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沪老建筑上的大钟

我心飞翔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西洋公共建筑中,不乏精美壮丽的钟楼。钟与楼的结合,赋予了时代的气息、升华了建筑美学,成为西洋建筑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钟楼富丽堂皇的美中蕴含着无尽的韵味,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品鉴。</p><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天津五大道上的外国语大学、其前身是天津工商学院,筹建于1920年,1926年建成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工商学院既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六所教会大学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三所天主教大学之一、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华创办的两所大学之一。其建筑群中的主楼钟楼正中就有一个漂亮的大钟。</p> <p class="ql-block">这座钟楼顶部为曼塞尔式红瓦坡顶,屋顶内部为法国孟莎结构穹顶。屋顶前后的墙上各嵌有一座巨大的圆钟,圆钟两侧和上方分别采用巴洛克的券罩和断山花加以防护和装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津工商学院旧址主楼的盔顶-大钟已经成为了天津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津西站老站房。始建于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投入运营,建筑风格为德式新古典主义。规模仅次于济南府站,建筑造型格外精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9年2月4日,为配合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天津西站扩建,这座百年老站进行了整体平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有关资料记载,原来红楼的顶端安装了一座德国制造的大钟,钟是用手摇着上弦的。楼正立面中部向前突出,呈凸字形。正门立面间置四根圆形立柱,两侧楼梯走道,瓶式护栏,均有青石构筑。</p><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大钟不知是否还是原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1903年建成的天津北站,开始被命名为新开河火车站,后又几度更名为天津中央车站、天津城火车站、天津新站、天津总站,直到1938年定名为天津北站。</p><p class="ql-block">这座老站的候车厅建筑上有座钟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钟忠实地显示着现在的时间,也记录着过去的事件。</p><p class="ql-block">1905年,清政府派出五名大臣分两路出洋考察宪政。这是近代第一个考察西方政治的国家级代表团。其中一路使团由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担任“钦差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被称为“端戴团”。1905年11月11日下午4时,“端戴团”到达天津新站会合后踏上行程,考察日、美、英、法、德、丹、瑞典、挪、俄、荷、比、瑞士、意等国半年之久,回国后再度抵达天津,然后乘火车回京复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天津和平路上的四面钟。地点在和平路与哈密道交口西南侧。1976年因地震钟楼严重受损,后被拆除。</p><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建筑是重建的。四面钟承载了天津几代人的温馨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面钟建筑的拆除过程中,在钟楼内发现了一口36公斤重的铜钟,钟铃直径为38厘米,高35厘米,重36公斤;钟锤直径14.4厘米,高24厘米,重33.5公斤,钟上无任何标记,钟声清脆,悦耳动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恢复设置了四个朝向的大型钟表,使其又具有了报时功能。复建的“四面钟”钟楼在外观装饰中少了藤蔓浮雕等装饰,但总体没改昔日容颜。一个历经百年时光流转的“四面钟”,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一直矗立在那儿,俯瞰和平路的变迁与繁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大上海,每天清晨唤起人们的,不是黄浦江上的笛声,也不是早点铺里的香味,而是外滩海关钟楼传出的钟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海关大楼位于上海中山东一路,于1927年启用。这幢建筑由公和洋行设计,采用了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海关大楼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钟楼顶部离地面76.2米,是建筑的最高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p><p class="ql-block">钟楼四面为圆形钟面,每面用12角棱形图案组合,直径5.4米, 内装自动开关灯72盏,钟的指针用紫铜制成,时针长2.3米,重37.5千克;分针长3.17米,重49千克;3个钟摆,最大一个重达2吨,每一刻钟就有135千克钟的铜锤撞击铜钟报时。铜钟声音洪亮,可传数里之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钟是当时在中国最大和建造最早的海关大钟,与伦敦著名的大本钟是姊妹钟。此钟现在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钟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座钟楼大钟共四个钟面,由100多块错落有致的白玻璃组成,是外滩的标志性景观。也是上海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海邮政总局大楼。1924年大楼建成。</p><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是全国邮政系统唯一拥有百年历史且建成后一直在使用、并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漫步其中,就如同翻开一部中国邮政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楼整体风格为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耸立在正门的钟楼是大楼最为醒目的部分,是整幢建筑的标志和构图中心,让整个建筑显得雄伟挺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钟楼高13米,其正、背两面为平面,左右两面则为弧面,正面还镶嵌着直径为3米的罗马数字大钟,在钟楼基座的两边,各设有一座火炬台的雕塑。塔楼建在钟楼的上面,高17米,塔基呈四边形,周边围以弧形栏杆,成对的典雅端庄的爱奥尼式双柱撑着弯曲的塔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与1915年的天津车站邮政大楼和1922年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邮政大楼并称为全国三大邮政大楼,但后两座大楼现已不复存在,因此,它的历史价值无形中又变得举足轻重起来。</p><p class="ql-block">这五座带有钟楼的历史建筑,都已是百年沧桑。它们是城市的记忆与名片。而这些建筑上的大钟,则像眼睛一样看着过去、现在与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上海旧跑马总会大楼。该建筑建成于1933年,由英商马海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主楼有4层,高53米。大楼底层外墙是花岗石,上部装饰以褐色面砖和间饰石块。大楼西侧,有着贯通二、三层的塔什干式柱廊,气势恢宏,充满古典主义的奢华魅力。</p><p class="ql-block"> 跑马总会大楼正面楼顶还矗立一座钟楼,四面都有着直径达到4.2米的大钟,格外醒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靡上海滩的跑马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又为美军所占据。上海解放后,跑马场回到人民手中,跑马总会建筑也于1954年因不能赛马而无力经营,将其抵债。</p><p class="ql-block"> 如今作为上海历史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让人们了解上海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作为标志性建筑的跑马总会大楼,其高大醒目的巨大时钟,一刻不停地走过了九十年。硕大的钟表,从远处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钟的指针。</p><p class="ql-block"> 此建筑虽历经沧桑,几易其主,但始终展现着它的艺术魅力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