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字“一两正银”和小鹿头“正银一两”的前世今生

源能成

<p class="ql-block"> 图1-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1-2</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3</h3> <p class="ql-block">图 1 是“富字一两正银”银饼的币面,币背和边齿图。其直径 41mm,厚 3mm.重 36.87g。</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2</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2-3</h3> <p class="ql-block">  图 2 是号称为“小鹿头(有眼版)正银一两” 银饼的币面,币背和光边图。其直径 40.8mm,厚 2.8mm.重 37.14g。因小鹿眼部有两条细纹而得名。据说还有一版无纹的,称作“无眼版”。</p> <p class="ql-block">  以上 6 张图片展示的是老朽收藏多年的无纪年银饼。 </p><p class="ql-block"> 这俩枚银饼的图案简单,币面携字是缅(甸)文(有说是老挝文)和汉字混血。看来不起眼的银饼,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币面及币背底光银色闪亮,包浆自然,铸纹清晰,边道特征明显,显示出历史的余晖。 </p><p class="ql-block"> 鹿头币光边、带有掉皮现象,据说是其特征,极美品,状态不错。鹿头币寓意吉祥,与富字 币一起并称为《富禄双全》。 </p><p class="ql-block">  用拇指和食指指甲夹住币中部,再用右手指甲敲击币边缘,会听到余音绕梁的银质币的撩人声。无论是 36.87g 或 37.14g 重量,也都是光绪 16 年(1890 年)上海海关在上海公 估局的实验漕平 1 两=36.64g 或光绪 34 年(1908 年)农工商部和度支部(财政部)拟定的 度量制度标准的(库平一两银=市值 1.936 两=公制 37.301g)重量的误差值范围内。· </p><p class="ql-block">  按大清朝币制的规定,银币含银量应在 98.6%。折合纯银也就是 36.48g 左右。按今日 999 纯银 3.642 元/g 计算,价值也不过 132.86 元。但这两枚古币根据成色和板式的差异, 目前的市值已达几千,上万,几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富”字一两正银银币 北京诚轩成交价 13800 元 </h3> 因这两枚币无发行纪年,在中国近代机制币中,云南“ 富” 字及鹿头银币颇为神秘,虽被业界称为“ 云南银饼” ,但在《中国货币论》、《中国货币论》等正本史料中无记载。查知名的几部藏书《钱币》、《金银币鉴定》、《钱币图鉴》、《银元收藏与投资》、《中国银币图录》中也均未予收录。加之其图案、文字设计简单,截然不同的制作工艺,都让集藏研究者对其铸造国家(或地区)、铸造时间等问题有着诸多观点。 <div> 它们出自何时何处,原铸地在哪里?何人铸造? 迄今仍未取得一致意见。<br>  <br><div><div>  我花了一些时间在互联网上查询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 才初晓了它们的仙界野史,大概有四种野史说。<br><b><br></b></div><div><b>第一种野史说: </b></div><div><b><br></b> 1949 年 6 月,中国近现代钱币收藏大家施嘉干(1896—1975) 编著《中国近代铸币 汇考》一书载: <br> “富”字及鹿头银币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中缅边境及云南等地驻军所造,为远征军发饷 使用。主要论据是:“富”字及鹿头银币重量标准与前述漕平相等;币面用中文“富”字,背面 有中文及缅甸文书面值。 二战结束后,当时云南省主席卢汉曾以“富”字银币作为军饷发放。 <br> 这一说法流行很广。1972 年美国克劳斯出版社编著出版的权威性硬币图谱《世界硬币标准目录》都认同这一观点,将有关富字及鹿头银币内容列入老挝、中国云南、缅甸章节中。 但此说在 80 年代已被业界推翻。 </div><div><br><b>第二种野史说: </b><br><br></div><div> 1993 年广西钱币学会和云南钱币研究会联合编著出版的《越南历史货币》将“富”字、 鹿头银币列入曾在越南使用过的“老挝银币”。说:“富”字及鹿头银币是“老挝的铸币”,在中 南半岛流通使用。其依据是,银币背面用老挝文字标注面值,而且这些银币在老挝、越南境 内流通使用过。 </div><div><br><b>第三种野史说: </b></div><div><b><br></b> 1987 年法国研究东方钱币专家费郎索瓦·蒂埃里在《中国钱币》1987 年第 3 期(总第 18 期)上撰文,详细说明了“富”字及鹿头银币发行的历史背景。提出“富”字及鹿头银币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管辖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政府(即中南半岛,包括今越南、老挝、 柬埔寨三个国家)在今越南河内铸造发行的,用来向印度支那半岛山区部落农民购买鸦片的 货币。他还说,该银币文字及币图是由法国人勒内·梅西埃(Rene Mercier)设计绘制的,并附 上银币的设计图案与相关文件复印件作为佐证。<br></div></div></div> 该观点认为,当时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支那允许鸦片自由买卖,鸦片贸易习惯使用银币结算,使用的银币是以法国在越南铸造发行的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安南贸易银元”, 俗称“坐洋“。但 1928 年后”安南贸易银元“停止制作,银币来源日益减少,二战暴发更使之 后继无力。而部落村民拒收纸币或其它非银质货币,故殖民地政府改以搜罗各类银器熔化后 制成钱币形状的银饼,由鸦片贩子用来交易。 <br>  二战结束后,中南半岛北部由当时云南省主席卢汉所率领的部队接收。在托管期间, 卢汉所部搜刮了大批财富,其中包括不少“富”字及鹿头银币,当作军饷发放。1946 年撤退时,把这些东西都撤回了云南。后国共激战,各省经济无着,这些「战利品」就被出售或当 军饷发放,部份亦随众避难外流。香港钱市是最先出现“富”字银币的地方。自然,这些钱商 与藏家便假设这种“银币”产于云南, 将其上文字误以为缅甸文。也就是如此,它们被当作 了“云南-缅甸边区银币”。 <br>  另外,还有一些法国兵在二战结束后离开越南时也带走了大量的“富”字银币作为纪念, 因此直至上个世纪 80 年代在法国的钱币商店仍可以大量购买到这种银币。 <br>  美国克劳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硬币标准目录》(1997 版),将“富”字及鹿头银币改列入法属印度支那栏目中,并且注明该组银币是“1943—1944 年法国维希殖民政府财政部监督下在越南河内铸造,以应老挝及(越南)东京边境繁忙的鸦片贸易之需,称之为鸦片“贸易银元”。 <div><br><b>第四种野史说: </b></div><div><b><br></b> “富”字“鹿头”银币是“弥漫着罂粟花妖异气息的银饼”。 <br></div> <p class="ql-block">  鸦片种植、交易税,历来是法属印度支那殖民统治者的重要财税来源之一。据相关统 计资料显示,法国殖民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从印度支那掠夺的财富 中有一半就来自鸦片贸易,其中老挝占了主要部分。以往收购鸦片一律用法国铸造安南貿易 银元(即坐洋)银币支付,但随着世界各国银本位制度土崩瓦解,安南貿易银元只勉强维持到 1928 年,用于结算到现银无来源。 世居山野的山地烟农,又坚决拒收一切非银质货币。 </p><p class="ql-block"> 殖民者别无它径可择,只好用极短时间完成富字币和小鹿币的设计、开模、样饼试制,搜罗成色良莠不齐的银质器物,集中于越南河内回炉,造模压制以两计值的银饼。草草 催生出来的这两个怪胎,随处可见浇薄巧诈的痕迹: </p><p class="ql-block"><b> 1、汉字书写拙劣、缅文(或老挝文)语序颠倒;</b></p><p class="ql-block"><b>2、图案单调,品质粗陋; </b></p><p class="ql-block"><b>3、时有银饼圆周面上夹渣分层,掉边、烂齿、波浪边、狗啃边等缺陷的情况;</b></p><p class="ql-block"><b>4、缺少发行机构名头或钱庄字号。 </b></p><p class="ql-block"><b>5、无纪年。 </b></p><p class="ql-block"> 这两种币前后铸造不超过两年,但在世界货币史上确留下魅影。是法国殖民者用来换取罂粟花的罪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上述几种说法,无权威文字史料记载,孰是孰非,还待继续考证,但总算有了它们的渊源。</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世界钱币目录》所载,这一两种一两币有四式,半两币有两式,共六版式。 </p><p class="ql-block"> 其中富字币在重量、尺寸有别; 鹿头则分大、小,而大鹿头较为罕见。在时间顺序 上,一般以鹿头币面之文法经过修正,认为其为后来所制。</p><p class="ql-block"> 法国东方钱币专家蒂埃里在 1987 年 3 月《中国钱币》18 期中撰文,并附设计图与文件影本,称在法国 80 年代时可大量购得此种银币,谈不上珍贵。但时至今日,已 80 余年, 因正银一两是当时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带流通,其含银高(约99%),后来大量回炉,存世 稀少,好品更为少见,已成为搜藏佳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目前,这款银币的拍卖价值如图: </p> <p class="ql-block">  注:此文于曾2018 年 4 月 5 日清明撰文,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不知原始出处,仅作历史回顾和存币鉴赏,已了却搜藏快意之心愿。文末必须在此对不知名的信息提供者表示诚挚谢意!</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2日修订撰稿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