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招工转正的事儿

李侯龙

<p class="ql-block"><b>1964年11月16日,初冬,天气晴朗。四子王旗乌兰花镇64年第二批下乡知青18人,坐着卡车,到了乌兰花乡公社郑家滩大队郑家滩小队,开始了艰苦漫长的下乡插队生活。</b></p><p class="ql-block"><b>郑家滩小队离乌兰花镇3公里,离家近有好处,步行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回家了。郑家滩小队工分值高,年底分红每个工在1元以上。只要你肯干,少歇工,年底分红是可观的。有一个知青下乡插队后,就一直跟车(胶轮大车有车倌、有跟车的),每天有活干,每天挣的工分多,年底分红也是较多的。</b></p> <p class="ql-block">↓李侯龙下乡插队时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在下乡插队期间,我参加四清工作一年半,当民办老师两年半。当民办老师是在保力兔大队东渠子小学、水淖小学。保力兔大队离乌兰花镇约8公里,离家也不算远。</b></p><p class="ql-block"><b>在保力兔大队党支部的培养下,1971年1月17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党章没有规定预备期,所以入党后我就是正式党员。</b></p><p class="ql-block"><b>1971年是文革后期了,国家开始有计划地招工。5月,四子王旗也开始招工了。5月下旬,我正在保力兔大队队部开会,突然接到公社党委秘书的电话,说我被招工了,赶快回乌兰花镇,到四子王旗电影管理站报到。</b></p><p class="ql-block"><b>在下乡插队六年半的时候,终于等到招工回城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b>5月25日我到电影管理站报到。上班后第一年被编入电影放映队,到农牧区放映电影。第二年留在单位,担任电影放映器材保管员兼文化党支部办事员。</b></p> <p class="ql-block"><b>文化党支部由电影管理站、文化馆、乌兰牧骑三个文化事业单位组成,电影管理站站长担任党支部书记,文化馆馆长、乌兰牧骑指导员担任支部委员。那个时候,三个单位各忙各的业务,只有在传达文件或政治学习时,三个单位的人员才坐到一起。</b></p> <p class="ql-block">↓李侯龙招工回城后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文革后期,电影管理站缺放映员,文化馆缺美术、写作人才,乌兰牧骑缺演员,所以先后从本地知青、集宁知青、北京知青、天津知青、上海知青中,选拔招收了一批有特长的人员,充实到文化队伍中。这些知青,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和文艺特长,为发展四子王旗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时任文教局局长的陈介同志,为四子王旗文史资料《情在第二故乡》写的“感谢知青”的文章中指出:“……由于知青的参与,旗里举办先进事迹展览、专场文艺演出,深得军管好评;由于知青的参与,旗乌兰牧骑在乌盟及内蒙全区汇演中分别获得了冠军和亚军;……”</b></p> <p class="ql-block">↓时任文教局局长陈介近照</p> <p class="ql-block"><b>1972年夏天,电影管理站、文化馆、乌兰牧骑选拔招收的新人员(有知青、有本地青年),在各自单位工作一年多或即将一年了,按当时劳动部门的规定,选拔招收的新人员满一年转正,转正后再过一年定级。</b></p><p class="ql-block"><b>当时办理转正手续,要政审,了解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政审后,开展群众评议;这两步完成后,由单位领导审核签字;报文教局通过后,再报民政劳动局批准。</b></p><p class="ql-block"><b>选拔招收的本地知青、集宁知青、本地青年的政审,就近调查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取得证明材料。</b></p><p class="ql-block"><b>选拔招收的京、津、沪知青的政审,通过函调或派人外调,取得证明材料。</b></p><p class="ql-block"><b>总之,家庭情况复杂的、有点事的,最起码要做到清楚。</b></p> <p class="ql-block">↓选拔招收到四子王旗工作的知青,左起:3、赵玉衡 (天津知青) 4、李培(天津知青),二人都是文化馆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b>选拔招收的新人员,天津知青居多。文化党支部召开支委会,研究后决定乌兰牧骑队长杜宝生和我去天津外调。我俩是正式党员,符合外调人员的条件。</b></p><p class="ql-block"><b>当时,旗文化馆的一名同志向文化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就需要到他原工作单位“山西省左云县某学校”去了解情况。在列外调提纲时,把这个同志也列了进去。</b></p> <p class="ql-block">↓1971年乌兰牧骑队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1972年7月中旬,杜宝生队长和我从乌兰花镇出发,坐班车到了呼和浩特市,转乘火车到山西大同,然后坐班车到左云县,城区不大。到左云县的第二天到某校找领导了解了文化馆一名同志在校工作期间的表现,打了证明材料。当晚还看了一场演出,节目是革命现代京剧选段、语录歌、舞蹈等。</b></p><p class="ql-block"><b>从左云县坐班车返回到大同市,当时没有直达天津的火车,买好去天津的火车通票,乘车到北京中转。晚上才坐车,时间还早,顺便游览了云岗石窟,云岗石窟面目全非,残缺不全,可能是文革初期遭的难吧。</b></p><p class="ql-block"><b>晚上坐火车出发,到北京后,待了一天,等待中转。这是我第二次到北京,再次参观了故宫。</b></p><p class="ql-block"><b>北京没有外调任务,转乘到天津的火车,到天津后住在惠丰饭店。</b></p><p class="ql-block"><b>杜宝生队长的老家是天津附近的文安县,他是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四子王旗工作的。他对天津很熟悉,我是第一次到天津。天津的楼房建筑风格和别处不大一样,街也是斜街。</b></p><p class="ql-block"><b>外调任务集中在天津。根据外调提纲,先完成市内的外调取证;接着去附近的一个五七干校外调取证;最后到天津郊区某村庄外调取证。外调范围是去知青学校了解在校表现,去知青父母单位了解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工作表现等。</b></p><p class="ql-block"><b>在天津待了半个多月,顺利完成了外调任务。期间,杜宝生队长和我还去看望乌兰牧骑知青队员的家人。</b></p><p class="ql-block"><b>从天津返回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后,把外调取证情况向文化党支部做了详细汇报。办转正手续的新人员各方面的情况都清楚了,以单位开展了群众评议,按程序上报后,年底新人员都被批准转正了。文化馆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工作人员,在继续培养一个阶段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乌兰花镇</p> <p class="ql-block">↓四子王旗文史资料《情在第二故乡(1一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