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高考前,总会看到一些鼓舞人心的鼓劲加油口号,一些贴心暖心的祝福,一些不醉不休的心灵鸡汤。</p><p class="ql-block"> 作为过来人,写几句质朴理性的思考和体悟,抛砖引玉,送给那些需要成长的朋友作以交流。</p><p class="ql-block"> 给孩子们的成长教育,赋予更多的正确引导和能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得到的教育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p><p class="ql-block"> 本事都是要付出努力才能练就的,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付出一番努力。</p><p class="ql-block"> 就像电影《少林寺》,为学武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磨破几双鞋底,手退几层皮……</p><p class="ql-block"> 想练就一身好本事,门都没有,想都不要想。</p> <p class="ql-block"> 时代变了,不管影视传播还是孩子心目中的获得方式也变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动画片,只要孩子振臂一呼一声大喊“菠萝菠萝菠萝蜜,给我力量”</p><p class="ql-block"> 顿时电光闪烁,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就从天而降,汇入孩子手中的法宝中,进而获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神奇能力。</p><p class="ql-block"> 那么,现实中,这种力量从何而来,能不能振臂一呼,从天而降?</p><p class="ql-block"> 视频、游戏、幻想虽然能给你短时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但毕竟是水中月梦中花,可望不可及。海市蜃楼再宏伟壮观,也落不了地,中看不中用。</p> <p class="ql-block"> 那么,现实中,我们如何让有梦想愿努力的孩子,获得成长所需的一些优秀能力呢?</p><p class="ql-block"> 个人建议不妨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力量——从获得感中来。</b></p><p class="ql-block"> “获得感”本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p><p class="ql-block">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每做一件事,有意无意都有一个潜在的意愿和目的,通过我一系列的付出努力,达到什么样预期的效果或成就。</p><p class="ql-block"> 如果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甚至根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对劳而无功的傻事,没有人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兴趣做。</p><p class="ql-block"> 我们以前特别强调孩子兴趣的重要,这没有错,但如果喜欢的背后一无所得,那兴趣的火苗只能昙花一现,孩子的教育成长中,尝到甜头,有成就感的满足,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和奖赏。</p><p class="ql-block"> 让他树立起“只要我肯努力,我也行!”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 比如:在活动中努力帮助孩子获得成功避免失败,体验成功的经历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个过程家长要把握尺度,不能为了让孩子赢一味的帮孩子,忽视孩子自我探索和尝试的能力。更不能越俎代庖。</p><p class="ql-block"> 要成熟的“完美” 还是幼稚的“拙作”?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问题,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即使孩子做的再不好,也是孩子的,家长做的再好,也是你自己的,不能把能力形成转嫁给孩子!!!没有自己亲自动手学习修炼过的丑小鸭,怎么能蜕变成漂亮的白天鹅!</p> <p class="ql-block"> 我们需要做的是启发引导孩子,放手大胆的去做,在孩子遇到阻力甚至动摇的时候,帮助他分析问题出在哪,怎么去克服和解决,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解决,去试错,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p><p class="ql-block"> 成功了,我们赞叹绝不能是一句“你是最棒的”口号。而要让他看到,一路的努力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和进步。应当强调孩子的成功主要是源自他自己的努力,尽量少的归结到他人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即使失败改善对成败的归因</p><p class="ql-block"> 低成就感的孩子通常认为自己天生比别人笨,所以自己总会比别人做的差。为了让孩子提高自我成就感,我们首先要改变他的这种归因,也就是我们要给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要看到其中的积极因素,从中学到了什么,有了什么样的教训让以后少走弯路。不气馁,不回避,有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力量从抗挫折磨炼中来。</b></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坏孩子让人操心,优秀的孩子让人省心。</p><p class="ql-block"> 如果单纯的把这看成学习写作业,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但如果说到处事,那可未必,因为,有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经常受批评和打击,已经久经风雨,练就很强的抗挫折能力,通俗的讲,脸皮厚,扛得住,一般不会走极端。</p><p class="ql-block"> 反而是一路在鲜花和掌声中走来的孩子,优越感太强,自尊心太强,争强好胜,受不得半点委屈,在打击挫折目前仍以表出无助或异常的举动,这恰恰是最危险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在大学生家长群,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家长写过一篇发自肺腑的感言《孩子,我在等你回家》,这位一直以孩子的优秀为骄傲的妈妈,在听到孩子在某名校因为感情受挫而跳楼,以泪洗面沉默数日后,反思自己,只看到孩子的分数名次奖励风光的一面,陶醉其中享受其中,而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却被我们怕孩子失败受挫受苦被遮止,被忽视,总期望事事“一帆风顺”事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再伟大的母爱,再美好的愿望,也替代不了孩子自己经历风风雨雨的抵抗能力,也改不了天有不测风云的客观规律。</p><p class="ql-block"> 再优秀的孩子,也经不起这纵身一跳。没有了生命,以前的一切都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 今年高考,一位一直很优秀的考生,答题中遇到难题,她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却没有答出预期的结果,生气的把试卷差点撕掉,心理从一个很高的预期跌到放弃考试的谷底。</p><p class="ql-block"> 只能赢不能输,输不起,遇挫折,不懂得疏解调整自己情绪,调整策略,转换角度解决问题,把损失降到最低,这实际也是能力单一和缺失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当你身处逆境,感到诸事不顺,爱情、工作、事业、理想受挫,心生绝望之念,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祸相依,安知未来不会发生惊喜的改变呢?</p><p class="ql-block"> 难题都是给聪明人锻炼智慧的机会,挫折打击就是磨刀石,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练其心智;何不接受这种特殊的挑战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力量从舍与得的心态调整种来。</b></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p><p class="ql-block"> 舍得!舍得!世人都知道是人生大智慧高境界,但偏偏很多人都不能做到,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由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得”,而忽视了“舍”,舍的本身或者是痛苦的,或者的不满的,或者是遗憾的,但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得。舍的行为背后无非关键就是一个得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有些孩子中高考前,老师就提醒强调考试策略,想考高分没有错,恨不得一个不漏的把所有题都作对,也没有错。</p><p class="ql-block"> 关键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如果我是一个普通考生,就立足把自己会做的基础题做对,做准确,不失分不漏分,在此基础上,对中上偏难题做努力争取,遇到后边区分度大的难题,首先平和心态,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这是给考北大清华尖子准备的,我又不考北清,不过可以试试,能啃一分是一分,能做几步是几步,得道都是赚到。</p><p class="ql-block"> 以这样的心态。绝不会因为一两道题不会做,心里恐惧乱了阵脚。甚至死死抱住不放,费九牛二虎之力,耗费大量时间,而给其他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 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丰盛! 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p> <p class="ql-block"> 考试题难了不会做,告诉自己,那是给考北大清华尖子的,我保住我能做的不失分就是胜利,再说,题难大家都难,又不是只难我一个,水涨船高。</p><p class="ql-block">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能转换一个看法,结果的有大不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力量从利他和感恩中来。</b></p><p class="ql-block"> 打破狭隘的自私,帮人也是在帮自己。</p><p class="ql-block"> 因为学校考试排名,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家长,不赞成自己孩子给别人讲题,害怕被超越。表面看,似乎合理,少几个强敌,多一份胜算。</p><p class="ql-block"> 但放下你的小算盘,看看,你孩子参与竞争的不仅仅是身边这几个人,而是全省几十万考生。</p><p class="ql-block"> 如果通过帮同学讲题,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甚至发现存在的盲区,及时查缺补漏,自利利他,何乐而不为。</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对给与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心存感激。随喜随学,用自己的行动帮助那些力所能及的人。</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品格决定孩子的未来,它比所谓的天赋、知识以及分数都重要。</p><p class="ql-block"> 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社会也是充满合作的社会。一个有关爱之心的人,懂得帮助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才能有更多的朋友,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才更容易取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力量从除障积福的好运中来。</b></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有人做事障碍重重,有人顺风顺水。有人祸不单行,有人喜事连连,有人求助无门,有人贵人相助……</p><p class="ql-block"> 无外乎就是个人的业障和福报在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有福之人,即使身处逆境,也会心地坦然,怡然自得;无福之人,即使荣华富贵,也会烦恼不断,感受不到快乐。</p><p class="ql-block"> 这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遇到大事难事困惑时,去灵验的寺庙祈祷求福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日多给孩子积福型善,祈祷许愿,参与或随喜放生、供灯、火供、荟供、供养上师三宝、孝顺父母、扶危济困等善法善行。为孩子种善因消恶业,集资净障。</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荟供、火供这样殊胜的法事。是一种上供下施,积累福报、清净业障的修法。 能消除事业或人缘等障碍。</p><p class="ql-block"> 如有这样的机缘参与或随喜都能获得很大的利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力量从自我规划践行的强烈希求中来。</b></p><p class="ql-block">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品。</p><p class="ql-block"> 从内打破是生命!</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个人的希求心,“要我坐”与“我要做”有着天地之别。</p><p class="ql-block"> 我们很多家长习惯于 “说服教育”-----皮毛功夫,结果是招孩子烦,口服心不服。而假期,把孩子放出去打打工,接触认识社会,让他们见识见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眼光不能盯在挣几个钱上,而是“体悟教育”,让孩子自己从内心感受,生活的艰辛,懂得感恩 找到自己应该走的路,再苦再累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体悟是最好的教育,激发内力,是最有效的武器。</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原来求着哄着,不用功? 那是因为“你们要我学”,为什么复读那么用功?因为现实让他清醒,没有学习,没有技能就没有社会的立足之地,“我要学”是学习最大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温室的花儿再艳丽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再怎么爱孩子,舍不得,孩子终归要长大,要离开我们的怀抱,独自走向社会。家长再能干,也替代不了孩子的成长,请不要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自我成长,接受磨练的权利,好好利用好这最后一段在你身边的时光,过渡一下,在你关注指导中,让孩子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与其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这就是发自内在的不可低估的自我成长的力量!这才是大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力量从团结协作中来</b>。</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个人,不可能脱离团体而孤立的存在,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抵不过团体的,因此,要学会融入其中,在团体中协作提高。</p><p class="ql-block"> 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就说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p><p class="ql-block"> 经过团队合作,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动力,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本事。 </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人的心里都有期望他人尊敬自我的欲望,都有不服输的心理,都有精益求精的欲望。这些心理因素都不知不觉地增强了成员的上进心,使成员都不自觉的要求自我要提高,力争在团队中做到最好,来赢得其他员工的尊敬。</p><p class="ql-block"> 当没有做到最好时,上述的那些心理因素可促进成员之间的竞争,力争与团队最优秀的成员看齐,以此来实现激励功能。在这不断地激励当中,有助于提高个人集团队的整体本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这个时代比他们的先辈生活的时代有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代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他们不仅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挑战,而且面临着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要经的起竞争和挫折的考验。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方面埋怨孩子自主能力弱,不能像自己预想的那样能干坚强,一方面却以爱的名义大包大揽,舍不得用孩子,或者怕孩子干不好而剥夺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 </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成长的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帮助引导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经历更不可或缺,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本身,就是孩子学习、锻炼、成长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要做的多听听孩子的诉说和办法,适时的给予引导和鼓励,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让他自己敢于放手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完善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p><p class="ql-block"> 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每个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与其送孩子一双名牌鞋,不如送他一双能走路的脚。这就是发自内在的不可低估的自我成长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