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11日下午4点从周庄出发,沿苏同黎公路,经苏州转G524国道,再转锡太公路,行车67公里,于下午5点半到达常熟沙家浜景区。还是老规矩,先在入口处停车,步行至景区停车场,探明小型车每天收费20元。出来后再去周边侦查,果然找到一处免费的停车位置,30米处还有很洁净的卫生间,而且24小时对外开放。地方不错,停好车准备晚饭。晚饭后下起小雨,只能在车里看会电视,然后休息睡觉。</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饭后景区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便在景区四周闲逛。不愧是芦苇之乡,景区周边都是芦苇丛生,苇叶摇荡,清香沁脾。沿芦苇荡的小径出来转至景区附近购物一条街,所有店铺都还没有开业,街面上几处雕塑勾起了我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景区旁边有处购物一条街,主要是售卖阳澄湖大闸蟹的门店及饭店及民宿。街中心是几处样板戏《沙家浜》中的经典造型雕塑。其中有“春来茶馆”的老板娘、地下交通员阿庆嫂,有号称“忠义救国军”司令的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在那个年代仅有的文艺作品,就是革命样板戏。我那时还处在中学时代,每天的广播里反复播放的都是八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等,《沙家浜》就是八大样板戏之一,特别是《沙家浜》里的“智斗”,我不仅记忆深刻,就连曲调、唱词都记忆犹新,今天来到沙家浜,这也是我的情结。</span></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中,有很多茶馆是共产党新四军的地下联络点,负责接头联络、传递情报,做了很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样板戏《沙家浜》就是集中了这些联络员于阿庆嫂一身,展现了地下党联络员阿庆嫂既机智勇敢,又八面玲珑的风采。沙家浜景区就是这一故事的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一区占地1000多亩,景区占地6000多亩,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已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军事训练基地、芦苇水陆迷宫、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横泾剧场、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 </p><p class="ql-block">景区门票70元/人,60—69周岁半价,摇橹船40元/人(6人一船,也可少于6人,但要付6人船票)。另外还有大中小型画舫船,但最后坐摇橹船,因为画舫船的路线不走芦苇迷宫。</p> <p class="ql-block">进入沙家浜景区,一只木船的白帆上“沙家浜”三个鲜红大字格外醒目,立刻将你带入四十年代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场面。“芦荡火种”、“鱼水情深”,更是反映出当初18名新四军伤病员,与当地老百姓结成的军民友谊。</p> <p class="ql-block">穿过沙家浜景区大门,矗立一面照壁,上面镌刻着由开国上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在1990年5月题写的沙家浜的意义。内容为“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即江南东路)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1939年5月,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根据地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在碑亭两侧有18根抽象柱雕,块面造型形态各异,肌理效果对比强烈,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沙家浜养伤的共有36名新四军伤病员,而18人的由来是因排演《沙家浜》时剧场规模小,无法满足36人的需求而改用18人,一直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东进桥”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为纪念“新四军”东进,取名“东进桥”。东进桥长39米,意寓1939年“新四军”东进,宽7.7米表示不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桥栏有36块石刻,其中三十四块刻有白云、芦苇、茶馆、小舟,这是当年游击战的典型环境。</p> <p class="ql-block">革命传统教育区,是以革命史迹介绍和《沙家浜》创作过程为主线的人文景观区,突出芦苇荡风景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的性质。主要有瞻仰广场、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和碑廊、象征十八个伤病员的十八块形态各异的自然石等景点,以雕塑为主要表现手段,这是位于瞻仰广场中央的主雕高达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创作。</p><p class="ql-block">两座浮雕墙上的6幅浮雕,用洗练的手法表现了当时沙家浜水乡的军民生活场景和战斗画面。整座广场设计简洁洗练,新颖大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位于沙家浜镇。它始建时为“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陈列室”;后于1988年6月改建为“沙家浜革命展览馆”;1991年正式命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全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陈列共分五大部分,有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及23幅首长题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生动的德育基地。</p><p class="ql-block">沙家浜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明媚秀丽的阳澄湖畔经典场景和特色文化,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在沙家浜革命纪念馆内,剧中原型群体展现,光彩照人。一张张珍贵的黑白照片,一件件破旧的革命文物,一篇篇闪光的激扬文字,记载着一个个英雄人物的不朽功绩。尤其是现代化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影像资料播映等手段的运用,使展览大厅动与静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艺术与史料结合,吸引了前来参观的所有观众。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对面,建有一个占地一万三千多平方米的瞻仰广场,以郭建光、阿庆嫂等英雄人物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生动地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十八根柱雕,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战士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两组锻铜浮雕,更以细腻生动的构图和丰满的人物造型,再现了军民共同抗战的感人场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展览馆径直前往红石村,沿途参观游览一些红石村景观。</p><p class="ql-block">沙家浜红石村,是由原来的前荡、王曹、曹浜、北桥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枕河人家 ,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到处呈现出“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水乡特色。</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红石村,是个典型的人造红色景点,这里已经没有村民居住,现有房屋均为仿古新建筑。该村土地庙的前身曾经是叶飞所带领的新四军六团(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而以夏光为首的36位伤病员为骨干成立的常熟地方抗日武装,被称为“新江抗”的成立地址。可以说整个沙家浜抗日的“芦荡火种”就是从红石村这里点燃的。红石村就是不折不扣的沙家浜抗日革命斗争的发源地和根据地,其伟大光荣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进入红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牌坊上“天开波镜”的横额,两侧对联是: "积耻填膺丸泥却寇名天下;同仇敌忾苇渚藏兵旌义乡。"牌坊另一面横额为“光争日月”,两侧对联是: "漫天烽火江山幸喜一孤注;扑地狼烟邑乘无遗众庶功。"勾勒出这两个功能区以水为主的特点,充满了对抗日战争的高度赞誉。</p><p class="ql-block">红石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渔翁垂钓,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风光;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隐湖长廊。漫游长廊,移步换景。湖光水色,时隐时现。荷叶扶摇,岸柳摇曳。水上茶庄,湖中游船,尽收眼底。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好一派“垂杨环水水环村,短棹无声客到门”的江南水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红石村是以一条街的形式展现给游客的。沿着阳澄湖畔巡路而行可观赏春来茶馆、仿古戏台、土地庙、文昌阁、井亭、根雕艺术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船馆、水乡农具馆、</span>婚俗馆等人文景观,可进一步深入了解红石村的的民俗风情。</p><p class="ql-block">红石村的建筑依水而建,白墙黑瓦,古色古香,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最醒目的建筑就是两层楼的“春来茶馆”。</p> <p class="ql-block">摇橹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江南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型交通工具,它不仅能适应于小河,也能活动在大江之上。因它靠撸的摇动产生动力,摇橹船船如其名。</p><p class="ql-block">为保留地方特色,传承水乡文化,沙家浜以休闲项目的形式将这门日渐消失的传统技艺流传了下来。其制作工艺既有自己的特色,又融合了周边太仓、昆山、张家港等区域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特征。</p> <p class="ql-block">京剧《沙家浜》中的“春来茶馆”也坐落其间。倚窗落座,边品茗边欣赏戏台上表演的京剧《沙家浜》片段和舞龙、舞狮等民俗风情节目,别有一番情趣。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对面飞檐翘角的古戏台上,或站或坐,或品茗或交流,尽情欣赏阿庆嫂那充满江湖味的经典唱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听着阿庆嫂字正腔圆的唱词,对她沉着冷静,与刁德一斗智斗勇的风采尤为佩服。</p><p class="ql-block">在沙家浜景区有三个不同时代的春来茶馆。</p><p class="ql-block">第一代春来茶馆是历史上遗存的文物性茶馆,位于红石村南几百米外的水道边,。抗战时期,常熟芦荡区有十几家茶馆,其中有几家都曾是地下党的交通站。后来根据文艺创作的需要,选择了横泾镇红石村南的一家茶馆为原型,塑造了阿庆嫂机智勇敢的交通员形象。</p><p class="ql-block">第二代春来茶馆位于横泾镇上。目的是为了拍摄电视剧《沙家浜》而建。</p><p class="ql-block">第三代春来茶馆是新建的经营性茶馆,位于红石村内。目的为了方便游客喝茶而建。 </p><p class="ql-block">三个春来茶馆,一个是历史的,一个是文化的,一个是商业的。这三个春来茶馆,如果你走马观花,就很难知道其中故里,给游人造成错觉。</p><p class="ql-block">与之毗邻的是水生植物观赏区,水榭、栈桥把游客引向水生植物丛中流连忘返。碧波之上,万绿丛中,垂钓俱乐部“双莲轩”静卧其间,远是芦苇,近是粉莲,怡然品茗,悠然垂钓,赏心悦目,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走入春来茶馆,眼前浮现出阿庆嫂和胡司令,刁得一智斗的场景,阿庆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典唱段仿佛在耳边回响。春来茶馆的房屋机构、灶台锅具、炉台水壶,包括油灯器皿,都是40年代的建筑风格和老物件。所谓的“七星灶”,其实就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布,一个炉子七个炉眼儿。茶馆内的墙壁上挂着防雨用的蓑衣、斗笠,房梁上悬挂着玉米、辣椒等农产品,完全是一种农家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在双莲轩旁,有一隐湖长廊,古色古香,是遮风避雨、休闲观景的好地方,可直通码头。隐湖长廊有东西和南北走向两部分,全长175米,是为了纪念在这片芦苇里诞生的济南军区20集团军175团(即沙家浜团)而建。</p><p class="ql-block">与之毗邻的是水生植物观赏区,水榭、栈桥将你带向水生植物丛中。碧波之上,万绿丛中,“双莲轩”茶馆静卧其间,远是芦苇,近有粉莲,怡然品茗,悠然垂钓,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尽享微风拂面,聆听芦苇作响。</p> <p class="ql-block">来到沙家浜,畅游芦苇荡。最好的方式就是乘船游玩。而乘坐摇橹船闯荡一下芦苇迷宫,追寻阳澄野趣和体验芦荡神秘是不二的选择。因此我们前往码头购买摇橹船票,准备游览芦苇迷宫。游船码头一分为二,由机动游船码头和手摇船游船码头两部分组成,是整个沙家浜规景区模最大的游船码头,我建议坐手摇船更具韵味。</p><p class="ql-block">“五一”小长假过后游客锐减,购票后要等待一会凑足6人才能开船,大约等了十几分钟,正好有一当地人陪同北京的三个朋友与我们组团登船。</p> <p class="ql-block">沙家浜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其中沟岔众多,似通非通,似连非连,芦苇既成片又分块,水道曲折复杂,幽深多变,外地人在芦苇荡里很难辨别东西南北,就是转上一天也很难走出芦苇荡,因此被称为芦荡迷宫。</p><p class="ql-block">农家园是芦苇活动区的一个亮点,水车、牛车、风车、高竖桅杆的农船和船坊尽现农家生活的乐趣;第一代“春来茶馆”再现出当时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馆原形。踩水车、竹林嬉戏,尽享农家生活乐趣,与芦苇迷宫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芦苇荡边。呈现在眼前的是青青的芦荡,蓝蓝的湖水。河道纵横交错,芦苇茂密遍布,构成了狭长而曲折的水上空间,形成了“苇荡迷宫”。密密麻麻的芦苇荡,那一秆秆芦苇比人高出1米有余,就仿佛是一片竹林。这里别说是藏匿几条小船,就是埋伏上千军万马也难以被发现,难怪当年新四军伤病员能够在芦苇荡里藏身而不被发现。</p><p class="ql-block">转过一段砖铺小道,我们踏上了竹片铺就的竹桥,竹桥离水面很近,宽不过1米,左转右拐,曲折迂回。神秘的芦苇荡,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在那里我们寻觅着新四军指战员的足迹,体验着他们的战斗生活。</p> <p class="ql-block">芦苇迷宫是常熟沙家浜芦苇荡景区的核心部分,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6人坐上小船,驶入浩瀚芦荡,碧波之上,橹声咿呀,摇橹船穿过一个个桥洞,绕过一堆堆芦圩,苇叶青青,芦香扑鼻,悠悠芦苇荡真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小船轻轻悠然前行,时而惊起几只野鸭,时而惊飞一群水鸟。蓝天白云,阳光和煦,微风温婉,近距离感受这芦苇之浩荡,迷宫之神秘。</p><p class="ql-block">沙家浜,最美便是芦苇荡。沙家浜的美,在于棚船摇曳的慢时光。</p><p class="ql-block">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的芦苇迷宫。坐船探访芦荡湿地,芦花摇曳,花絮轻舞,白茫茫的一片一片,如画如诗。</p><p class="ql-block">坐在船上,摇摇晃晃中,感受着江南的意境。穿行曲曲湾湾的水网河道,穿梭在芦苇迷宫之中,追寻野趣,十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船娘一路摇着船,偶尔和我们讲着沙家浜的故事,以及在她心里最值得称道的景色。我们的船一路向芦苇荡深处驶去,穿过一重又一重的桥洞,时而是狭窄的河道,时而是豁然开朗的湖面,白鹭与野鸭不时出现在这如诗般的画卷里,成了最生动的点缀。</p><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层叠起伏的芦苇和芦竹、纵横交错的河港构成了一个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天长日久形成“转水墩”、“活络圩”等,构成了芦苇荡里的核心区域——芦苇迷宫。</p><p class="ql-block">船桨划过,水面微漾,那都是来自江南水乡的浅斟低唱,好一幅“渔舟唱晚”的景色。</p><p class="ql-block">摇橹船穿行于水上迷宫,不时惊起一群群沙鸥、白鹭、苍鹭等鸟类,它们时而从我们头顶飞过,时而轻掠水面,衔起一条鱼儿向鸟窝飞去。</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提示来此游玩的朋友,乘坐摇橹船如果游客不多,一定要选择船娘的摇橹船,因为摇橹船既有船娘也有船夫。第一船娘朴实实在,不会抄近路打折扣。第二船娘基本都会讲故事唱民歌。而船夫却比较狡猾,善于玩猫腻。</p><p class="ql-block">沙家浜芦苇荡摇橹船的船娘也格外引入关注,她们的标配是身穿蓝色印花马甲头戴尖顶斗笠。</p><p class="ql-block">泛舟沙家浜,坐一回摇橹船,听船娘唱着当地民歌,寻一曲渔舟唱晚,蓝花布随着微风轻摆摇曳,船划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坐在小船里晃晃悠悠,驶入芦苇荡深处,寻觅心中浪漫的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梦幻烟雨芦苇荡 ,旖旎水乡沙家浜。</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个天空多云、雾气蒙蒙的早晨,6人临时组队登上船娘的摇橹船,尽览芦苇荡的烟雨风光。小船摇动,荡起层层涟漪,船娘开口以当地特有的腔调哼起《沙家浜》京剧中的小曲,立刻将我们带入了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梦境之中。进入了历史的怀抱。沙家浜的船娘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船娘,妩媚中透着一股英气,质朴而端庄。这就是沙家浜特有的英雄情结。船娘的船调,曲曲悠扬。偶尔停桨,令小船随意漂流,微闭双目,可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境界。船娘是沙家浜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风景,透出一种明媚和浪漫,给沙家浜的革命历史抹上了一种淡淡的蔷薇色。曲径通幽,转眼又看到一桥飞架南北,名曰“卧波桥”。桥长 98 米,如游龙卧波,逶迤秀丽。五亭成桥,状如莲花怒放,桥洞呈拱形,水中倒影成环,五环相连,更显长桥多姿。听说在中秋之夜,此处可呈现五亭五洞五月奇观,五月竞相争辉。</p> <p class="ql-block">坐着摇橹船穿行在芦苇荡之间,确实十分惬意。小船轻摇,芦苇摇荡,水路蜿蜒,湖水涟漪,一幅江南魅影。船娘的江南小调听起来软糯动听,随风飘逸。桥影媚,橹声柔,小调美,清清爽爽,静静悠悠,最爱是江南。荷花开地正聘婷,淡淡的荷香芬芳了江南的夏天。</p> <p class="ql-block">芦苇荡是这里的特色,沙家浜芦苇荡占地面积达一千多亩,水质清冽,芦苇轻盈柔美,而又茂盛浓密。</p><p class="ql-block">撑着一叶扁舟,划进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找不到路,似乎更加让人容易深感这里的美,虽不是那种令人震撼,但却是那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直击心灵最深处的美。</p><p class="ql-block">船娘一路摇着船,不时会向我们讲起沙家浜的典故,以及在她们心里最值得称道的景色。我们的船一路向芦苇荡深处驶去,穿过一重又一重的桥洞,时而是狭窄的河道,时而是豁然开朗的湖面,白鹭与野鸭不时出现在这如诗般的画卷里,成为航程中最生动的点缀。</p><p class="ql-block">“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没有阳澄湖的水,这里的芦苇不会如此茂盛,没有芦苇,就没有多姿多彩的沙家浜。</p> <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层叠起伏的芦苇和芦竹、纵横交错的河港构成了一个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天长日久形成“转水墩”、“活络圩”等,构成了芦苇荡里的核心区域——芦苇迷宫。</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的天然庇护所。对我们而言,沙家浜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水上迷宫。如果是我们自己进来,估计几天几夜也难以走出迷宫而对于摇船的船娘来说,她们却是轻车熟路,了然于心。</p> <p class="ql-block">青青的芦荡,蓝蓝的湖水,一条摇橹船穿行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纵横交错的河港或掩藏于茂密高大的芦荡之中,</span>随着小船的左右摇晃,我们还沉浸在无尽的梦境里,摇橹船却已到达了码头。时间和路程总是捉弄与人,景色越好时光就过得飞快,你越是想多看一会,那路程就越是转瞬就到。尽管有些恋恋不舍,也只能弃船上岸。</p> <p class="ql-block">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摇橹船缓缓地靠向码头,船娘熟练地将船帮稳稳地与码头衔接得天衣无缝,登上码头与船娘拱手道谢。我看了看表,摇橹船的航程大约27分钟。我伫立在码头边,感觉意犹未尽,凝望着浩荡的芦苇和荡漾着涟漪的湖面,远方的芦苇轻轻摇曳宛若在向我挥手告别,不时有游客陆续登岸,好似在催我尽快离开。我凝视着这美丽的景致,心中泛起一股恋恋不舍。</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弃船登岸就是横泾老街,这里才是真正的“沙家浜”。而沙家浜以前就叫横泾。后因京剧《沙家浜》名满天下而更名沙家浜。再后来为了拍摄电影的需要建成了影视基地,恢复了横泾的老名。现在的横泾老街已经没有了原居民,</p><p class="ql-block">所以沙家浜风景区内的横泾老街是最精华的一个区域,观光车站在这里有停靠站。在老街上,有餐饮店、戏台、布坊、农俗馆等等,如同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小镇一样。</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仅沙家浜镇大大小小的茶馆就有34家之多。当年新四军经常利用茶馆作为掩护,联络接头,传递情报,许多茶馆曾经是我们地下党的交通站,春来茶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茶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 </p><p class="ql-block">沙家浜</p><p class="ql-block">才戏周庄水,</p><p class="ql-block">再游阳澄湖。</p><p class="ql-block">千亩芦苇摇曳,</p><p class="ql-block">迷宫难知途。</p><p class="ql-block">湖水风平浪静,</p><p class="ql-block">荡舟闲庭信步,</p><p class="ql-block">船娘小调美。</p><p class="ql-block">水鸟荡碧水,</p><p class="ql-block">江南画一幅。 </p><p class="ql-block">桥影媚,</p><p class="ql-block">撸声柔,</p><p class="ql-block">起宏图。</p><p class="ql-block">梦幻路。</p><p class="ql-block">轻舟穿梭南北,</p><p class="ql-block">惊飞鸟无数。</p><p class="ql-block">撸摇舟行涟漪,</p><p class="ql-block">风吹苇动鸟鸣,</p><p class="ql-block">清荷荡烟雾。</p><p class="ql-block">魂系江南梦,</p><p class="ql-block">不枉万里途。</p> <p class="ql-block">“绿波不尽尘难染,芦苇深处浮人家”,与热闹的横泾老街为邻,芦花湾在浩瀚的芦苇荡中若隐若现,好似明清时候的民居屋舍,颇有一番江南古韵。</p><p class="ql-block">秋雪楼、荻花楼、竹林馆、涵芬楼等,名字动听而优雅,充满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到了沙家浜才发现,原来全镇的“春来茶馆”竟然有三四十家呢——</p><p class="ql-block">春来碧水绿,芦接蓝天,鱼欢鸟唱;</p><p class="ql-block">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p><p class="ql-block">沙家浜归来,闲暇翻看这副抄自沙家浜风景区的楹联,眼前就会泛起沙家浜的芦荡碧波。</p><p class="ql-block">地处江苏省常熟市水乡泽国一隅的沙家浜的名闻遐迩、驰名华夏,当然是因为那部几易其名的经典戏剧的缘故。京剧《沙家浜》,最先是作家崔左夫依据一首传唱已久的抗日歌曲《你是游击兵团》创作而成,当时,文牧将其定名《芦荡火种》。1964年,沪剧《芦荡火种》进京献演,剧作家汪曾祺等人奉命将其改为同名京剧给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观看,后来,遵照毛主席的建议,才有了以《沙家浜》为名的京剧曲目。“文革”中《沙家浜》成为“革命样板戏”之一,频频演出、家喻户晓。到如今,剧中的《智斗》一场戏,还是各种晚会中的叫座节目;剧中人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胡司令、刁德一等舞台形象,以及那爿“春来茶馆”,还有声有色地活跃在人们的心间,“沙家浜”的名声也越发响亮。</p><p class="ql-block">“亲眼看看沙家浜、看看春来茶馆、看看阿庆嫂”,便使人们蜂拥而至,携着淡淡怀旧情结和浓浓好奇情思,踏上沙家浜之旅的美丽初衷。</p><p class="ql-block">沙家浜的地名,也几经其变。最早的时候,这儿叫做“横泾乡”;《芦荡火种》出来后,就先后更名为“芦荡公社”和“芦荡乡”;待到剧名改成了《沙家浜》的时候,这里就又变成“沙家浜镇”了。这就是</p><p class="ql-block">极富戏剧性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出门先动橹,抬腿就下湖”,这就是“好一处江南鱼米乡”。</p> <p class="ql-block">“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的水乡韵味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演绎。</p><p class="ql-block">“望鹭亭”,这是一处我很喜欢的清幽之地,天地间的苍茫,芦荡深处的静谧,坐在望鹭亭里感触尤深,虽未见白鹭飞过,但古亭之下,湖风拂面,芦荡摇曳,码头桥埠,亭榭楼阁,在静谧的沙家浜湿地,却别有一番柔美与沉醉,尽情享受这东方水城的惬意与悠闲。</p> <p class="ql-block">这是刁家大院,也就是刁德一家的老宅。是当地地位显赫的刁氏家族聚居、三世同堂的家园。大院面街邻水而筑,北宅南院。虽不进深,却宅中有院,园中有屋,简巧雅致,是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宅院。</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胡传奎率忠义救国军进驻横泾,将司令部设在刁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刁家大院是一座二层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沙家浜横径老街上规模最大、最奢华的宅院。</span></p><p class="ql-block">其主厅是六顺堂。前后三进,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清一色的全套红木家具。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后院的河边,还有一个私家专用船码头。</p><p class="ql-block">其旁厅是聚福堂。分前后两个院,建筑是楼上楼下,大小数十间屋子,十分宽敞。 前院为待人接客之所,后院是居家之地。</p><p class="ql-block">沙家浜的农家苏菜具有水乡特色,刁家的“荤八仙”有蟹、虾、鱼、蚬、蚌、螺、蛇、鳖。“素八仙”有水芹、茭白、菱、藕、荸荠、茨菇、芡实、芦根。</p> <p class="ql-block">“春来茶馆”匾额是《沙家浜》中郭建光原型之一,当年“新江抗”司令夏光同志1996年来沙家浜时题写的。</p><p class="ql-block">京剧沙家浜中的著名人物郭建光,其生活原型有三位,当年太仓县委书记郭曦晨,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新江抗司令夏光,三个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郭建光。</p><p class="ql-block">在沙家浜,很多茶馆居然大多都叫“春来茶馆”,据说全镇的“春来茶馆”竟然有达三四十家之多。估计都是为了利用春来茶馆的名气而招徕游客的。但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真正的“春来茶馆”并非本名,原名叫“东来茶馆”,而那位机智勇敢的阿庆嫂的生活原型,竟然是当年“东来茶馆”里以叔侄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的两个男人的艺术复合体。</p><p class="ql-block">黯淡的庭柱上有一副“风声度竹有琴韵,月影写梅无墨痕”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荡舟摇琴</p><p class="ql-block">鸟飞鱼游动,</p><p class="ql-block">日照澄湖深。</p><p class="ql-block">只身闯芦荡,</p><p class="ql-block">舟中不见琴。</p><p class="ql-block">漫游长廊,湖风拂面,移步换景,湖光水色,若隐若现,莲花、岸柳、芦苇、水上茶庄、湖中游船,尽收眼底。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好一派“垂柳环水水环村,短棹无声客到门”的江南水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在沙家浜景区,到处都凸显样板戏《沙家浜》的痕迹,“智斗”里的雕塑、“春来茶馆”的店铺、“刁家大院”的建筑、用以拍照的“无脸”模具,还有响遍芦荡的京剧,像我这个年纪的游客,仿佛置身于当年盛行一时的那个样板戏年代。</p> <p class="ql-block">横泾,这个不为人熟知的老街,躲在江苏常熟沙家浜芦花荡深处。铺天盖地的芦苇,是沙家浜的标志,漫天飞舞的芦花,将小小的横泾古镇团团围住,隔断了红尘亦隔去了喧嚣。</p><p class="ql-block">芦花湾是一个三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江南别墅群,常年有作家、画家在此居住并创作。芦花湾的地理位置很棒,一边是香薰岛一边又是横径老街,白日里游览景区非常便利。</p> <p class="ql-block">走进横泾老街,鼻端便闻到一阵让人欲醉的酒香,抬头一望,白墙黛瓦的门楼挂着一面红黄相间的酒旗,上书“翁家糟坊”,这是一家酿酒作坊。跨入酒坊,木格窗、青砖地,柜台、壁橱里摆满了白酒、米酒、桂花酒,后院则是大大小小的酒坛酒罐和制酒器具。据说翁家糟坊的酒酿,又香又甜,在当地很有名气。超满足!如果有兴致好的话,还能喝上5元一碗的“摔碗酒”。</p> <p class="ql-block">横泾老街再现了江南水乡小镇原貌,屋连屋,桥连桥,柳丝低垂,春风拂面。</p><p class="ql-block">横泾老街位于横泾集镇,东西走向,依横金塘、苏东运河横泾段而筑。老街上的店铺门面朝街、背枕河水、石桥相连,斑驳的石板路,幽深的水巷,临水的人家,热闹的街廊,各样的水栈,街巷、廊坊 ,放眼望去,白墙黑瓦,木格子窗,青砖铺地,古色古香, 具有江南的灵韵,古朴中蕴含着几分乡间的清静。</p> <p class="ql-block">沙家浜的美食,当地人最喜欢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爊</span>鸡。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见其身,先闻其香,是沙家浜首屈一指的美食。</span>常熟很多饭店都有爊鸡,这是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独特的香料配方,味道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在沙家浜横泾老街上就有两家店铺,分别是“二妹<span style="font-size:18px;">爊鸡</span>”和“四妹<span style="font-size:18px;">爊鸡</span>”,我去时是100块两只。店主会麻利地打包、装袋,把飘着香气的食物递到顾客手上。</p> <p class="ql-block">横泾,这个不为人熟知的老街,躲在江苏常熟沙家浜芦花荡深处。铺天盖地的芦苇,是沙家浜的标志,漫天飞舞的芦花,将小小的横泾古镇团团围住,隔断了红尘亦隔去了喧嚣。</p><p class="ql-block">平日里的横泾老街是静谧的,闲逸中透着一份慵懒,徜徉在老街坊,随处可见陈旧的木柱构建街廊,廊下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大街、小巷、码头、河埠、廊棚,打着各式各样幌子的铺坊:打铁铺、博古坊、印布坊、熝鸡店、刁家食府、茶楼等等。踩着平滑的青砖路,恍若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横泾老街虽然是仿古复制,但也独有其特色。较为生动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水乡小镇的风貌。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陈旧的木柱构建的房屋街廊,一块块可拆卸的旧式木门板和廊下挂着的一串串红色的灯笼、店门前摇曳着各式各样的旗幌。整个老街呈现着古朴典雅、风情浓厚的民国风。</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过街骑楼廊棚;镌刻着”平安桥”、”长生桥”的石桥,透出江南水乡的韵味和气息。</p><p class="ql-block">走在老街上,可以看到几十家商铺。有酒坊、染坊、竹器铺、铁匠铺、绣房,还有江南农俗馆和一些书画、文物、珍宝、瓷器展藏馆。除了游人和商家外,老街并无居民。</p> <p class="ql-block">村姑们穿着蜡染大襟蓝色印花上装,肥大的脚口,腰扎天蓝色小围裙,演唱江南小调,她们有时在横泾老街城楼前,有时在景区入口处,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经横泾老街从河边绕过去,是横泾老街的正门,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墙,被郁郁葱葱的攀援植被所覆盖。横泾老街的城墙是可以登楼的,城楼的长度不是很长</p><p class="ql-block">从侧面的阶梯可登上城楼,俯瞰整个横泾老街及河流景色。</p><p class="ql-block">横泾老街内小展馆还挺多的,江南农俗馆就是其中之一,面积不算很大,里面以蜡像结合生活场景,介绍的是以前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有渔民、棉花匠、工匠等等,让游客融入到古代江南农民的生活场景中。</p><p class="ql-block">横泾老街也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老街旁有着一小段河流,河流两侧都是民屋,江南水乡独特的景色尽显。</p> <p class="ql-block">登上横泾城楼,一边是古老的横泾老街,一边是湿地公园。走出城门,就要与沙家浜告别了,多多少少还有些恋恋不舍,“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深厚绵远的歌声伴着芦苇摇曳声从湖心迎面而来,透溢着清丽的韵律,烙上了岁月的印记。</p><p class="ql-block">那些烽火硝烟的传奇,早已尘埃落定;那曾经唱红大江南北的样板戏,已走进了历史;那些浪花淘尽的故事,却永生在芦苇深处。横泾老街在历经若干年的洗礼之后,依不失一篇生动婉转的词章。</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就要结束游览沙家浜之际,听到一伙好像很有见地的人在对沙家浜品头论足,细细听来大概之意是,今天的沙家浜是由艺术创作的“沙家浜”这个虚拟名号转化为实在的中国地名。另一个是这里的湖面根本不是阳澄湖,而真正的阳澄湖地理位置为横跨吴县和昆山县,与常熟无邻。听到这里感到很扫兴,有一种被愚弄之感,因为这里仅仅是个人造的沙家浜。</p><p class="ql-block">回家后仍很纠结,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一个结论:沙家浜景区是运作出来的,归根结底,这都是样板戏《沙家浜》惹的“祸”,更重要的原因是,沙家浜成为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p><p class="ql-block">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知道了沙家浜的原委也是一种收获。不管怎么说,也无论真与假,我们看到的湖水是真的,我们领略的芦荡是真的,我们乘坐的摇橹船也是真的,阿Q精神还是要有的。</p> <p class="ql-block">送你一缕清晨的阳光,带给你一天的快乐。万里路遥,快乐同行。轮迹经纬,风雨兼程。文字和相机记录下自驾路上的点点滴滴,乐享自驾途中的所见所闻。让我们体验旅游的力量吧!欢迎继续关注、品味《轮迹经纬——烟花五月下扬州 春风韵绿瘦西湖 (1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