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序言 : 2022年6月11日我们77届下放知青一行九人,自驾两台车,事隔四十五年后重返湖北省咸宁地区通山县大路乡红卫茶场寻访曾经下放劳动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大,往事记忆犹新,现在的事记不住!特别是对下乡支边的回忆文章感兴趣,原来我们也有切肤同感…</p> <p class="ql-block"> 早上我们来到汉阳文化宫集合,原来以为我们来的早的,没有想到还有比我们更早的旅游团队,看样子都是夕阳红,个个打扮花枝招展,神彩奕奕,像赶集似的!</p> <p class="ql-block">左边这几位靓妹估计是参加过模特儿培训过的,连帽子都时尚,估计准备道具不少。</p> <p class="ql-block">四十五年一别未曾相见,77年下放时我们是青春少年17一18岁,现在都成老人了,是否有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觉呢!</p> <p class="ql-block">在老姚、厚瑶多方联系组织下,我们此次终于组团成行,四十五年姊妹再次相见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厚瑶和组织者甚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来到乡人民政府,不巧周末未找到乡长。</p> <p class="ql-block">不管怎样我们又回来了!一晃四十五年,光阴似箭,如白驹过隙!</p> <p class="ql-block">联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听说由来,很热情地接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 <p class="ql-block">把老婆也带来,感受一下当年知青下放生活。</p> <p class="ql-block">听说我们77届下放人员是19人,此次只来了9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找到焦夏村,想通过村干部联系熟悉知青点的熟人。</p> <p class="ql-block">感谢姚大哥多方联系领队。</p> <p class="ql-block">找到一位村工作人员(右一),正在帮忙寻找引路的,刚好有一位与我年龄相仿骑摩托车的老乡略知知青点的情况,再一交谈原来是原我们红卫知青茶场场长的儿子,难怪我们越看越相像。</p> <p class="ql-block">右边这位就是,左边是我们群主。</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知青点快到了,怎么变样了!原来我们知青点建在小山坡上,周边没有民房,水塘也只有后门两口,变化太大哦,几十年了,物是人非,有些田地仍然种水稻和庄稼,有的改成梯形水池养鱼了!</p> <p class="ql-block">最上面是焦夏水库(也是我们邻近知青点)下面是鱼塘哦!触景生情,我在下放期间曾经到此干涸水库抓鱼!年底吧,又没有任何器具,最后抓到一条大胖头鱼,结果我冷病了,发烧畏寒,到县医院去就诊,得不偿失。</p> <p class="ql-block">我老婆一脸迷茫,难道这是下放知青点吗?</p> <p class="ql-block">后门也紧锁,正在困惑時,他们把门推开了,否则我们老远跑来,会大失所望!</p> <p class="ql-block">第二间房是我曾经和李大哥(李火青)和刘远明住过的。老婆也来感受一下老古董的房子,上面是粮仓,下面住人;最左边是厨房,最右边是附属设施(养猪等)。</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房子,现在当厨房了。</p> <p class="ql-block">当仓库,大家看屋顶还是蛮扎实的,粗壮木头及木板铺垫而成。听有安置费,由公共汽车公司负责修建,知青做砖烧窑制作而成。知青太伟大了,这艰难的事也能做!不过比起刚开始下放的老三届(66,67,68年)我们强百倍。他们是下乡到农户家中,我们是随父母单位下放到知青点,有带队干部,且第一年有国家补贴生活费,听说还有安置费,不得而知;我们要感谢一位同为知青的为人之父李庆霖,原来我以为是女的,现在才知道是男的,1973年4月,他向毛主席反应(投诉信),是福建省一名小学教师,因此引起了中央高层高度重视,才有后面的知青政策及补贴,为几百万知青改善了生活、工作条件,而他家为此受牵连!</p> <p class="ql-block">此井位置原来是没有的(晾谷场),是后来挖的。</p> <p class="ql-block">老婆还是那个事,老街坊小双作鉴证。</p> <p class="ql-block">夫唱妇和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动态十足,配合默契,周伟都不怎么说话了,心有灵犀吧!</p> <p class="ql-block">美女在哪里拍照都好看,后面是我们知青点二层楼房子,现在连拍全貌都困难了,不知今后能否保存下来!听说己壹万伍仟元人民币卖给老农了,土地价格都不止这个价哦!如果能留下,那将是宝贵知青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姚大哥终于找到上次(月)74届知青来时,接待我们的老熟人。</p><p class="ql-block">听说他对刘汉刚和我俩个都有印象,原来他当时常在我们知青点来玩,58年出生的,上次主动接待我们知青,这次又热情接待我们,经济条件不差,听说有子女到国外生活,自己还承包鱼塘,养殖鲈鱼,重感情,重情谊,好人好报,祝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慧珠说:记得有一次大队建礼堂要我们知青去很远的山上去杠木料,结果她个小,实在背不动,急得蹲在地上哭。</p><p class="ql-block"> 勾起我的回忆,我们是一早去大山深处,我杠了一块方料块,从山上往下掉,自己像滑滑梯往下滚,杆着木料小跑回去的!那时候人年轻呗…</p> <p class="ql-block">战友情:每想起四十五年前我们峥嵘岁月,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岁月,那我久久不能忘怀,记得有一次夏天在上山摘茶,我由于营养不良,气温高,中暑了,是在大家帮助下把我背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留守的孤独老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怎么会要她送给我们的饮料哦!中国农民朴实,善良的美德令人为之动容不已!如果还会来,定会看望她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站在接待老农一处房子门前,周伟感概地说:有一次组织我们去新修水库劳动,我们男生住在当地老农家暗楼上,下面用柴草烧火,烟雾缭绕直往上跑,我们眼睛都熏的睁不开。</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再看一眼,永藏在心中的惦念。大家发现没有老房子对我们那段历史记忆特别重要!</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山口水库,为什么我们要去此地呢?原来我们一场也有个知青点在此街上,我来过此地多次,魂飞梦绕。</p><p class="ql-block">现在因交通发达了,修建通山县城到桂花收费站(省道)从此街前通过,即方便人们出行物质交流,同时老镇沒有了昔日的荣光(古朴老房子),山口知青点房子也垮了,但是当地人民生活明显富裕了(从房子建筑可以看出),令人惊讶是看到一处金碧辉煌的宫殿群在大山脚下,原来是九佛寺(可能与九宫山起名故事有关)。</p> <p class="ql-block">看到山口水库青山绿水,不禁想起当年往事:</p><p class="ql-block">1、有一回我晚上到山口上山买两棵树杠走山路和碎石路三个多小时回红卫茶场知青点,只为我小姐(结婚)打一套脚盘(三个套装)用了六元工钱(一天)。</p><p class="ql-block">2、还有一回在水库边玩,大约是下午二点半左右,在水库小溪流旁,当地砍柴老农用雷管炸鱼,他们赤身裸体在水捉鱼,那有我们在江边长大的小伙伴们会游泳呢!他们不让我们抓鱼,为此我们还打了头破血流,我还好,安然无恙游到对面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老大姚大哥!</p> <p class="ql-block">第五个点:隐水洞:因大部分人进去过,所以只有叁位女士进去参观游玩。</p> <p class="ql-block">第一张是77年下半年在通山县城照相馆。当时要照相只有到县城照相馆去。知青不可能有照相机。</p> <p class="ql-block">45年后我们再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故事:据王厚瑶介绍:当时我们要考试,准考证上要照片,我们没有照片,只有到县城去照相,我要严钢霞陪我一起去,詹东芳也和我们一起去,我们照完相在县城又碰到王慧珠,又和她一起到照相馆照相。所以 ,就有了这两张照片。我说,我的准考证还在,就是穿的这个格子衣服。</p> <p class="ql-block">78年上半年回汉三姊妹在工农兵照相馆照的!</p> <p class="ql-block">我和厚瑶是老邻居、老同事,-起下放;她老妈与我老爸解放前认识,进厂,我家有一张照片(51年拍)老爸参加一条线路开线和几个女同胞一起在老式斯柯达前合影,被她哥一眼认出站在保险杠,朿腰身衣服是他妈,估计二十二岁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张合影有意义,神态各异,表情丰富自然。</p> <p class="ql-block">再现红色娘子军巜常春指路》!</p> <p class="ql-block">像划了一个圈!</p> <p class="ql-block">相濡以沫,距离产生美。</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刘家桥(村):</p><p class="ql-block"> 刘家桥是汉皇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刘交的第60代后裔刘伯常迁居于此后 、建筑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已聚族居住4个世纪,被誉为“楚天民俗第一村”。刘邦幼弟,西汉楚元王刘交,又被封为“彭城王”,是为刘家桥人的封王始祖,由他而始,传承至刘家桥已有八十一代。</p><p class="ql-block"> 这里青山环绕、古木参天,村里的老屋、雕梁镂扇、楼栏围核,虽残破凋敝不堪,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离武汉90公里,离九宫山100公里,村里有9000多人,2000多房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建筑群至今有四百年始建于明代崇祯三年。</p> <p class="ql-block">刘家桥廊桥,是一座砖木古廊桥,虽历尽沧桑,仍岿然不动,跨越于川清水秀的河苔之上,桥前连接的破碎石板古驿站,据说古时可通汉口;过去,这里是通山、江西通行咸宁、汉口的必经之路,昔日曾经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古廊桥已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仍然使人无穷遐想。</p> <p class="ql-block">刘家桥: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单孔拱式廊桥,桥拱部分为石构,廊屋部分为木构,长20米,宽5米,高5米。</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形式有多种,刘家桥属于单孔拱式廊桥,长20米,宽5米,高5米,屋顶微派建筑特点,是沟通白泉河两岸,方便生活,工作之用!</p><p class="ql-block">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190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发现了美景吧。</p> <p class="ql-block">盛英说:因个子小,分的稻谷挑不起找老农帮忙,余下的壳粉子给他。</p> <p class="ql-block">尾声: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两天的老知青45年后再次寻访之旅意义之重大,让我们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p class="ql-block">日程安排紧张有序,而内容之丰富超出想象,打卡点7处,当然主要是寻访知青点之旅!我代表大家再次感谢姚大哥,厚瑶不辞辛苦为此次行程忙前忙后,开预备会,较遗憾是因特殊原因未能成行的潘姐,徐建刚,黄建华,还有其它人员,我们理解!期待下次有活动我们再次相见!</p><p class="ql-block">其二,遗憾由于篇幅所限只能载100张照片,但我还是尽量选择具有代表美照片,不免挂一漏万,如县政府广场的美景也未收纳其中,望见谅,指正!</p> <p class="ql-block">知青点介绍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