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9年的冬天,我升入初中,是梁堂中学的第一届学生。学校以军事化编制,我所在的班级是三排。这是个非常值得怀念的班级称谓,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全班四十多名同学,仿照军队的建制,叫“排”很时尚。</p><p class="ql-block">那时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战线正在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政治。有两册课本,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工业基础知识(电工部分)》,《工业基础知识(化工部分)》,即是物理和化学。</p><p class="ql-block">语文课本分为初一上下册和初二上下册,课文内容有毛主席的原著,如《为人民服务》,也有鲁迅的杂文,还有《国际歌》的歌词。先后有宋秋生,田坤峰,唐晓明,曹振忠,郝吉祥五位老师授课。《国际歌》是唐晓明老师讲的,她讲了国际歌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以及《国际歌》的历史及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数学课本很薄,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一段毛主席语录,下面才有一组练习题,第一位数学老师路之普,第二位是李巧莲,初一下册至毕业是曹希皋老师。</p><p class="ql-block">物理和化学都是初二开课,先后有两位老师讲课。第一位是谁呢?想不起来了。物理和化学是我的短板,我听不懂老师讲课,不会写作业。有一次讲测电笔,老师可能知道我没学会,故意让我示范一遍测电笔如何使用,我慌慌张张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却不知道怎么测。那个尴尬,至今忘不了。后来是苏立业老师讲物理和化学,我还是没学好。</p><p class="ql-block">历史课本的封面至今记得,有一个北京猿人的头像,上方是毛主席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p><p class="ql-block">阅读课本厚厚的,封面的主题是红色,有一组英雄人物的群像,书名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所向无敌》。书的内容是雷锋,王杰,欧阳海等时代楷模的英雄事迹。我总是在写作文的时候才翻看,模仿书中的写法,记叙一些先进的人和事,也摘抄经典的句子,用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p><p class="ql-block">“学生不但要学习,还要学工,学农,学军”。</p><p class="ql-block">班里有一块实验田,在曹里村的南边,每逢劳动的时候,都是从家里带铁掀,镰刀等工具,但是不记得有什么收成。</p><p class="ql-block">学军,学校拉练的时候,从家里把被子带到学校,打成背包背在身上,再带上柳条帽,跟着队伍边走边喊口号,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村庄,自以为有了解放军的样子。</p><p class="ql-block">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去礼堂听报告,用自己家的地排车去莘县的玉庄拉芦苇,参加曹里村的忆苦思甜大会,还吃了忆苦饭。最不可思议的,还让同学们参加开挖渠道的劳动,就在梁堂北边的水渠工地上,挖土推车,还让社员们指导,劳动一天,同学们累的筋疲力尽,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实事求是的说,两年的初中,我们这些同学真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但我们绝对不是庸庸碌碌之辈,只是那个年代,那样的特殊环境,培养了我们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吃苦耐劳的精神,乐于奉献的品德。在七七年恢复高考之后,全班竟然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大部分的同学都当了农民,他们面朝黄土,精心耕耘,为国家,也为自己的小家挥洒青春和汗水。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我们应该为自己而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