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不忘故乡爱客乡

禾青

<h3>诗/山野逸翁<br>摄影/山野逸翁</h3> <h3>【创作缘起:刚搬来这里虽然已经近一年了,也经常出外散步,但大多在公寓附近和后面的中学操场,范围不大。近来,逐渐向外延伸,居然发现距离公寓不到300米的地方,竟有一户家庭养马场。虽然近,但因为路径不顺,以前竟未发现。后又在稍远些的地方又发现了一家,比这家规模还大,不但有马还有牛、羊,以马为主。再往前走,又发现一户养羊的,濒临110公路,羊栏在院子内,门外沿公路是一块长条形草地,早晨放出,羊在草地悠闲吃草,晚上赶回羊栏。养只不多,大概有六七只,都是肥大壮硕的绵羊。</h3> <h3>我出生在冀中平原一个小村庄,童年是在老家长大的。对土地、庄稼、家畜有着特殊的感情。见到这些牲畜,顿时把我带回到儿时岁月。不过,农家大牲畜主要羊骡、驴、牛,用其拉车、拉犁、拉耧、拉礅子、拉水车、拉磨……进行耕地、播种、浇地、打场、运输、米面加工……等等,一般不养马,估计因为一是太贵,一般人家买不起,二是干农活不如骡驴牛给力。</h3> <h3>  我十多岁离开农村,一直住在大城市。但故乡和回归自然的情结一直埋藏在心底,无法抹去。如今虽然已是耄耋之年,见到这些与农业、农村、乡野、田园有关的景物和动物,依然有一种莫名地抑制不住地激动和喜悦。有感而成这首小诗。</h3> <h3>【七律】<br>  <br>出自农家爱谷香,炊烟入梦绕残阳。<br>醉时不见青丝老,醒后方觉两鬓苍。<br>欲效陶翁归梓野,羁留异域断楫樯。<br>羊肥马壮桃源境,不忘故乡爱客乡。</h3> <h3>【首联:出自农家爱谷香,炊烟入梦绕残阳。<br>  我在“创作缘起”中已经说了,我来自农村,对农村、旷野、大自然有特别的感情。虽然离开老家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始终觉得自己不是城市的,而是农村的老孩子,有驱之不散的乡野情结。残阳是即将降落的太阳,也就是黄昏。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h3> <h3>【颌联:醉时不见青丝老,醒后方觉两鬓苍<br>  日月如梭,人生易老。离开农村老家已经半个多世纪,觉得犹如昨日,然而,两鬓苍然如雪。醉时之醉,不一定是酒醉,或许是心醉,总觉得还年轻,甚至觉得还停留在农村时的孩童心态。但“谁道人生不在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只是自我安慰而已。岁月无情,岂能再少?鬓发霜染,皱纹上脸,已不可逆转。关键是心理上要有一个健康乐观向上年轻的心态,老而快乐地活着。</h3> <h3>【颌联:欲效陶翁归梓野,羁留异域断楫樯.<br>  陶翁,就是那个写《归去来兮》辞、在东篱下采菊,悠然眺望南山的陶潜陶渊明老先生。我是他的铁粉,敬慕他不迷恋繁华,崇尚自然、回归乡野、闲适恬淡、悠然自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何其洒脱飘逸!然而,生活有诸多的不如意,诸多的意想不到。我不但没有回归渴望已久的乡野,融入渴望已久的大自然,反而客居异地,又遇到肆虐全球的疫情,羁留而不可归。心中怅怅,可想而知。梓野,故乡的田野。</h3> <h3>【尾联:羊肥马壮桃源境,不忘故乡爱客乡,<br>  桃源,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就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这是陶老先生杜撰的现今不可能存在的乌托邦。但崇尚自然,追求与世无争、自由而古朴闲适的生活,则是不少人崇慕和向往的。我在农村时才刚刚解放,乡村还是质朴的原生态,百姓都淳朴敦厚,与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颇有几分相似。</h3> <h3>后随着大规模现代化建设,质朴的原生态几乎已荡然无存。这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哀。我向往质朴,向往原生态,最大的愿望就是:走进自然,享受安适和恬静。</h3> <h3>万万没有想到,我居住的地方不但有原生态的林莽、草地,而且还有养马、养羊的“畜牧”户。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建筑和高速路上的车水马龙,你一定会误以为自己闯进了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我注视着高大茂密林莽、碧绿如茵的草地、悠闲吃草的羊和奋蹄扬鬃、壮硕健美的骏马,不由想起我的故乡——冀中平原上那个永不忘怀的小村子,恍惚中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我的乡思乡愁因此而得到了消解和抚慰。我爱这里。月是故乡明,我更爱我的家乡,那里是我的根,有我的祖茔和根脉。无论我走到哪里,即便远在天涯海角,故乡永远在我心中,是谁都抹不去的!这首小诗是我的真实想法。<br>  <br> (2022/6/12上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