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梁圪坨村西承方山灵脉,东俯沁河圣水,北望端氏,南眺润城,山环水绕,钟灵毓秀,瑞接南山,紫气东来。古村不知创建于何年,但本村有明万历三年三教庙碑刻记载:"梁坨村又名儒坨村,旧有也,庙因年久失修,风雨斑驳摇摇欲坠,至风脉受损,人神不安,故商议义筹重修以慰藉神灵使吾村民安居乐业……″;七十年代末,村后砖窑场下土方挖掘出三座古墓,古墓皆为三层楼式垂直分布;可见在一垂直地点出现三层古墓的久远年代!村北二里许有山,名曰寨圪堆,山体突兀雄威,孤峰独立,三面深谷,急水环绕,一条古道沿北岭坡而上,在塔街圪腰处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站于山顶极目辽望,北望长平老马岭,南达润城砥洎城,视域辽阔,宜守难攻。与长平之战中秦白起武安城东西对峙,临河呼应,势之犄角,鼓角相闻,为秦白起《长平之战》中重要的军事堡垒。</p> <p class="ql-block">一个地方的兴盛与繁荣离不开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支撑,梁圪坨村早在明清时期就己经人口鼎盛、非常繁华了,那个年代便建起了玉皇庙、三教庙、镇山林、财神阁,龙王庙,便有了书房院、當铺房、粮油店,姓氏全部梁姓。清朝中前期才有牛姓、赵姓、出现,其刘姓、王姓及卫姓等在清末相继迁来。在塔街、后昌院和南昌院遗址中发现过大量的淘具器皿,砖石瓦片。</p> <p class="ql-block">那时便形成了八街十四院;八街为:塔街、后街、上街、下街、白土街、黑子街、南街、当街。十四院为:后昌院、南昌院、后庙底院、上头院、后窑院、岩上院、赵家院、牛家院、刘家院、王家院、街院、书房院、下头院、新院。其中,后庙底院戒备森严、规格最高,分上下两院、皆为四大八小、五个天井。两院互通,内有碾磨、外有前后两门,两门关闭,插翅难入。防御坚固,宜守难攻。形成堡垒。</p> <p class="ql-block">这是梁氏的图腾</p><p class="ql-block">梁氏的"梁″字,源于嬴姓,出自帝颛顼孙伯益之裔的封地夏阳梁山,属于以国名为氏。最早与水工建筑营造有密切关系,"梁″是流水小桥,也是捕魚的坝堰。自古有"无梁不成山″之说。</p> <p class="ql-block">梁圪坨村以梁姓为主,其祖先在陕西韩城。全国梁姓约1100余万,现集中分布于两广地区及四川、山东、河南、河北四省,其广东、广西占53%,四川、山东、河南、河北四省占17%,2013年百家姓排名中于22位。但这些地方的人许多都是从梁圪坨走出去的,前些年山东、河南两省常有人回来寻亲认祖。</p> <p class="ql-block"> 一个渊源古老的村庄、一个历史深厚的村庄、一个文化沉淀的村庄,在一个煤炭工业无序发展、乱挖滥采泛滥成灾的时代,开始沉陷、断裂、痛苦呻吟,出现水资源严重溃泛、人畜难以生存、人们无耐迁徒流失的局面。在官商勾结、个人资本私屯积累、集体资源遭受掠夺、强行拆迁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在强大的现代化机械面前显得弱不经风、不堪一击、轰然倒塌,永远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在中国版图中彻底消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