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思 念 父 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于2022年 父亲节)</p><p class="ql-block"> <b>题记</b>: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父亲对我从小就最为宠爱,也最为我操心,父亲节特赋此诗,以示缅怀。</p><p class="ql-block"> 同时附了大哥纪念父亲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为《追求事业 痴心爱党 余热生辉》,此文刊登在《中华儿女》杂志〈建党90周年--河北专刊〉中,另一篇为《感恩父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日父亲节,倍思老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隔十二年,常梦父容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每回家转,都见父亲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福墙依旧在,枣甜树浓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儿父最喜,趣事儿常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儿数九九,十百千万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帮儿去拦枣,还摘知了皮,</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带儿车后坐,赶集又看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最可亲,为儿操碎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次新入学,亲送入校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学远离家,父已花甲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犹送千里外,儿安才放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毕业要回乡,恐儿心荒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到千里外,改派到城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让儿心满足,自己变凄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下父母心,只为儿女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很严厉,不怒也自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言传加身教,传道又指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儿女成长关,必嘱千万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用教子棍,儿女孝也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很慈祥,笑容永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乡邻事常帮,老友常来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喜家人聚,里外操持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欢喜如孩童,带孙捉迷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很可敬,为党献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桃李满天下,辛勤一园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痴心热爱党,晚年终圆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余热再生辉,霞光交相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儿今也为父,深知父辛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儿有今日福,感恩父付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儿女衷心愿,父在天堂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定承咱家训,忠厚仁义传。</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这是父亲和我小时候的照片,我是我们兄弟姊妹中唯一让父亲抱着照相的,感觉很自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这是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父亲在各地教学时,与学生和老师的合影,父亲当时又高又帅,教学水平高,文艺和体育项目样样精通,又很有幽默感,很受学生们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离休后,县老干部局组织的老干部旅游,父亲还是很赶潮流的,拍了几张自己和自己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4.这是我回家与父亲在院中乘凉时,给父亲拍的一张照片,父亲面露欣喜之色,眼神深邃而坚定!但我们儿女不在时,不知父亲和母亲是怎样熬过这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以下几张照片是父亲和儿女一块儿出游,父亲尤其对内蒙大草原的旅游记忆深刻,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和我一起回忆那次旅游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6.父亲离世前和我们同住了几年,这是他和最小的孙女在一起,小孙女也很喜欢爷爷奶奶,经常和爷爷奶奶玩捉迷藏的游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7.父母相儒以沫60多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8.父亲写的福字依旧强劲有力,父母在院里种的树依旧枣甜叶浓,每次回家都还享受着父母的福荫,感恩父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9.这是父亲晚年回忆的手写稿,对自己所从事一辈子的教育工作和离休后生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0.以下是大哥写的《追求事业 痴心爱党 余热生辉》一文,此文刊登在《中华儿女》杂志〈建党90周年--河北专刊〉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追求事业 痴心爱党 余热生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张汝彬</p><p class="ql-block"> 父亲张清波的老家在河北省吴桥县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1928年农历2月17日,1947年参加工作,1983年离休,2010年8月31日逝世。我是家中的长子,父子情意对我的人生影响巨大,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公司开展了“四爱”征文活动,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父亲,遂将老人家追求事业、痴心爱党的平凡人生诉诸笔端,以示缅怀。</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辛勤园丁,桃李芬芳</b>。我的家庭,是沧州地区的教育世家,祖孙三代从师任教的事迹,2007年9月被编入沧州《师魂》一书。祖父1914年担任私塾塾师,是方圆几十里的先生。1947年,祖父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任教,初中毕业的父亲被学区校长提名,子承父业,从此教书育人几十年。父亲上任后,先在本村教书,校舍仍然沿用祖父任教时我家的三间房子。简陋的教室里,四十多名学生分为四个年级,男生为儿童团,女生为姊妹连,上午学算术和识字,下午扭秧歌和唱歌,女生还带纺线车来纺线,每天放学时,学生们唱着歌回家。在这种班级任教的老师是真正的全课老师,这样的教学,在几十年前的农村是司空见惯的。父亲的工资是一年一百斤谷子,学校的办公用品则是每月从学区领到一张白纸,裁好后用来备课。</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本村任教一年后,就被调往距我家三十华里的第三店小学任教。那时没有柏油路,也没有自行车,他是背着行李,步行上任的。第一次出村教书,三个多月没回家看看。当时的生活待遇仍然很艰苦,每月从粮店领一百斤谷子,(或是东北大马牙玉米),这一个月吃和花都从这里面出。学生们摊钱给老师买煤生炉子、做饭。办公用品从县局领,每月两张粉连纸、三盒粉笔、一瓶墨水、一个蘸水笔尖、一斤点灯油。</p><p class="ql-block"> 1951年,父亲调往吕庄教书,在该村任教十个月,中心校对校区所辖的15所小学进行了三次统考,结果三次都是他的学校总分第一,学生进步快,家长们高兴了,这年的春节,学生家长纷纷请父亲到家里吃饭做客。</p><p class="ql-block"> 1952年夏,学区调父亲任宋门中心校副校长,还包教一个二级复式班。区领导指示,各村小学老师必须协助本村办好午学(就是教农村成年妇女)。父亲每天午饭后一点钟上语文,两点上体育,第二天午后一点上算术,两点上唱歌,午学放学后,三点钟再教他自己的复试班,连上三节课。那时学校没有星期天,从麦收到秋假,坚持了两个半月,该村午学在全区体操、歌咏比赛大会上受到表扬和奖励。</p><p class="ql-block"> 1960年后,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在生活困难时期,有许多教师辞职改行另谋生路,他一直坚守在离家三十多里路的山东省陵县刘汉、孙庄完小学校教书,他的足迹遍及了周边九个自然村。1968年后,他先后到庞桥中学和张邦架中学任教师和校长,无论是教小学还是中学,他像春蚕吐丝,教书育人,播洒知识,称得起桃李芬芳。每年的春节前后,有很多我父亲的学生来给他拜年,有的学生已是满头白发,还有的见面先鞠躬后握手,师生情谊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痴心爱党,晚年圆梦</b>。小的时候并不知道“共产党”是谁,也不清楚“共产党”是做什么的,那时候只知道“好人”和“坏人”。在成长的岁月中,我逐渐了解到党的历史,知道新中国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那时我觉得党很伟大。当我走入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时,又知道了,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了英雄的人民军队,我感觉很自豪。曾记得是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和我谈话,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我说我愿意去当兵,父亲表示同意,并说男儿当兵可以,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在思想上有所追求,只有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才能更快的进步。父亲还说他年轻时就非常想入党,可是爷爷反对,因为那个年代兵荒马乱,闹完日本鬼子又闹国民党,爷爷就他一个儿子,怕他入党后发生意外,年轻时没能入党,他说一辈子非常遗憾。在子女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总是关心每个人的政治进步问题,就是找对象,他也认为找党员最放心。</p><p class="ql-block"> 1993年的一天,我回老家探亲,刚进家不久,母亲就高兴地告诉我说,你爸爸也入党了。我当时很惊讶,父亲都离休了,什么时候入的党,是真的吗?父亲坐在里屋,感到不好意思,说是乡里的组织委员让他入的,从他的表情中看得出,他的内心是非常高兴的,后来从父亲的笔记本上,看到了他郑重的写到,入党日期是1993年2月17日,那年他65岁。原来也曾听说过和在报纸上看到过,有的人很大岁数了才入党,但总觉得那是别人,也只是个别人,似乎和我没多大关系,我父亲是我最尊敬的人,是我家里的人,父亲实现了他毕生的夙愿,作为他的儿女们都感到特别自豪,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是1979年入党的,比父亲的党龄长,但父亲几十年对党矢志不移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儿女们尊敬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绚丽霞光、余热生辉</b>。办完离休手续的第三天,父亲就被吴桥县老干部局和杨家寺乡政府聘为“离退休老干部协助员”。在这里父亲又找到了自已的位置。从教多年,父亲有三项特长用得上为乡邻服务,即打算盘、拉胡琴、毛笔字,在他离休后的二十多年里,乡政府也把向群众宣传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种田和形势教育等工作交给了父亲。在十多年里,有四十多个村庄里留下了他的笔迹,前后共写了一千多条标语、标牌。由于父亲有退休金,不管写多少都是义务奉献,到外村去写字只是管一顿饭,乡政府给买笔、买材料,自己骑自行车去各村。因为写的次数多,认识他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们从外地回老家的时候,一看到路过的村庄有父亲写的墙标,就感觉到家了。现在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不多,可是在农村红白大事、修房盖屋等都离不了。因为父亲的字写得好,懂得知识多,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热心帮忙。他常说:“我都七、八老十了,人家还这么信任我,说明我还有用,我应该感到高兴,我要一直坚持到手不能写为止。"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临终住院时,住在德州人民医院的第十层楼,82岁的老母亲,到医院坐电梯上楼去看他,父亲问红纸和墨汁拿来没有?等输完液要给张万兴家写盖房用的对联,老母亲听了很生气的说:“红纸已经给他家送回去了,你都这样了,别人离了你还不行了。”父亲有点不太高兴,又无可奈何,在床前的子女们劝说了父亲好长时间,他才平心静气。</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多面手,文、体才能都很出色,这也归功于他年轻时艰苦工作条件的磨练。因为那时教师少,没有专职文体教师,可上级要求还得按时上课,怎么办?就得现学现卖,不懂就问,这样天长日久,不仅自己的素质得到提高,还成了爱好者,既教了学生,也锻炼了自己。当年在全县青壮年教师运动会上,父亲夺得了手榴弹投掷第一名,铅球第一名,800米第四名,三级跳远第四名。1960年他和其他青年教师,从吴桥县骑自行车到黄骅县中捷农场,代表吴桥县青年教师篮球队参加篮球比赛。“文革”时期教师组织文艺队,父亲在乐队里拉二胡和京胡。</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严父情怀,爱到深处</b>。父亲常年在外地教书,早些年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我们姊妹七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大的带小的,身上穿的衣服和鞋子,也都是大的传给小的。小的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是既平和又严肃,平时子女比较怕他,最不愿意在一起开家庭会,要点名挨批评,他很少用手打人,只记得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曾挨过一巴掌,让我记了几十年,后来认为,当时挨打也是自找的。父亲风趣幽默的时候也很多,小的时候,经常盼他回家,给大家带吃的来,姊妹几个在院子里,吃着父亲捎来的瓜果梨桃,感觉特别幸福。也有的时候,如饥似渴的等待成为泡影,记得有一次父亲回家,我急忙问他给我捎来什么吃的,父亲说,捎来个“白等”,我不知道什么是“白等”,就急切地说,我吃“白等”、我吃“白等”,在旁边的爷爷和姐姐都笑了起来,等了半天,才知道,“白等”就是白等着,吃“白等”的事儿,好多年被家人传为笑料。</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休后,或者说是在上了年纪以后,温和慈祥的一面更突出了,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回家后都愿意和父亲唠唠家常,他也总是惦记这关心那。他的前大半生是教书育人,离休后是当一个合格的农民,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和母亲一起坚持种了几亩责任田,种的庄稼虽然不是村里最好的,但也算得上是上乘的,他总是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始终鼓励孩子们干好工作。父亲去世了,子女们都很怀念他,我愿把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这是大哥在父亲逝世快一周年的时候,写的缅怀父亲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感 恩 父 爱</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张汝彬)</p><p class="ql-block"><b> 孩提时</b>,父亲是一座山。他坚毅、刚强、博大、巍然挺立于生活艰辛前,将一切人生的艰难和苦痛隐藏,用微笑照亮我们的童真。</p><p class="ql-block"><b> 青春时</b>,父亲是一堵墙。他固执、守旧、严肃,总是试图扭转我们年轻叛逆的人生轨迹。他的强权,或许曾经是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囚笼,我们的不安分,或许曾经深深地刺痛过他那颗坚强的心。</p><p class="ql-block"> <b>离家时</b>,父亲是一道背影。他孤单、消瘦、无助,他用思念延伸我们的人生之旅,用担忧调剂日日夜夜的守望时光,用梦境感知我们的每一次遭遇。</p><p class="ql-block"><b> 而立时</b>,父亲是一位导师。我们经历了一些世事沧桑,才逐渐明白了父亲皱纹里潜藏的哲理,双鬓中泛着时光的经历和人生的积淀。</p><p class="ql-block"> <b>不惑时</b>,父亲是一个顽童。他天真、可爱、罗嗦,他可能很少理会儿女对他的态度,而更在意隔代孙辈对他的情感互动,他要让自己的爱尽可能地延续。 </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父亲</b>,在我们成长的每段岁月,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唯一不变的,是这个世间至纯至真的爱。 这种爱,有时是温馨,他是想让我们幸福;有时是严肃,他是想给我们警醒;有时是刚毅,他是想让我们坚强;有时是沉默,他是想让我们自省;有时是残酷,他是想让我们自强;有时是无理,他是想让我们少走弯路;有时是无助,他殚精竭虑,也无能为力,因为每个人的路,都得自己走……</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父亲</b>,它是父亲的血液,流淌在我们的身体中,滋润我们一生;或许一生还不够,还要浇灌我们的下一代。即便是生命终止了,这父爱仍旧在延续。 当我们童真时,父亲强大;当我们年轻时,父亲却已经老去。我们缓慢强大的人生,是父亲快速衰竭的生命。 这苦难的轮回,每一次袭来,都会将我的内心灼伤。</p><p class="ql-block"><b> 这就是父亲</b>,他们是传递真爱的忠诚骑士,他们是最平凡的无名英雄! 虽说“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但是,身为儿女,我们应该早一点,更早一点感恩父爱,在父亲短暂的有生之年,来回报这份爱。这样,我们的人生,才问心无愧。让爱继续,让爱传递!</p><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23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海内存知己</p><p class="ql-block">图:海内存知己</p><p class="ql-block">音乐:LCL(电吹管-崔京浩的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