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回忆录

马平安

<p class="ql-block">热土(三十四)</p><p class="ql-block"> 《重返陕北》</p> <p class="ql-block">  重返陕北的想法确定后,感觉日子过得特别快,妈妈和妹妹每天都在忙着为我准备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国民经济匮乏,物质相当短缺,买什么东西都要购货本儿按人口凭票供应。全家人知道陕北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为此,他们平时生活很节俭,把节省下来的大米、挂面、白糖、发酵粉、花椒、大料、酱油膏都给我买好了。光粮食就装了满满两大提包。</p><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把提包的带子拽折了,爸爸还特意买来了行李绳帮我把提包捆好。同时给我做了两个铁罐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肉票全都买了肥肉,炼成油装了满满两罐子。</p><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天热变质,爸爸还在大油里面放了些盐和花椒大料。妈妈给我买了秋衣秋裤、背心短裤,连袜子全都想到了。</p><p class="ql-block"> 细心的妹妹用她平时攒的零花钱给我买了香皂、肥皂、牙膏、洗衣粉。</p><p class="ql-block"> 望着妈妈脸上新添的皱纹,我心酸地说:“爸、妈我这次回去不同于去年的集体行动。上次我们出行是专车,一站式服务。沿途每一个环节都是军事化,不管到哪儿都有专人负责接送,不用我们自己操一点儿心。这次回去就不同了,一路上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处理,进站、出站所有的行李都要自己拿着。不要给我带太多的东西了,免得路上不方便。”</p><p class="ql-block"> 爸爸看了看我,他心里明白我是想用这种说法少带走点儿东西,留给他们吃。妈妈倒是听信了我的话,看着地上的一堆东西皱着眉头喃喃地说:“这可怎么办啊,路上可别把儿子压坏了。”</p><p class="ql-block"> 爸爸看了妈妈一眼,说道:“你看平安那身体,别说这几个包了,就是再添点儿也没问题。一会儿我把那两个提包用绳子连在一起,走时往肩膀上一扛,又轻松又省力。其它的东西左右手分别提着,走起来还能保持平衡,你就别瞎操心了。”</p><p class="ql-block"> 看着爸爸、妈妈那股子操心劲儿,我不禁想起百姓口中的一句口头禅“儿行千里母担忧,一生甘愿做马牛。”</p><p class="ql-block"> 回京探亲不知不觉住了近五个月的时间,马上就要走了,那种难舍难离的感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妈妈整天为我忙这忙那,白天累得吃不好饭,晚上望着屋顶睡不着觉。</p><p class="ql-block"> 看着妈妈一天天地消瘦了,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难过。按理说临走之前我应该和安娜道个别,可是总觉得无法当面对她开口。我们从小习惯了用心说话,无论遇到什么事凭感觉就能猜出对方在想什么。对于我这次的不辞而别,她能理解我内心的酸楚吗?让我无颜相对的还有玉森表弟。</p><p class="ql-block"> 他为了让我能够离开那个愁吃愁喝的穷山沟费尽了心思。那个曾经在内蒙古大草原、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乌兰花公社、保力兔大队只留下过名字,却从来没见过人影的我,在重返陕北之前怀着内疚的心情去姥姥家和亲人们道别。</p><p class="ql-block"> 当他们得知我改变了迁往内蒙古的决定时,大家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纷纷安慰着我。姥爷首先对我说:“你先回去,等以后做通了你爸爸的思想工作再去也不迟。”</p> <p class="ql-block">  回京探亲期间,我和关玉森,关玉民两兄弟一起游览故宫时合影留念。左起:关玉森,作者,关玉民。</p> <p class="ql-block">  舅舅、舅妈也在一旁劝慰我不要太伤心了。玉森走到我的面前把他准备带回内蒙古的《农村医疗手册》递到我的手里说:“哥,这本医疗手册很实用,你们那里看病不方便,你拿上用吧。”</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本书当时很受知青欢迎,书店里只要一到货,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我心里十分清楚玉森他们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离医院卫生所比我还要远,更需要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哥儿俩你推我让地争执起来,姥姥在一旁看着我们相互谦让的样子,笑着说道:“平安,这是玉森对你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过两天让玉森再买一本去。”</p><p class="ql-block"> 我接过那本厚厚的书,翻开书皮只见在首页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写着——送给平安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远隔千山万水,却永远心连心。弟:玉森。</p><p class="ql-block"> 看到封页上的墨迹,我紧紧地握住玉森的手,默默地将那至真至爱的情谊收藏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初,我和孙哥在耀华家商量出行的具体时间和路线,从地图上看,在到达西安之前大约120公里的地界是华阴县,著名的西岳华山就在这个地区。它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母亲河(黄河),南依秦岭,是一座花岗岩山,海拔2154.9米,是国家级名胜景区。著名电影《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我们决定在这里下车,浏览一下这座以陡峭险峻而著称的壮丽奇观。为了躲避粮荒,一晃在京城住了几个月的时间。明明是参加工作了,然而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却连往返的路费都没挣够。外出办事时依然像小时候那样在家长面前手心向上,那种滋味真让人觉得难受。为了节省点儿盘缠,我们哥儿仨决定少买一张车票。出发的时间到了,那一夜全家人谁也没有睡好,不知这一走又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再回来。眼看着爸爸、妈妈一天天的见老,我不但没有给他们一点儿帮助,相反却在精神上和经济上给他们带来了痛苦与负担。我这一走家里所有的琐事就全靠妹妹去做了,想到这儿,心里无比的难受。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满天的星星,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酸楚。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用牙齿紧咬着下嘴唇。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此时我的情感有如脱缰的野马、顺风的船,停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一滴一滴地流到了枕头上。</p> <p class="ql-block">  我和耀华还有孙哥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在北京站大钟下面集合,见面后凭着车票买了张站台票,随着人群挤进了车站。</p><p class="ql-block"> 车站上的人很多,南来北往的人流里大多数是插队的知青。此时在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到当初集体离开北京时,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气儿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五成群、扛着包袱、提着行李的“伞兵旅”了。</p><p class="ql-block"> 车上的人很多,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着自己的座位,纷纷抢占着放行李的位置,我们找到座位安顿好行李后心里踏实了。</p><p class="ql-block"> 车厢里震耳欲聋的嘈杂声响成一片,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有的人甚至钻到了座位下面,离发车的时间越来越近,此时送人的忙着下车,还没有找到座位的人在过道上挤来挤去,车厢里简直乱成了一锅粥,那阵势如同大串联时一样没有一点儿秩序。</p> <p class="ql-block"> 我心中暗喜,人越多查票的难度越大,容易蒙混过去。我坐在靠车窗的位置,看到站台上一辆卖货的车上摆着几只烧鸡,于是大声地朝售货员喊道:“同志,给我来只烧鸡,要大点儿的。”“两块五,拿钱吧。</p> <p class="ql-block">  售货员接过我手里的钱,迅速地将一只烧鸡塞在了我的手里。</p><p class="ql-block"> “还要别的吗?”</p><p class="ql-block"> “有啤酒吗?来三瓶。”</p><p class="ql-block"> “一块五。”</p><p class="ql-block"> 我连忙把钱递到售货员的手里。</p><p class="ql-block"> “买这么多啤酒干什么呀?”</p><p class="ql-block"> 耀华见我一个劲儿地忙活,笑着问我。我用眼睛向车厢里扫了一眼,笑着对他说道:“瞧瞧这些人,不预备点儿稀的一会儿还不得渴死啊。”</p><p class="ql-block"> “哈哈,高,你真高!”</p><p class="ql-block"> 随着列车汽笛的一声长鸣,站台上的人们和车厢里的人相互挥舞着手,恋恋不舍地告别。</p><p class="ql-block"> 列车慢慢地驶出了站台,车厢里逐渐恢复了平静。我们坐的是直快列车,凡是地县级的车站都要停车,旅客上下车比较频繁,无论是出差的还是探亲的,每个人带的行李都不少,车厢内就连洗手池和车厢两边的连接处全都站满了人,想去卫生间方便一下的旅客,在车厢的走廊里排着长队。</p><p class="ql-block"> 由于旅客太多,地上堆满了杂物,车厢内的各种污浊气味混合在一起令人难以忍受。</p><p class="ql-block"> 我们哥儿仨因为只有两个座位,不时地轮换着坐会儿。列车快到石家庄的时候餐厅的服务员一边吆喝着,一边艰难地推着车子为旅客送饭。看着他们那满头的大汗,我体味着他们“为人民服务”所付出的辛苦。</p><p class="ql-block"> 由于旅客严重超员,车厢里供水非常紧张,每到一个大站所加的水用不了多一会儿就没有了,人们默默地忍受着饥渴的折磨,从家里带来的那点儿水早就喝完了。</p><p class="ql-block"> 车过了郑州以后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坐在椅子上直了直腰,舒展了一下疲惫的身体。烦闷中我忽然想起在站台上买的那几瓶啤酒和一只烧鸡,立刻兴奋起来。我急忙从座位下面的背包里取出啤酒和烧鸡,迫不及待地打开瓶盖递到耀华和孙哥的手里,一边对着瓶嘴“咕咚、咕咚”喝着啤酒,一边笑眯眯地吃着手撕鸡肉,我们全然忘却了车厢内的那种污浊气味。</p> <p class="ql-block">  天亮之后,车厢里传出列车员报站的声音:“旅客同志们请注意,列车前方到站华山车站,去往华山的旅客请做好下车准备。”</p><p class="ql-block"> 听到广播后,我们哥儿仨急忙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华山站是个小站,下车的人不多,站台两侧没有围墙。远远的看见候车室旁边有一个豁口,一位穿着铁路制服的人手里拿着把钳子在那验票呢。</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带的行李太多,尽管站台上没有围墙,我们也只能从那个临时检票口出去。我悄悄地对耀华说道:“你和孙哥在前面先走,到了出站口就和检票员说,票在后面的人手里呢,出站后你们赶紧走,不管我这边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回来。”</p><p class="ql-block"> “那能行吗?”</p><p class="ql-block"> “没问题,你们俩快点儿走吧,等人都出站了这招就不灵了。”</p><p class="ql-block"> 哥儿俩一听只得硬着头皮朝检票口走去,我故意放慢了脚步和他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眼瞅着他们就要到检票口了,只见耀华主动上前和检票员说着什么,检票员闻声朝我这边张望着,我一见连忙举起手中的车票,向那个检票员喊道:“票在这呢!”</p><p class="ql-block"> 检票员一看,轻松地放过了他们俩个人。此时,我心中暗喜,故意放慢了脚下的步伐。脑海里浮现出电影《三进山城》中刘连长那机智勇敢的神态,没想到今天让我在这儿效仿了一把,我大大方方地迎着检票员走去。</p><p class="ql-block"> “票呢?”</p><p class="ql-block"> “在这儿呢。”</p><p class="ql-block"> 我连忙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两张车票,递到了检票员的手里。检票员一见,立刻严肃地问道:“还差一张呢?”</p><p class="ql-block"> “不差呀!大哥,我们一起来的就俩人啊!我和前面那个高个子,就是刚才和您说话的那个。”</p><p class="ql-block"> “我明明看见他身边还有一个人哪。”</p><p class="ql-block"> “您说的是哪个呀?我怎么没见着啊!”</p><p class="ql-block"> 检票员抬起头无奈地朝车站外面张望着,只见马路两侧的小店生意兴隆,南来北往的行人拥挤不堪,他想寻觅的那两个身影早已经消失在人流中了。</p><p class="ql-block"> 检票员懊丧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叨咕着:“这帮插队的孩子也怪可怜的,走吧,今天又溜走了一个。”</p><p class="ql-block"> 我不紧不慢地背起行李,手里拎着提包,心里美滋滋地追赶耀华他们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为了早点儿把沉重的行李放下,同时也为了去西安时上车方便,我们选择了一家离车站较近的旅馆住下。</p><p class="ql-block"> 旅馆的设施十分简陋,屋子里摆放着三张单人木板床。靠墙边还有一张三屉桌、一把椅子和一个脸盆架子。床上的褥子很薄,坐在上面感觉硬梆梆的。我顺手打开那床小花被子,发现原本白色的被头已被头油染成了黑灰色,我用手抖落着残留在被子上的毛发,查找着被缝里是否藏有虱子。</p><p class="ql-block"> “你还真仔细啊,差不多得了,这地方你还想干净啊!抖落抖落只要被窝里没藏着老鼠就行啦!哈哈……”</p><p class="ql-block"> 耀华冲我边说边笑。“别瞅了,哪家旅馆都一个德行,看看门锁能不能用那才是真格的呢。早年这一带土匪很多,人的习性很野,三句话不沾边出手就动刀子。”</p><p class="ql-block"> 孙哥一边说,一边眨着眼睛看着我和耀华。</p><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严重吗?”</p><p class="ql-block"> “唉,甭管是真是假了,我们到这儿的目地是为爬山玩来了,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句话叫做‘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只要别骑在咱头上拉屎,能忍就得忍着。”</p><p class="ql-block"> “孙哥说得对,把钱分散着放。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贼少不了。”</p><p class="ql-block"> “有道理,小心没大错。”</p><p class="ql-block"> 我一边搭着话,一边把剩余的钱分别藏在内衣和外套三四个兜里。</p><p class="ql-block"> 旅社安排好以后,我们走进一家小饭馆准备吃饱了肚子就去爬山。耀华从烟盒里取出一支恒大牌香烟,递到了店小二的手里,笑着对他说道:“兄弟,去华山怎么走啊?我们对这里不熟悉,请多指点。”</p><p class="ql-block"> “呦,好烟,谢谢啦!”</p><p class="ql-block"> 小伙计接过香烟乐得合不拢嘴,他把烟卷儿放在鼻孔上闻了闻,然后拿在手上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标牌,然后将烟卷夹在了耳朵上。</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对他很尊重,他不但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去华山的路线,同时还一再嘱咐我们出门在外千万别惹事,买东西还了价,就得买。不想买千万别讨价还价,不然的话就得闹纠纷,这儿的人打起架来不要命,连当地的警察都怵三分。哥几个一听心里算是有了底,连声向店小二道谢。</p><p class="ql-block"> 我们吃完饭又把随身携带的水壶灌满了水,还买了几个火烧放在挎包里,留着路上充饥用。一切准备停当后我们按照店小二所指的方向朝华山走去。</p> <p class="ql-block">  华山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它之所以著名不仅是源于它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地形险要,解放初期上演的剿匪影片《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据古书《尚书。禹贡》篇中记载,最初华山叫做“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是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为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p><p class="ql-block"> 它由五个山峰组成,即中锋(也称玉女峰)、东峰(也称朝阳峰)、西峰(也称莲花峰)、南峰(也称落雁峰)、北峰(也称五云峰)。远望主峰形状如同金元宝,与周边环绕的几个小峰连在一起,翘首远望酷似莲荷,十分绚丽壮观。</p><p class="ql-block"> 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以西,所以那时华山不再称“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才又恢复了“西岳”的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刘秀在位的时候,华山脚下兴建了西岳庙,后称“玉泉院”。曾经有“陕西故宫”和“五岳第一庙”之称,是五岳之中建造最早和面积最大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56位皇帝到此巡游或是举行过祭祀活动。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尚书》中记载,华山是“轩 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中记载,皇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登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顶峰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的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由此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崎岖不平的石子路,来到了位于华山脚下的玉泉院(即西岳庙)。由于年久失修,尤其是文革期间,经过全国各地一拨拨造反派的洗劫之后,整个寺院已然面目皆非。唯有从地面上残留的基石断壁、翠柏与围栏之中,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推测当年的辉煌了。顺着山道往上走,由于春节前下的那场大雪,山上的气候显得十分寒冷。尤其是终日不见阳光的地方积雪不化。石板路上堆积着厚厚的雪,脚踩在上面以后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我们小心翼翼地往上攀登,偶尔停下来欣赏一下山间路边的奇峰险石,品味着历代名人墨客在险峰奇石上留下的光采绝伦的诗词墨宝。自汉代杨宝、杨震到明清的冯从吾、顾炎盛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p><p class="ql-block"> 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对于华山自然风光的赞美诗文碑刻随处可见,数不胜数,不下千余篇之多。华山不仅以其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而称雄于五岳之首。</p><p class="ql-block"> 而且历代皇帝还大量投入人力物力,依山建造了众多的道观、院落以及亭阁。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山峰秀丽奇石又形象各异,有的像韩湘子赶牛,有的像金蟾戏龟,还有的像白蛇遭难,总之奇石无数怪异连篇。再加上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与古柏相映,真是妙趣横生,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为此,华山自古以来,引起了普天之下无数的勇敢者、旅游爱好者的兴趣。面对非同一般的奇险,激发了人们的勇气与智慧,他们不畏险阻地进行攀登。使得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祖国大好山川的雄伟壮观与奇特的美丽景象。</p><p class="ql-block"> 越往山上走人越少,路越险、风越大、积雪越厚。眼瞅着前面的山道上走过来一个人,头上带着皮帽子,围巾缠着脖子,背上背着一个专业的旅行包,手上带着厚厚的棉手套拄着一根木棍,给人一种专业登山的感觉。来人挺热情,主动地向我们打着招呼:“别往上走了,前面没有路了,地面上全是雪路滑得很,太危险了!”</p> <p class="ql-block">  “哦,谢谢了,兄弟。”</p><p class="ql-block"> “别客气,大家出来就是为了高兴,要是出了事儿就不值得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甘心地继续追问着:“在你前面还有人吗?”</p><p class="ql-block"> “没了,前面已经没有脚印了。”</p><p class="ql-block"> 耀华又追问了一句:“那你是从哪往下走的啊!”</p><p class="ql-block"> “前面有一个残缺不全的观,里面有一个道人,是他劝我不要再往上走了,据他讲,华山这个地方每年都有人被山神爷吃了,要么就是掉到山涧里喂了山鹰或是狼。”</p><p class="ql-block"> 来人一边说着,一边从我们身边走了过去。孙哥冲着那人的后背喊着:“往上再走多远就到你说的那个道观啦?”</p><p class="ql-block"> “没有多远啦,你们要是再往上走的话,千万可得小心点儿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越往上走路越滑了。”</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咱们还上吗?”孙哥望着我和耀华说着。</p><p class="ql-block"> 我抬起头望着头顶上的奇峰怪石有如一只凶猛的野兽,好像随时都有吞噬我们的可能一样。看来这次登上顶峰的愿望是要落空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哥儿仨是要好的兄弟,要是再往上走,万一谁要是有什么闪失的话,那将会酿成终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儿,我心里感觉到一种莫大的遗憾。为了达到心理平衡,我对他们哥俩说道:“反正离前面的观也不远了,咱们也爬到那看看去,然后再返回你们看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耀华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道:“你是不是觉得有人比咱们爬得高,心里不平衡啊?”</p><p class="ql-block"> “你真不愧是我的兄弟,我怎么想的不用说,你就知道。”</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我们继续往上走,山上的风越来越硬顺着领口往脖子里面钻,我急忙将扣子系好。</p><p class="ql-block"> 路很滑,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地上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挪着。在一个山道拐弯的地方我们看见了几间房子,从房顶上的烟囱里飘出一缕缕的青烟。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兴冲冲地走到了房子的跟前。</p><p class="ql-block"> 靠近山道最外面的那间房子整面山墙都没有了,不知是天灾造成的还是人为破坏的,屋子里陈旧的摆设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们的脚步声惊动了屋里的主人,不大的工夫从里屋走出一位道士。他身体虽然干瘦但是看上去却很结实,四十来岁中等身材,上身穿一件灰色半长的布衣,下身穿着黑色裤子,头顶上盘着一个发髻,脚上穿着一双黑色布靴子。恭恭敬敬地对我们说道:“路这么滑几位施主还来爬山,好身体啊!请进屋喝点热水暖和暖和吧!”</p><p class="ql-block"> 见到眼前这位道人如此热情,我的心里顿生敬佩之情。心想到底是出家人啊,说起话来彬彬有礼,让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当这位道士向我们施礼时,我下意识地急忙双手抱拳向他还礼致谢。我的举止一下子引起了道士的注意,在他那平和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丝惊异,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刚才自己怎么会做出如此的举动。</p><p class="ql-block"> 看来入乡随俗,环境造人的确是有其道理啊!通过简单的会话,我得知这位道士从小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背井离乡,沿途讨饭被观里的师傅搭救,从此遁入道家之门。</p><p class="ql-block"> 他得知我们此行是以旅游为目地时,好心地劝道:“眼下山上的积雪未化,沿途山道陡峭不宜上去,防止摔伤。”</p><p class="ql-block"> 我望着他那慈眉善目的样子,自言自语地说道:“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望着我微笑着说道:“看你这后生举止有礼,恕我倚老卖老有几句话相送与你。”我一听连忙起身道谢。</p><p class="ql-block"> 道士说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p><p class="ql-block"> 对于道士的一番话,当时我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于是我便将其牢牢地记在心里,并且以此督促自己作为一生当中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原本设计得完美无缺的返程计划,没想到由于天公不作美,而让我们未能如愿以偿地登上华山顶峰,浏览它的全貌。</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个人带着心中的遗憾,踏着山上的积雪小心翼翼地回到旅社,取出行李直奔华山车站,坐上了去往西安的火车。</p> <p class="ql-block">  西安这座城市是西北五省最大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它是一个充满神奇和活力的地方,当你走近它的时候,你会为它那博大完美的历史遗存所惊叹。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p><p class="ql-block"> 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全省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百多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十余处,古遗址千余处,文物景点儿万余个。</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p><p class="ql-block">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另外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里,收藏着明代石碑三千多块。</p><p class="ql-block"> 而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典籍的地方,便是名扬中外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  大雁塔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西安市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p><p class="ql-block"> 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凭栏远眺气势雄伟,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公元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p><p class="ql-block"> 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身上的盘缠有限,没有能力去光顾古人留下的那么多珍贵遗迹。面对现实我们只能把遗憾暂且留在心里,日后择机再弥补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西安车站买好了次日去铜川的火车票以后,同时把铜川去延安方向的汽车票钱留足了,此刻手头上只剩些毛票了,哥儿仨见状不由得笑了起来,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做“穷欢乐,富忧愁。”</p><p class="ql-block"> 面对囊中羞涩的尴尬,我对两位哥哥说道:“钱多吃点儿好的,钱少吃点儿孬的。”</p><p class="ql-block"> “对,吃不起炒菜,来碗面条还是富富有余。”</p><p class="ql-block"> 耀华接着孙哥的话茬说道:“咱们再穷也比要饭的强,哈哈…</p> <p class="ql-block">  车站的广场上挤满了人,候车的旅客席地而坐,进出站的旅客拥挤不堪,人群中毫无顾忌地往地上抛弃果皮、废纸,随地吐痰的现象举目可见。</p><p class="ql-block"> 三五成群的乞丐尾随在来往的行人身边伸出黑黢黢的脏手乞讨着,让人在尴尬与怜悯中感到了一种悲哀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饥饿的肚子催促着我们来到车站对面一家大众饭馆,只见几个披头散发浑身污渍的残疾人跪在门口,伸着两只脏兮兮的手向进出餐馆的顾客又是磕头又是作揖。面对眼前这种凄凉悲惨的景象简直让人无法理解,无法从感情上接受。</p><p class="ql-block"> 进门后左手是开票的柜台,凡是来餐馆吃饭的顾客甭管吃什么都得先站在这儿排队买票,然后再进屋找座等着叫号领取饭菜。</p><p class="ql-block"> “点什么菜,说话。”</p><p class="ql-block"> 柜台里面一个梳着长辫子的女人,瞪着两只死羊眼,像个泥胎似地坐在椅子上撇着烧饼厚的嘴唇没好气地冲我喊着。</p><p class="ql-block"> 听到她那不耐烦的喊声,透过那个酷似城门洞似的开票窗口 我急忙朝着那张好像刚刚死了老公的胖脸说道:“三碗汤面,六个火烧。”</p><p class="ql-block"> 屋子里放着十来张方桌,每张桌上摆着两个白瓷碗,一个碗里装着咸盐,一个碗里装着干辣椒面。桌子的四周放着可以容两个人坐的长条凳,靠墙角的地方立着一个洗手盆,白色的瓷盆边上沾满了油泥,盆的角上放着一个塑料盒,里面装的洗衣粉是供顾客洗手用的。</p><p class="ql-block"> 操作间和餐厅之间的墙上开了一个方口,顾客买好餐票以后等着叫号,叫到谁,谁就到这个口上去取。</p><p class="ql-block"> 用餐的人不多,要饭的乞丐倒是不少。一个个像老鼠似地窜进饭馆机警地躲闪着服务员的监视呵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餐桌上的残羹盛饭,择机用手抓起来就吃。其中两个八九岁的小乞丐,为了讨服务员的喜欢,一边笑嘻嘻地帮着服务员收拾餐桌上的碗碟,一边趁机将碗碟中剩下的残羹剩饭往嘴里扒拉着。</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发现前面餐桌上的两个人,他们像猴子似地蹲在凳子上,手里端着一碗饸饹面,一边吃一边和旁边的同伙儿谝闲传(聊天)。</p><p class="ql-block"> 这个奇怪的现象让我们哥儿仨感到十分好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到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滑稽的举动。</p><p class="ql-block"> 我旁边的一位长者看了看我,问道:“你们是北京来的插队学生吧?”</p><p class="ql-block"> “是的,大叔。”</p><p class="ql-block"> “难怪你们会觉得这么好笑呢! 你们恐怕还没听说过咱‘陕西的十大怪’吧?你们看到的这种怪现象,就是人们相传的‘陕西十大怪’里的一怪,叫做——‘板凳不坐蹲起来’。”</p><p class="ql-block"> “哈哈…,还有这种事儿哪?真逗!您能给我们讲讲都有哪十怪吗?”</p><p class="ql-block"> 我聚精会神地望着他,迫不及待地向这位长者求教着。</p><p class="ql-block"> 他见我们哥儿仨这么感兴致,于是耸了耸肩膀慢条斯理地说道:“面条像腰带、烙饼像锅盖、辣子是道菜、窗纸贴在外、毛巾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凳子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石块、唱戏吼起来。”</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真够逗的。”</p><p class="ql-block"> 他的一席话,笑得我们哥儿仨把心中积蓄的郁闷以及旅途上的疲劳,瞬间全都忘得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 我感悟着关中大地上的风土人情,体会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经。</p> <p class="ql-block">  告别西安以后,我们坐上了去铜川的列车,继续往第二故乡——富县前进。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南距西安市区六十公里,北距“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陵七十公里。</p><p class="ql-block"> 铜川是解放后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以煤炭、建材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从铜川下车后往延安方向走,就不通火车了。为了节省点儿盘缠,一到铜川车站我们就急着往长途汽车站走,买好了次日到茶坊的汽车票以后悬着的一颗心踏实多了。</p><p class="ql-block"> 初春的季节天气依然感觉有些寒冷,我们穿着厚厚的冬装,一路上肩上扛着、手里提着沉重的行李包,不一会儿头上就冒出了汗珠。我看到孙哥累得直咬牙,于是建议在路边稍作小憩。</p><p class="ql-block"> 我们摘下厚厚的羊剪绒帽子,头上的热气遇到寒冷的空气变成了缕缕的白烟,就像是刚出锅的馒头一样,我们哥仨面面相视不禁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为了次日上车方便,我们选择了车站附近的一家旅社住下。旅社的房间标准是小房间四个人,大房间六个人,再大就是二十人的通铺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简陋的设施、肮脏的环境、复杂的人群、让人感觉形同班房。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三个人包了一间四个人的房间。床上铺的床单、枕头不知有多长时间没洗了,脏的已经变成了黑灰色,一床薄薄的棉被泛出一种难闻的气味。</p><p class="ql-block"> 我和衣躺在床上,为了躲避那刺鼻的气味,我将被子盖在齐腰的位置,夜里寒风顺着门缝钻进屋侵袭着我们的肌体。白天被汗水浸湿了的内衣,紧裹在身上感觉浑身冰凉。我将身体不由自主地卷缩成蜗牛状,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刺骨的寒风让我难以入睡,在那漆黑的夜里我与前途未卜的忧愁苦斗着。</p><p class="ql-block"> 清晨天还没有大亮,汽车马达的轰鸣声将我从朦胧的睡意中惊醒。我急忙掀开被子,看到孙哥和耀华也起来了。我随口问道:“你们哥儿俩睡着了吗?”</p><p class="ql-block"> “睡什么呀!冻得我整整值了一宿夜班。”</p><p class="ql-block"> 孙哥的话一落地,耀华接着说道:“这可好了,省得小偷进来偷东西了。” 耀华的话逗得我不禁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车站里人很多,来来往往的旅客几乎全都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为了节省车内的空间,大一点儿的行李由司乘人员放在了车顶上的行李架上。为了防止汽车行走时掉落丢失,司乘人员用网子将行李兜了起来,即使这样车厢里依然拥挤的厉害。</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在椅子上,狭窄的空间没有一点儿活动的余地,两条腿一会儿的工夫就被挤麻木了。</p><p class="ql-block"> 车子开出铜川市以后一路上全是山道,随着车速逐渐的提高,车里的喧闹声也慢慢地消失了,人们的注意力被窗外陡峭的山路吸引着,只有热情的售票员依然不时地向乘客介绍着到站的情况。司机的技术十分熟练,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急驰着。</p><p class="ql-block"> 大约开出铜川市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售票员向乘客介绍着说:“乘客同志们,前面就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黄陵县城了。</p><p class="ql-block"> 黄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的所在地,具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渊源丰厚的社会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祭祖、寻根朝拜的人文圣地。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和黄帝功德在黄陵浓缩的积淀。综合这些原因构成了黄陵这一独具风格的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听完售票员的一席话,我忽然想起上中学时教我们地理课的徐老师,他是北京男八中的优秀教师。因当时学校里的师资力量不足,徐老师是经教委批准借调到我们学校讲课的。他知识渊博、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他利用丰富的课外知识与教材相结合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博得了全班同学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身上我不但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同时感悟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记得有一次,徐老师讲到关于陕西省的地形地貌时,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记忆力、了解中国的历史,他给我们讲了有关黄陵的历史文化和桥山的古柏。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黄陵是黄帝文化、龙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远古时期轩辕黄帝自涿鹿西迁至黄陵,从而奠定了华夏的国族基础。尧禹时黄陵称桥国,是轩辕黄帝的建都安葬之地,民国时改为黄陵至今。</p><p class="ql-block"> 位于黄陵县境内的桥山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古柏面积89.2公顷,共有古柏83000余株,古柏郁郁葱葱不仅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四季长青的绿岛奇观,而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完整的一部龙文化教科书,并且是我国传统风水学、地理学、环境美学在黄土高原乃至华夏神州最佳的地貌典范。</p><p class="ql-block"> 黄陵是历史形成的民族圣地,这里的山山水水、草木树石以及历史留下的文物、古建筑,从总体上构成了当前我国唯一一处反映中华民族元祖和中华民族文化肇始者精神的物质形态空间。</p><p class="ql-block"> 作为祖陵圣地的黄陵,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象征,是中华民族根之所在,魂之所托。这里独一无二的人文优势和历史地位,是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也无可比拟的。”</p><p class="ql-block"> 我回忆着当年徐老师在课堂上那绘声绘色的表情和教书育人的严谨态度,心中不禁生起对他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我向窗外张望着,只见不远处的山茆上漫山遍野的翠柏郁郁葱葱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不要说这是在黄土高原上,就是在其它任何地区的山林里也不会见到如此壮丽的景观啊!我被眼前这神奇的景色吸引着,脑海里一边想象着远古时期这里繁荣昌盛的景象,一边暗暗地下定决心,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要再来这里,好好地瞻仰一下民族元祖在这里生活聚居时留下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汽车终于到达了茶坊车站,透过玻璃窗,我望着那熟悉的街道、机关和村舍,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朴实憨厚的陕北乡音,望着那熟悉的洛河水和那一道道川地山茆,一种到家的感觉油然升起。</p><p class="ql-block"> 我活动了一下筋骨,用手揉了揉已经麻木了的腿脚,悄然收拾着行李,准备着重新回到那片属于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东红大队。</p> <p class="ql-block">  向所有为热土一书在编辑与发行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人,表示真心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