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西南行—在路上

玉坤

<p class="ql-block"> 2019.03.07(第二十七天)农历己亥猪年二月初一周四,晴,接上篇。昨天傍晚离开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后返回普洱市里继续住宿在“多哆宾馆”。今早8:40,离开宾馆前往距普洱市区25公里外的下一个目的地普洱市宁洱县“那柯里古驿站”。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车行驶于蜿蜒起伏的G213国道上,葱茏茂密的树林分列国道两旁、沟壑里云雾飘渺,美轮美奂,一路南国秀丽风光相伴,仿佛置身亦真亦幻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9:31到达那柯里古驿站 ,那柯里是一个以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古村落。傣语“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那柯里亦喻义该村为小桥流水,沃土肥田,岁实年丰,是适合于人理想的宜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   那柯里古驿站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国道G213穿村而过。那柯里村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村落依山而建,三面群山环抱,四周为郁郁葱葱植被所覆盖,形成村落的绿色屏障。河水是周边箐沟流淌下来的山泉水汇聚而成,泉水甘冽,清澈明净。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美,民风淳朴。</p> <p class="ql-block">   走进那柯里,流水潺潺,鸟鸣涧函,古道蜿蜒,树木蔽天,村落依山傍水,空气清新,一派原生态景象。村中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当年马帮用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茶文化、古道文化痕迹。</p> <p class="ql-block">   那柯里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祖先创造性地开通了这样一条与外界商贸交流、沟通的路线,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以崎岖山路为载体的民间商贸通道——茶马古道。从唐代开始,古普洱府(宁洱县城)就因普洱茶和墨黑盐的产销成为商贾云集、马帮络绎不绝的重镇。茶马古道的拓展带来茶叶的兴盛,马帮也成了促进普洱茶名扬天下的传递者。茶马古道沿途的地域风光、民风、民俗、文化差异,形成了当下中国独特的古道旅游黄金路线。那柯里就是这条黄金旅游线路上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   普洱境内的茶马古道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文化最厚重、里程最长、风景最好的一段茶马古道,被誉为“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本世纪初,最后的马帮也在高黎贡山消失了,但幽幽古道、马铃蹄声似乎仍在山谷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   “古道春秋,一览无遗”,普洱茶因普洱府得名,因茶马古道享誉世界。贯通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以及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岷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的茶马古道在普洱交汇,由此延伸出的茶马古道风光迷人,景致各异,美景与险境并存,让世人为之震撼。</p> <p class="ql-block">   那柯里茶马古道是用条石和砾石人工建造铺成,路面宽0.5~2 米,顺山势盘旋上下,全长30公里,过往马帮在古道上留下了无数深深的蹄印。是古代直至解放初期滇南地区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西南古代的一条重要对外交通路线。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诉说千秋之史话,闪耀华夏之荣光”。茶马古道是祖国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它对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诉说着古道昔日的繁忙与辉煌,和那些令人动容的故事,并幻化成炎黄子孙崇高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古道悠长,关山难渡。散落在古道上的马店是每个马帮临时的家。明清时期,那柯里的马店约有四、五家,每天能接待近50多人,300多匹马。但最具人气、知名的则是这家“荣发马店”。</p> <p class="ql-block">   “关山难越谁为主,萍水相逢我做东”。这是那柯里“荣发驿站”门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诚恳好客的情怀。这家驿站始建于1831年,有着近200年历史,是茶马古道上南行的重要驿站之一,也是茶马古道沿线保存较为完好的驿站,亦是一座沿用至今的历史博物馆,如今,店内依然保留着一些当年马店的物品和陈设。</p> <p class="ql-block">   那柯里,原名“马哭里”。相传,无论从磨黑孔雀坪下来走夷方,还是从思茅上来,经官府大道入京的马帮,都须在那柯里“荣发马店"歇脚过夜。进或出“荣发马店 ”的马帮须涉水淌过马店前的一条小河,劳累或者睡眼惺忪的马儿,被强迫无奈面对清凉的河水,都流下伤心的泪,故而得名“马哭里”。然视马为己命的马锅头心痛不已,几次上书官府,官府则遂了马锅头的心愿,修建了一座长 20 余米、规格为五格的“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p> <p class="ql-block">   荣发驿站从2008年开始搞起了农家乐,为客人提供当年的马帮饭菜,店内还可以住宿。我身后的那幅照片是2008年11月18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那柯里茶马驿站,进村入户,和村组群众深入交流,称赞那柯里是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走过云南、贵州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古镇、老村。依山傍水的地方都能看到这种建有亭阁廊棚冠以“风雨桥”的老桥,疑惑诧异间总想是不是所有这种能遮风避雨,休息,聊情的桥都统称其为“风雨桥”啊。而那柯里的这座风雨桥,则是古时官府为遂愿心疼马儿的马锅头所建造,也就标志着“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是那柯里最为有名的古桥,其建筑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造桥艺术的精品之作,已有百年的历史。桥梁由巨大的石墩、巨木梯形抬拱桥身而成,使受力点均衡。整座桥除石墩外,全部为杉木材质,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桥面铺板,两旁设美人靠,桥面游廊宛如长龙,形成长廊式走道,桥梁坚固耐用,虽经百年沧桑仍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上听风雨,人生路上话人生”,漫步于数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昔日结伙成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依然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的桥梁之一,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区,整体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因为行人挡风避雨,故名风雨桥。此外,风雨桥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爱情和事物的纪念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   古道溪流,茶马古道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亦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宁洱作为世界茶叶核心产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起始,自古就是货物重要的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历史更早于丝绸之路200多年,从唐初至清代,宁洱就因普洱茶的产销成为商贾云集,马帮不绝的重镇。茶马古道上的各驿站也因此而兴盛,而那柯里则为时下最繁华驿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   马掌铺,茶马古道山险谷深,道路崎岖难行,马驮重负苦不堪言。马帮到了那柯里还要趟水过河,翻过陡峭的山岗前行。每个马帮人途经此处皆一路风尘,人困马乏。于是南来北往的马帮行进到这里,都要驻留下来检查马掌予以修复、进行休整。</p> <p class="ql-block">   复旧如旧的古驿站、马掌铺、水车。那柯里先人充分利用那柯里茶马古道的独特地理位置,依托于南来北往的马帮,充分发挥智慧,将那柯里建成了一个极具马帮文化的茶马村落。</p> <p class="ql-block">   左面牌匾“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那柯里希望小学”、右面牌匾“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小学”。</p> <p class="ql-block">   苦啥不能苦孩子,穷啥不能穷教育!人才是立国之本,教育乃强国之路,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都是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那柯里最“恢宏”最“壮观”最“豪华”的建筑物就是学校,中华民族绘制美好蓝图,完成美好未来的人材希望就将诞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   青青石板路,潺潺溪流水,袅袅炊烟舍,绵绵风雨桥,悠悠古道风,浓浓民族情,这便是那柯里最真实的写照。走过那柯里,我们都会有一种感叹,会有一种遐想,会有一种梦一样的感觉,会又一次地去重温茶马文化的精髓,并且会被茶马古道的神秘、厚重、多彩的历史所深深地吸引。</p> <p class="ql-block">   云南真不枉为“彩云之南”的冠谓啊!碧空如洗的天空,漂浮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彩,通透的空间可与离天最近的西藏好有一比……。12:40•我们驱车驶出了具有哈尼族建筑风格的“墨江收费站”,前往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去游玩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也是滇南乃至东南亚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昆曼大通道第一景区”的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北回归线是地球上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纬线,我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正好被北回归线所穿过,县城的一半在南,一半在北。这在北回归线穿过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是罕见的。每年的夏至日,是太阳直射地球最北的位置,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将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的奇观。而夏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将逐渐南移至南半球。因此,这里亦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为一纯人文景观。是经国家批准,云南省政府在1997年以太阳于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的位置(23度26分),为主轴线,截取北回归线上500米的地段精确计算而设计的。在这条中轴线上依山势的自然走向,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建有;回归之门、太阳之路、夸父追日、石环、超越、日月交辉、日晷计时、窥阳塔、主标馆、双子星广场、天文馆、石阵广场、哈尼取火台、西大门景观台阶、月亮广场等十五个景点,以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让游客增加对北回归线的认知。并 结合古代“十月太阳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精准地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及变化。使人们每年夏至时节均可在此“扑捉”到“立杆不见影”的天文奇观。因为特殊的地理和文化,景区是融天文、历史、地理、气候、生物等科普知识以及园林艺术、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诠释了墨江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三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北回归线标志园的东门,也称“回归之门”。初到园区,感觉就是一座分隔进出园区的大门而已,丝毫未意识到有何立意。后经资料查询方知大门各个部位都有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亦没有一定的天文、地理、民俗、园艺……知识底蕴是想像不来的。先看“T”字形支架拱托着的圆形门拱,是象征着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门拱的大梁上用钢筋支起“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九个金黄色镀铜中文大字名称。“T”形支架竖柱中间是一条用玻璃镶嵌的红线,即代表地球温热两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大门两侧的羽状的平台,喻意墨江在北回归线这条神奇分界线的影响与带动下展翅腾飞;大门和辅助设施涂喷的四种颜色,则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抬头看,正对着景区东门的是 "太阳之路 "。沿“太阳之路”拾级而上的七层阶级平台后壁,都有反映哈尼族图腾标志的壁画浅浮雕,分别展示了 万物和谐 、白鹇送福 、 白鹇白虎图 、万物之母 等七个哈尼族人与太阳有关的遥远故事和传说。</p> <p class="ql-block">   该标志公园以穿过市区的北回归线作为中轴,利用丘陵山势自然的缓坡,由低至高、由东向西,以“北回归线”地理标志为主体,融合了天文、地理、民族风情和神秘的北回归线现象,构成一个立体景观。</p> <p class="ql-block">   石环•沿着北回归线继续上攀,经五行柱平台、夸父逐日浮雕继续上行便是石环平台。石环由石柱和石栏组成。石环分两环,外环直径9.5米,用69块高1.1米余的青石柱按等长距离呈环状围绕布局,内环中部有五座门状石塔。石柱和石门的排列及间距,与每年24节气中的太阳、月亮起落所投的阴影相合。用以说明我国古人已经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他们能够从太阳、月亮的投影状况,推测出一年中24节气的来去时间,从而知道人们的生活和农事活动。</p> <p class="ql-block">   超越塔•过石环继续攀登至山顶,至此 "太阳之路 "就已走完。山顶之上,有一座螺旋形、黄金色塔为“超越塔”。塔身呈螺旋形上升,塔顶插一旗杆,塔身与旗杆总高23.26米(北回归线纬度);北回归线从塔的基座拱门中心穿过。若登螺旋形八十一级台阶至塔顶眺望,可以鸟瞰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全景及墨江县城全景。哈尼族人民寓意八十一级台阶为八十一种磨难,只有不断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到达人生的顶峰,超越自我。哈尼族历代相传,相信在北回归线上自东向西穿过螺旋塔就可以年轻一岁,既为 "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   北回归线,它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大约在北纬23°26′(一般可估算为23.5°)的地方。其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台湾五省区。北回归线是一条具有多学科意义的天文气候特征的纬度线。北回归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存在的线,太阳直射点自南移至该纬线时,折而往南返回,故名。</p> <p class="ql-block">   沿“北回归线”过“超越塔”便来到日月交辉一景。这里有个水池,两个分别代表太阳与月亮共约106吨重的大理石球安放于穿池中心的北回归线上。 据说,在每年夏末秋初时,因太阳、月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位于同一条线上,这时墨江就会出现太阳还没落山,月亮已经冉冉升起。此时,这两个大理石球在日光和月光的照射下,会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投影,并且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 “日月同辉 ”的奇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日晷广场,日晷广场是一个圆形的露天广场,在广场的偏北处置放着一座赤道式石质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数千年过去,仍然闪烁着中华先民先进思维的科学光芒。广场上的日晷虽然已成历史,但却在启迪人们更好地把握自己,把握时间,继续努力走向未来。日晷广场上还建有一座回音壁,在特定的地域中,即使发出的声音很小,也会被清晰地放大,而且声音更加悠长,连绵不绝;如果人们面向正南方吼上一声,立即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回音;这时如果闭上眼睛给自己或家人及亲友一个良好祝愿,即可“梦想成真”。回音壁会给人带来一种“天人感应”的幻觉,造成神秘气氛,堪称奇绝。</p> <p class="ql-block">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由指针和圆盘组成,盘面划分成二十四格代表十二时辰。当太阳光照射在圆盘上时,指针的影子就会投向盘面上相应的时辰。日晷名称中的“日”是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是“太阳的影子”。日晷的指针正对着北极,斜度与地球自转轴平行,根据一天中太阳照射到日晷上投下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变化来计算时间。</p> <p class="ql-block">   过日晷广场继续沿着陡峭的石阶拾级而上,就到了顶端的北回归线窥阳塔。窥阳塔为碑形圆柱状建筑,塔与台阶总高23.26米,喻意北回归线的纬度为23°26'。 塔身顶部装有一个不锈钢制成的圆球,圆球顶部中心有一条直径20厘米的钢管,垂直通至平台底部的“窥阳孔”,正对“窥阳孔”的地面装有一块小铜片,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通过“窥阳孔”直射到小铜片上,让人们非常直观地观测“立杆不见影”的天文奇观。</p> <p class="ql-block">   双子星广场沿北回归线往西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双子星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两座以两对夸张的年轻哈尼族夫妻为主题的硕大雕塑,北回归线从两主题雕塑间的双子星门、许愿池、双子井、双胞床正中间穿过。在墨江,民间相传,双胞胎出生率极高与北回归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里人们把北回归线称为“阴阳线”,居住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夫妻,大多会生双胞胎,这是墨江独有的奇特现象。</p> <p class="ql-block">   两组雕塑造型非常生动。这座雕塑展现的是一对年轻夫妻弯曲双腿相对而视,右边隆起肚子的是哈尼族妇女。他们手持贡品,正向天神祈求,保佑他们的双胞胎平安降生。弯曲的双腿形成门状,称为“生命之门”,整组雕塑充满着原始的生命气息。</p> <p class="ql-block">   雕塑门旁分别站立着的“金童玉女”。热情地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参观游客与其拍照。但照片不是免费赠予的,若想索回,是需到进出景区门口照片存放处交钱归还。温柔的一刀,不失为生财有道哇!</p> <p class="ql-block">   雕塑之间地面上的双园连通阴阳井与许愿池。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一一墨江,借助神奇的北回归线造就了神秘的 “双胞现象 "。北标园以其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北回归线磁场与许愿池、神奇的双子井水共同作用下形成双胞胎的神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双胞床 想要二胎的伙伴们,来普洱墨江吧。喝上几碗双子井水,在许愿池里许个愿,关键得在双胞床上美美睡上一觉,然后再结一把“同心锁”或“幸运锁”,这就具备了生双胞胎的基本条件,到时只遭罪一回而得双子就了却心愿,何乐而不为呢。</p> <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塑表现的一对哈尼族夫妻更为夸张吧?整个双子星广场笼罩着浓厚而神秘的双胞胎文化气息,完美地展示了哈尼族古老淳朴民俗,北回归线文化神奇的魅力。由于北回归线在这里将墨江一分为二,也许正是因为墨江的阴阳协调,北回归线穿城而过,以及当地的特殊水土和特产,才造就了墨江享有“双胞之城”的美誉。据说,在墨江不仅双胞胎有很多,而且这里生长的植物也有很多神奇的双生现象。</p> <p class="ql-block">   石阵广场•离开“双子星广场”继续拾级而上便到达石阵广场。广场由12根巨大的图腾石柱组成一个环形石阵。这12根石柱分别代表着哈尼族的12支系。由于每个支系的人数不同,所以与之相对应石柱的高低也不同。在正南面有一棵最高的巨大柱子顶上置有一小球,当太阳照射在小球时,小球的影子便会投射到地面的阴影上。夏至日正午,小球的阴影便于石柱重合,出现“立竿不见影”的奇观,冬至日时,小球的阴影会投到最远处。因此,利用这个小球在地面上的投影,据此来准确推断出二十四节气。12根石柱同时也象征着哈尼族12个支系团结、和睦地生活在北回归线这片神奇迷人的绿洲中。</p> <p class="ql-block">   哈尼取火台,由三个条石雕喷火龙头组成,形若哈尼族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的“三脚灶",周围座落着黄道十二宫,体现了哈尼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融,反映了哈尼人民对火的崇拜。火是灵魂,火是生命,火是崇拜的图腾。世上有了火,人类就不断繁衍发展,生生不息。每逢盛大节日,墨江哈尼族都会举行庄严而神圣的取火祭祀仪式,进行祭拜天神、太阳神、火神,进行取天火的仪式与活动。他们以这样古老祭祀仪式来祈求三神庇佑,赐予哈尼人光和热,让哈尼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永远吉祥、幸福!</p> <p class="ql-block">   哈尼取火台的周围是一组西化的十二星座青铜雕像。 十二星座,即黄道十二宫,是西方占星学描述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道的十二个区域,人的星座就是出生时太阳运行到的那个星座。占星学认为,同一个星座的人都有若干相似的心理、天賦和先天性格,对应着不同的爱情、事业、健康等运势。这西方占星学于我亦不懂,对照出生年月,与自己星座留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   天文馆•飞碟形的天文馆是目前北回归线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回归文化主题科普馆,被广大天文爱好者喻为“滇南第一镜”。也是东半球北回归线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回归文化主题科普单体天文馆,天文科普和自然科学专题科技展馆。馆内有主径40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可以360度地探寻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的奥秘。天文馆高五层,分别设有地球、太阳、月球、星座、科研等五大厅,用互动和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北回归线上的神奇文明、古老传说和神秘奇象。一楼地球厅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气候、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高的珠穆朗马峰、能量最异常的百慕大三角、最深奥的玛雅文明以及最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北标园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墨江县城全景。北回归线是一条带有神奇密码的飘带,飘落在地球地轴的黄金分割点,北纬23°26′。在这个纬度上环球贯穿了19个国家,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能量最异常的百慕大三角、最深奧的玛雅文明、最神奇的金字塔群以及云南墨江神秘莫测的“双胞”现象。北回归线在中国亦是横穿了南方从云南到台湾的一条线,如若对天文、地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此亲身体验。</p> <p class="ql-block">   2019.03.07.16:00,驶入碧溪古镇。碧溪古镇位于云南墨江县联珠镇北部,为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杂居村落。古镇始建于明代,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古镇秀美、古朴、富庶,形制完整,保存完好,曾作为古代墨江县城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不大的城门上镌刻着“碧朔”两个大字,那是碧溪古镇的原名。据世代居住在古镇的老人讲,碧起源于碧绿的青山,朔起源于其本意。据记载,1919年,碧朔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村前是肥沃的田园,村后是碧绿的青山,故改名为“碧溪”。</p> <p class="ql-block">   碧溪古镇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栈,是北走楚雄、大理、丽江,东走玉溪、昆明,南到普洱、西双版纳的商人、马帮必经的重要驿站,形成了滇南多民族互通共容的人文大环境,显示出碧溪古镇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独特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着它古朴淳厚的人文魅力。如今,一步一步踩踏着光烁的青石板,思古幽情中仍能捕捉到历史深处的古镇遗韵。</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不大,却秀气玲珑。街道路面用长条形的青石板串联铺出了三条长长的线条,一路延伸。</p> <p class="ql-block">   碧溪古镇的街道呈十字形建造,古镇三层高的标志性建筑物“魁星阁”(八角楼)既在古镇中心位置,登上魁星阁,便可一览古镇风情。</p> <p class="ql-block">   碧溪古镇里的房屋多以“跑马转角楼、三房一照壁、一颗印”三种结构为代表,门面院内雕镂画刻极具古韵。照片中的这幢建筑就是古镇较有名气的“李家大院”。是一组跑马转角楼,台阶式四合院落,主体正房三层土木结构建筑,走脊翘檐,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   庾家故居,民国时期“光复英雄”、“护国将军”庾恩旸的故居、碧溪古镇的名人大家。也是现台湾著名歌手庾澄庆的祖籍,古色古香、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庾家故居内景,保存完好的青砖建筑和石板铺成的大院,依然可见当时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和盛农家”这所民居门墙钉有铭牌“联珠镇碧溪村党员经营户”办的农家乐吧?从这所民居可以看出古镇的建筑十分注重门的装饰。看门框上方木雕花格,图案非常丰富,雕工可称精湛,虽为民居然亦不失为“大作”。古镇里还有的门用金水镀边,既大方又大气,这种雕花的门被称为大花门。这些门从侧面反映了古镇过去的繁华。此外,窗、梁上雕刻有龙、蝙蝠、狮子、大象、麒麟、花草等动植物。</p> <p class="ql-block">   这所民居门楼与之上民居的门楼造型如出一辙,只门框上方雕饰物可能脱落了。但固定门扇开启的两侧门板依然可见雕刻的哈尼族吉祥图案。从外观看,门楼及院墙虽显沧桑,但于整座院落规模来看,这之前的房屋主人在古镇应该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户吧。</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所民居,霎时顿觉似沧桑原始般穿越……老而不破,旧而不残的两层带天井四合院落,飞檐瓦脊间积蓄着常年一春一秋草木。环顾四周只有眼前屋檐上晾晒的运动鞋、地上的自来水管、洗洁精、塑料桶……还能印证着当下……。感谢老屋居住人忍受着常人几乎不可接受的生活条件,秉持初心默默地坚守着前世老屋生存原状,多少年雨打风吹去,多少人世沧桑尽,世事更迭无从历数,一春一秋一轮回,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起屋建房的人已经消失在岁月里,而这些建筑物却跨越时空,虽大多朱颜已改、原貌难觅,但雕栏石砌依然在……。纵然家徒四壁也要把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传承下去,教育后人,为后人驻留这弥足珍贵活现的碧溪原滋原味传统建筑。</p> <p class="ql-block">   碧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明永乐四年(1406年)至今的600多年的沧海桑田历史变化中,许多关于古镇的逸闻趣事已被淹没,但古镇旧貌依然气韵如故。伴随着高速公路建成、连通,地处哀牢山腹地的碧溪古镇已处在了交通要道之上,如它从前的定位一样,这个小巧玲珑、却颇有韵味的小城吸引了众多人的眼光,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里,感受小城里的慢时光。</p> <p class="ql-block">   2019.03.08(第二十八天)农历己亥猪年二月初二周五,多云。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也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 8:37;驶离昨晚入住的元江县“大宇金源酒店”,前往红河州元阳县。元江隶属玉溪市全称为;“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这个县的名称还不算长,由此想到3月1号曾亲莅的临沧市双江县全称;“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感叹,行万里路,长了许多不知道的知识啊!清晨,元江静谧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清晨瞻仰“云南人民自卫军元江建军纪念碑”。巍巍哀牢山、滔滔元江水,哺育了元江这支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两年多浴血奋战,功勋卓著,光耀千秋。这是元江各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p> <p class="ql-block">   10:06游元江世界第一高桥。第一高桥是行驶于G213国道前往元阳途径偶遇的一个景区,地处213国道旁,大桥是连接元磨高速的重要桥梁。乍看敢自诩世界第一高桥,倍感诧异。因印象中世界第一高桥应该是G56杭瑞高速上的“北盘江第一大桥”呀。</p> <p class="ql-block">   游后方知,元江第一高桥建成于2003年(北盘江大桥贯通于2016年),彼时的大桥主墩123.3米,超过此前世界连续钢构桥最大墩高107米的世界纪录,从江面到桥面的高度是163米,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桥。</p> <p class="ql-block">   随着基建狂魔中国🇨🇳建桥屡创世界记录,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连接宜昌市与恩施市的G50沪渝高速上的“四渡河大桥”于2004年8月20日动工兴建,2008年10月24日大桥全线贯通。大桥由河谷谷底到桥面的高度为560米,成为世界第一高桥。</p> <p class="ql-block">   然而仅仅过去八年连接云南与贵州的G56杭瑞高速“北盘江第一大桥”贯通,桥面距江面高度达到了565.4米,再次刷新“四渡河大桥”的世界第一高度。565米高是什么概念呀,假若一层楼高约为3米则相当于约200层楼高啊!因此桥的吉尼斯世界最高纪录不断被基建狂魔中国所刷新,元江第一世界高桥的称谓早就名不符实了。</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世界桥梁十大之最中国独占八座,其中有五座都在贵州。由此可见昔日的“元江世界第一高桥”与之世界之最乃小巫见大巫了。</p> <p class="ql-block">   12:18;由玉溪市元江来到红河州建水古城(由津至此行驶:6618km)建水是滇南自驾的中转站,大部分游客一般会将建水串联元阳、蒙自、普者黑等地来游玩,我们亦是如此。建水古称临安,亦名巴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唐代,距今约有1200多年历史。城内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余座,堪称一座“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徜徉、感受于建水古城老街。古城不大,主要是以临安路为中心的几条街道。城内最著名的是文庙和朱家花园,此外百年米轨铁路也值得驻足。</p> <p class="ql-block">   极具民族特色的“福楼”北正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   童心未泯啊,与老城放假的孩子们一起玩把互动。</p> <p class="ql-block">   朱家花园是建水古城清未光绪年间,朱氏族人耗时30余年建造的一座百年历史私家毫宅。位于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两万多平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五千多平米。主体建筑分为内宅院、宗祠、后花园。宅院内宗祠、绣缕、商铺、水榭、花厅、池塘、竹林一应俱全;院落纵横有道,房舍鳞次栉比,厅堂布局巧妙,空间景观层次丰富;门窗枋板、柱础栏阶,无不精雕细镂,文气盎然,被誉为“滇南大观园”。它既有皖南民居的精致,晋中大院的气派,又有苏州园林的灵秀,融汇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彩,门、窗、檐、梁、柱、础、栏、屏精美,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走进这座大宅院,一个大家族的历史,仍在车马喧哗的闹市里静静的展示着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建水学政考棚,也称提督学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定期到此,集中滇南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其明代旧址在府城西北,清康熙年间移至城东南隅,光绪年间迁建于今址。在建水学政考棚举行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在四百多年的历史岁月里,临安府属各州县以及元江、开化、普洱的童生和生员,不顾路途遥远,迢迢跋涉,汇集建水,笔试锋芒凡被录取者,便获得优厚待遇,步入国家科举选士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14:07游建水米轨车站。临安( 建水)火车站是“个碧石”米轨铁路其中的一座站。个碧石铁路是1910年,由个旧、建水、石屏、蒙自等地的乡绅、锡业主,厂商筹资修建连接滇越铁路的寸轨铁路。于1915年分段修建直至1936年全线贯通。全长177公里,沿途车站有碧色寨、蒙自、建水、石屏、宝秀等。这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也是世界唯一的一条600毫米的寸轨铁路。</p> <p class="ql-block">   1910年滇越米轨铁路已建成通车,为何个旧、建水、蒙自……的富商、锡矿主、乡绅……于1910年筹资请愿时任云南都督蔡锷,修建个碧石铁路与滇越米轨铁路连接,不采用米轨而采用600mm的寸轨呢?为何建国后又将个碧石铁路由寸轨改建为米轨呢?为何上世纪末至本世纪2010年逐渐让云南的米轨铁路退出历史舞台呢?则因篇幅太大,就不再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后为提升建水古城旅游文化内容,弘扬米轨铁路辉煌,圆百年梦想,由建水县和昆明铁路局共同实施的建水至团山民居米轨旅游观光专列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开通试运营。</p> <p class="ql-block">   开通的米轨旅游观光列车是由建水古城—团山民居,全程约12.82公里。先期将开通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站4个站点。乘客不仅可以乘坐列车欣赏沿途乡村田园风光,还可以到达双龙桥、团山民居等著名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坐上有着百年历史的米轨火车,沿线的四季风光尽收眼底;春天漫山遍野嫩黃的油菜花海、夏天碧绿的秧苗满眼青翠、秋天金黄的稻谷一派丰收景像、冬天波光粼粼的水田亦真亦幻仙境一般。此外,沿线还将打造米轨铁路文化广场、个碧石铁路博物馆、油菜花和玫瑰花田、构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建水历史文化旅游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18:08;驶入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下辖村“哈尼小镇”。小镇是国家民委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入哈尼小镇我们既正式进入恢宏、蔚为壮观的红河哈尼梯田了。 20:00入住多依树“港升辉酒店”。</p> <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泛指遍布于云南红河州南部哀牢山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100多万亩,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为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哈尼梯田逐渐为外人所知,从封闭的哀牢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国内外学者及游客纷至沓来。在1993年的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国、荷兰、日本、美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观红河哈尼梯田,深为其恢宏、壮丽与文化所折服。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观览元阳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无论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都能看到是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浩瀚神奇梯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的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位于哀牢山南部。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坡度在15~75度之间。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奇观。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元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农历己亥猪年二月初二,中国汉族民间的传统文化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二月二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今天在二月二龙抬头,蛰龙升天的日子里,我们生肖大龙属性人在哈尼梯田振聋发聩祈求上天风调雨顺、祥龙图腾,祈求神龙赐福家人、国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顺心如意。</p> <p class="ql-block">   西南行四人中有三人是1952年农历壬辰龙年生人;属龙人重情重义,才华横溢出类拔萃,有着远大的理想,好胜心很强,凡事不服输,比较有活力。另外,他们原则性很强,为人光明磊落,有过人的领导和管理才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是相书、运势中说的哦!哈哈。</p> <p class="ql-block">   2019.03.09(第二十九天)农历己亥猪年二月初三(由津至此行驶;6804km),在元阳看梯田日出最好的地方之一是“多依树”村,有收费的观景台。清晨天还未亮就睡眼惺忪离开“港升辉客栈”来到观景台。本以为起了个大早,熟料收费观景台早就被长枪短炮架满,想花钱都是妄想了。无奈在台下凑合拍几张照吧。</p> <p class="ql-block">  太阳缓缓升起,晨霞将梯田映衬成“天空之镜”……。</p> <p class="ql-block">  在多依树村间小路上随手拍,能看到梯田旁我们渺小身影吗?</p> <p class="ql-block">  好可爱的哈尼族儿童。</p> <p class="ql-block">   在元阳有几处著名的梯田景区,其中观日出有“多依树”景区、观日落最佳景区之一为“老虎嘴”、“坝达”,然彼时老虎嘴因故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这是在前往坝达景区途径地名为老鹰嘴处拍摄的漫漫云海覆盖下,构成神奇壮丽的哈尼梯田景观。</p> <p class="ql-block">   哈尼族总人口达133万。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达百万以上十几个民族之一,哈尼族人在祖国西南各地耕种梯田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初,哈尼族祖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定居下来并开垦大量梯田之后,梯田文化就成为整个哈尼族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在元阳随处可见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哈尼梯田。坝达梯田在云雾缭绕下显得如此静谧,三千多级的梯田伴随着水田颜色不断变化,让你犹如置身于魔幻世界。</p> <p class="ql-block">   元阳哈尼梯田“坝达景区”。在这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哈尼祖先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他们只有一把短锄,一身铮铮铁骨,为了开筑梯田他们投入了生命的全部。集勤劳、智慧把能用到的土地,大者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最大的山体坡度达70多度,一级级梯田最高达到3000多级。近乎将土地利用发挥到极致!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族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カ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p> <p class="ql-block">   13:30就要怀着难以平复的震撼心情离开元阳梯田了,元阳梯田留给我们许多许多难以忘怀的回味。几千年前以哈尼族人为主的各族人民为了生存,与大自然的博弈抗争中,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国有梯田的地方很多,但唯元阳梯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它不像长城、故宫、……等已失去功能的古迹,也不像泰山、黄山、……等单纯的自然景观,亦不像布达拉宫、颐和园……等单纯的人文创造,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相谐互促、互补天人合一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而成的辉煌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