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民间故事,传民间文化

马振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神话故事《延长三宝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文/马振荣</span></p><p class="ql-block"> 据老辈人传说,在很早以前,陕西省延长县发现三处宝藏之地,酒井、油泉和石蜡烛。为了抢夺宝藏,引发了一段民间故事“延长三宝”,留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酒井。</p><p class="ql-block">位于延长县城东门外一山脚下,山泉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酒。喜欢喝酒的人来这里随便喝都无所谓。有一天中午,翠屏山上下来一个农夫,赶着一头耕牛。耕牛口喝难忍,喝了洒井里的酒后,醉倒在地上,再没醒来,化成了一座山。此山就是延长县城对面的“卧牛山”。由于历史久远,无据可考,只好听听神话故事罢了。这个井至今还在,但它流出的并不是酒,而是水。这个井里的水质比别的地方水井里的都好,所以,来到这里的人们都想喝上一口“酒井”里的水品尝品尝。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原来的酒哪儿去了?古人传说,是让“南蛮”们破坏了。南蛮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破坏呢?南蛮是南来的外乡人,和白蛇传里的法海大师一样,有本事,会法术,能捉神弄鬼,除妖避邪。在民间以讨饭为生,挨村挨户登门要饭吃,要水喝,要粮食。如果主人不给,就念咒语,施法术,弄的一家人遭大灾大难,不得安宁。这些野蛮人被当地人称之为南蛮。男人为蛮汉,女的叫蛮婆。所以,人们只要听到“南蛮来了!”,就都锁上门锁躲开了,如有躲不开的人家,也总是好言相劝的给点东西打发掉。就是这些南蛮,不知做了个什么法术,把酒井里的酒变没了,变成了现在的水井了。</p><p class="ql-block"> 油泉。</p><p class="ql-block">传说,在黑家堡的某处有一个油泉(地点不详)。油泉里流出的全是食用清油,可供人们做饭用。此事被南蛮知道后,南蛮为了破坏,蹲在油泉上大便一场,从此这口清油井,变成了臭油井,人们不再食用。根据现在学术界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古代民间文化水平底下,没有人知道石油的存在,所以蛮婆用了一个骗术忽悠老百姓,说是她们大便在油井里了,所以变成了臭油。其实在中国的河套地区,储藏着大量的石油,河套以西的石油储藏深度为几千米,不易露出。而在河套以东的石油储藏深度很浅,特别是延长石油储藏只有几十米或上百米深度,所以在黑家堡的一些山沟里的山泉水中的确能见到一些油花。这就是浅层石油渗透在地表水里溢出油花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四十年前的马家沟村木梨沟泉水中仍然出现。这种现象也许就是古人传说中的“油泉"。因为石油很臭,所以民间传说中的臭油就是石油。</p><p class="ql-block"> 延长县素有“中国石油之母”的美誉,堪称中国石油工业发祥地。根据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界碑简介:延长石油有文字记载,最早可上溯东汉时期,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年),沉括《梦溪笔谈》中,沈括首命石由之名,并记述曰:郎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既此也”,此物后必太行于世。光绪三十年间(一九零四年)十一月,清延命候补知县洪寅总为延长石油厂。光绪三十三年(一九零七年)九月,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始称延一井,后称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一九四四年五月,毛泽东亲笔为延长石油厂厂长提边区特等劳动模范。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诞生,开启了我国工业之先河。从此,延长石油不断发展壮大,孕育形成了埋头苦干的石油工人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石蜡烛。</p><p class="ql-block">位于黑家堡村井沟渠沟口石崖上。崖高约三十米,由两层石窝窝组成,上层由两个同等大小约五米的椭圆形石窝子并列组成,下层是一个约二十米大小的椭圆形石窝子,在这个大石窝子的上方正中央刻有一盏灯塔,灯塔约二尺高一尺宽。在石窝的下面是石块堆积成的烂水渠,其中一块大石头上有一个人坐过的印记,一块小石头上有一个马蹄子踪迹。相传,在古代,这里有两根石蜡烛,白天熄灭,晚上点亮,点亮后能照亮全延长县。后来被南蛮知道后,他们奇着马,来到这里取宝物,这块人坐过的石头是南蛮在此地取宝时坐下的印记,这块马蹄子踪迹是南蛮的马蹄踩下的痕迹。那么这里的石蜡烛到底是什么宝物呢?根据史学专家推测,这两根石蜡烛很有可能就是两根夜明珠,石英石。因为只有石英石才会白天熄灭,晩上点亮。因此,人们给此地起名为“石蜡烛湾"。</p><p class="ql-block"> 盘龙山。</p><p class="ql-block">位于黑家堡镇以西五公里地,延河以北,李家湾村以东。此山很像一条从北向南爬行的巨龙,有龙头、脖子、身子,俗称盘龙山。据说,皇帝知道延长境内有了酒井,油泉,石蜡烛后狂喜欢腾,曰:“此物贵也,天赐寡人,随手可得。”拔出令牌写上“随得县”。命吏者把此县址牌子插入李家湾山上。从此,此地改名“随得县"。为了扩大当地的地域环境,派遣草龙前去移山改河,改善当地的地域条件。草龙来到李家湾后,制定了治理方案。从黑家崖开始向河对岸拦河打坝,让延河水不再进入黑家堡,从桃李坪的南沟进入,到糜草洼沟里流出,这样黑家堡就有了发展的地城空间。草龙是一座会生长的大山,接着黑家崖开始向河对岸生长。就在草龙长到一半的时候,大山挡住了百姓的出路。老百姓白天劈山修路,到了晚上修好的路又重新长成了山。第二天又去重新修路,到了晚上修好的路又长成了山。经过几天修路以后,他们发现白天劈断的芦草根到了晩上就会愈合在一起了。百姓无奈,有一天中午,修路的民工睡在路边的树荫下歇凉,突然梦见两个神仙在谈话。一个说:“民工们把芦草根砍断了!”另一个神仙说:“刀劈斧砍都不怕,怕的是用冰草叶子割断了就麻烦了。”民工醒来以后,拔来一根冰草叶子,在芦草根上锯了几下。这时,芦草根断了,从芦草根里流出一股鲜红的血液,一直流向河中。到了第二天,工人们再去修路时,发现山体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又是一天中午休息的时间,工人们又睡在树影下午休,梦中又听到这两位神仙在对话。一个说:“工人们把血管砍断了,血都流到河里了。"另一个说:“没事,只要不用白狗舔食血液就行,怕的就是白狗舔食血液。”这话又被民工们听到了,民工们再去修路时,从家里带了一条白狗,然后又拔了一根冰草叶子,把芦草根割断后流出了血液,叫来白狗舔食。从此,草龙就死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山,人们取名“盘龙山”。</p><p class="ql-block"> 草龙死后,没有完成移山改河任务,这里也建不成县城了。晚上,来了一只狐狸把“随得县”址牌叼到了现在的榆林市绥德县。从此,这里就成了随得县。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随得县慢慢的变成了现在的绥德县,就这样“随得县”移在了榆林市,更名绥德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故事讲述人: 黑树林,马存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黑保全,黑明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故事整理:马振荣</span></p> <p class="ql-block">提示: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民间故事也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有真有假,有实有虚,有神有鬼也有人。民间故事的起源是以口头文字传承的,它的作者是全体古往今来的老百姓。有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版本,它也会失传。为了挖掘民间故事内涵,弘扬时代价值,我以文字的形式挖掘,整理,宣传,让民间故事传承永恒。(后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石蜡烛湾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讲述人:马存王,今年九十二岁(已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讲述人:黑保全(左),今年八十四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讲述人:黑明福(右),今年七十二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历马振荣,男,笔名全明。陕西延长县人,农民,一生爱好文学艺术。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散见于延长县文联,翠屏文学,龙风诗词刊,陕西农民诗歌网。现任延长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协会会员,龙风文学院九期诗词指导老师教官。并有获奖作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