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 01—— 那一挂挂辫子吆

张永晖

<p class="ql-block"> 那一挂挂草辫子吆</p><p class="ql-block"> 张永晖</p><p class="ql-block"> 掐辫子这种手艺活 ,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是一件很普通的小副业。</p><p class="ql-block"> 所以,每年到收麦子的时节,大部分农民都要刷些麦秆儿,留到农闲时掐辫子用。</p><p class="ql-block"> 那时,小到六七岁的小妮子,大到十八九的大姑娘小媳妇再到年迈的老太太,几乎都会掐辫子。她们在没事的时候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 ,在腋下夹上一大把加工好的麦茎(俗称麦 ting),在自己家和姐妹们一起 或出门喊上几个谈得来的小伙伴坐到一间屋子里又或者坐到谁家的大门楼下面,一边说笑 一边就熟练的掐起辫子来了 。</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成年妇女日常的杂事太多, 极少能抽出专门的时间,来掐辫子。只有到晚上或者连阴天 ,干不成其它重要的农活时才会掐辫子。</p><p class="ql-block"> 掐辫子很好学 ,又是农村的老传统 。只要跟着学, 五六岁就能学会。但这个活儿很需要时间 ,快手一天下来也就能掐上三四挂 。慢手两三天才能掐好一挂辫子 。记得当时一挂有十圈 ,一圈约有二尺半长 ,掐一圈缠一圈,等缠够十圈了 ,就取出一根长点的麦茎 ,把十圈辫子缠成一大挂 。挂到事先准备好的横杠上去晾晒 ,等晾干也差不多攒够十挂了 。才会拿到收辫子的地方去卖。那时,掐的质量好一点的辫子 ,能卖到一角钱一挂。掐的质量差一点的辫子,七八分钱一挂 。卖辫子得来的零钱 ,女孩们就留着自己买本子、 买头花 、买发卡用 ;大人就会给家里买油盐贴补家用 。</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帽已经被各式各样的遮阳帽代替 ,只少量的草帽偶尔会出现在小商贩的杂货摊上 ,用得草辫子也都是机器编成的。</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谁也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掐辫子的场景 ,已经从村民的视野里消失了 。而那一挂挂辫子也早已化做了一缕淡淡的乡愁, 深深地烙印在,经历过那段岁月人们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p> <p class="ql-block">张永晖,字佩兰,号墨尘。出生于卯兔年桂月,从事幼儿教育。惯以明月为琴,诗书为侣。识而不达故蓄之,师从北方山趣、南方小乌二位先生。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聊城诗人协会会员、冠县诗词楹联学会秘书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