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提升数学课堂的质效,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2022年6月8日下午,宁东学校初中部数学组举行“聚焦高效课堂,共享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案例分享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于彦虎老师针对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节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而设计的。本节是第一章的第一节,本课是在学生已熟知的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折叠的方法验证了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而且从实物中体会了两个三角形全等。进一步探索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p> <p class="ql-block"> 学生进行作业展示</p> <p class="ql-block"> 苗绘绘老师设计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3.3《探索三角形全等 的条件》,是针对学完三课时的基础上对《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这一小节的复习回顾与综合应用而设计的。</p><p class="ql-block"> 她从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通过作业的完成过程,让学生明白教学内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去、获得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 体验哪些情感态度的熏陶,提升哪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完善数学知识内部联系与结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中“体 会知识内容本质,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认识数学思想里的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 她采用了“一题一课”思想方法设计了本次作业。</p> <p class="ql-block"> 张宁刚老师设计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三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三课时。本节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蕴含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直观想象、数学运算。</p><p class="ql-block"> 设计的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尺规作图、计算、探究等过程,从而理解体会画角的平分线方法的方法和原理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提高数学素养。</p><p class="ql-block">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充分理解角的对称性,发展几何直觉。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p><p class="ql-block">3.亲历探究角平分线的综合题过程中,引发数学思考:角平分线的性质会和哪些知识点结合考察,如何转化题目给的条件,角平分线能解决哪些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地位。</p><p class="ql-block">4.让学生思维不受局限,给予充分的想象空间,因而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探索,都有发挥的空间。给出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孩子们提高了数学素养,充分体现数学作业的兴趣性、层次性、应用性,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工具功能。</p> <p class="ql-block"> 麦金荣老师是针对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第4节二次函数的应用中考复习课的教学而设计的。本节是在学生已复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概念以及会确定表达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复习课时间短,复习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提升、总结,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李罗山老师针对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3第四课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教学而设计的。本节是第六章最后一节,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概率问题,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已掌握了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初步了解一类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p> <p class="ql-block"> 学生书面作业展示</p> <p class="ql-block"> 马彦军老师分享了初中数学设计原则。</p><p class="ql-block">一、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选题应从重点、难易程度及份量几个方面去考 虑,只要安排合理就能真正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1.题目重点选择:应该紧扣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但对于所学习 的内容并不是平均分配练习题。学习内容有主有次、有难有易,练习 题也应有所侧重,优先考虑本次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多配备这些 内容的题目,以便较好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p><p class="ql-block">2.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应掌握在学生复习好 了旧知识.并初步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为宜,而且能直接 地运用知识,不需要太多时间,也不必要写过多的解题步骤,比课外 作业容易些。有些比较难的内容,选配套练习题时还可以选与例题 相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加深理解。</p><p class="ql-block">二、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作业试题,应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2.作业试题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式及干扰。</p><p class="ql-block">3.作业试题要有坡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p><p class="ql-block">4.作业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p><p class="ql-block">5.作业试题要有纠错性</p><p class="ql-block">6.作业试题要有开放性</p> <p class="ql-block"> 金玉霞老师是针对因式分解而设计的,首先她把学生分层,根据学生布置分层作业。1.学生分层: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学习能较强为优秀生为A组、学习能力一般的提高生为B组、学困生的加油生为组C组。2.作业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探究性作业为A类作业、提高作业为B类作业、模仿作业为C类作业。分层作业体现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的原理,从作业安排上给予学生能鼓励和信心,消除他们心理上的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地参加数学学习,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贠晓菊老师针对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位似》的教学而设计的,她通过典型实例,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对图形相似问题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类比、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从图形相似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 学生分享画位似图形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今后,初中部数学组将持续探索新时期提升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的新途径,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助力!</p> <p class="ql-block">编辑:贠晓菊</p><p class="ql-block">初审:于彦虎</p><p class="ql-block">定审:梁金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