题时代结束了,数学学习要回归本质。</p><p class="ql-block"> 过去几十年,强调刷题,孩子们不知道这个定理怎么来的,但是能做对</p><p class="ql-block"> 今年考生们普遍反应题目有点偏,平时练习的基本都没考,今年的全国2卷21题给了3个条件,让孩子们任选两个条件作为已知去证明第三个,这是最基础的数学推导训练,初中就有类似推导训练题</p><p class="ql-block"> 今年高考用事实告诉我们,数学学习一定要回归数学学习的本质,深入理解基础概念,性质和原理,看明白课本中每个字,每句话,比如:根号4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p> <p class="ql-block">第二.未来是学以致用的时代。学数学有什么用呢?</p><p class="ql-block">今年高考就把嫦娥二号,南水北调变成题目,就是告诉大家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工具,需要平时把生活和数学做更紧密的联系,比如孩子在小学学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那可以去尝试算一下一张6寸大的烙饼需要多少面? 登一下自行车能走多远?10元钱正好买本和笔,能买几个本?几支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能会是未来的考察核心。</p> <p class="ql-block">第三、大语文时代彻底来了</p><p class="ql-block">今年全国甲卷直接拿了沈括的【梦溪笔谈】,把【割圆术】作为题干背景让孩子们做题,这次只是个小试牛刀,在可遇见的未来里,阅读能力的考察大概率会贯穿在各个学科里,有可能就是下次出题就是【九章算术】, 文言文带翻译,告诉你1000多年前,中国人是怎么算开方的?再告诉你刘徽的标注里是怎么用的割圆术,然后根据材料的内容算圆周率,你已经都知道了,答案都是3.1415926,就看你能不能推导出来,所以要求我们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p> <p class="ql-block">总之今年高考释放很多信号:</p><p class="ql-block"> 学好数学的关键不是盲目刷题,不是解题小妙招,不是简便算法,而是脚踏实地去理解基础概念,做到公式的自主推导。把图文式的转化做熟练,有的孩子总是图快,错误的学习习惯才是大家觉得数学难得根源,所以想跟大家说,所有的捷径都可能有陷阱,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从基础做起,做有方法的慢教育才是最好的学习途径</p><p class="ql-block">总结一句话:</p><p class="ql-block">数学解题万变不离其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