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12日晚,迎着清爽的初夏凉风,蔡辉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线参加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工作室小学教研基地第六场培训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主题:一是四位老师受邀分享关于小数的教学设计。二是各位专家、老师针对教学设计以及老师们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p> <p class="ql-block"> 来自东莞市东城第五小学教研基地的宋梦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HPM视角下“小数意义”教学案例分享,她从中国和西方产生小数的不同来源出发,依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设定了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类推二位小数、归纳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和整数的联系的教学环节,主要解决为什么变成小数和怎样变成小数这两个主要问题。</p> <p class="ql-block"> 来自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教研基地的熊瑞清老师从新课标中关于数学分化的内容出发,从对中西方小数的发展为起点,为我们展示了尚在思考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将古代词语丝毫、毫厘、忽然的产生与数学教学相融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解。</p> <p class="ql-block"> 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教科院附属小学教研基地的步鲁静老师从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困惑和老师思考的两个重要问题入手,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分别是借助人民币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借助长度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意义、借助图形进一步感悟一位小数的意义。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告诉我们小数的本质在于“位值计数法”的拓展,小数是将个、十、百、千等不断扩大的位值计数方式,朝着不断缩 小的方向加以延伸,使之成为更为完善的一种位值计数制度。</p> <p class="ql-block"> 来自杭州市桐庐分水实验小学教研基地的徐炎校长从单元整合出发,分析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初步认识和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理清两节课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重构,设计了小数的产生、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探究、巩固练习四个教学环节。四位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对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意义这两节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潘丽云教授对四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该重点让孩子看到0.1中的10,小数中的十进关系如何能让孩子清晰的看出来,这是应该思考的地方,中国的数是数出来的,把10个0.1就是1想办法让孩子数出来更为重要。让孩子可以自己概括出分数是如何变成小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学生的。她强调,可以借鉴中国小数的历史发展运用到数学课堂上,虽然中国历史上没有小数的形,但是一直都有小数的魂。古代的人们虽然生活中没有很多细分的必要,所以小数的运用不多,但进行现代社会,需要设定一些情境,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必要性。她还希望老师们在做小数历史的相关介绍时,不是点缀,而应是真正的渗透,应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数学史走进学生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学习都收获满满,专家老师们对数学思的思考让历史栩栩如生,也让数学温暖有生命。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变的更加聪明;还有人说数学能使人的思维更加严密,如果两都结合起来,定能培养出精明强干的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