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中校训

乐天知命

<p class="ql-block">论突泉一中校训</p><p class="ql-block"> 所谓校训者,乃是创校之初,有卓识之教育管理者将办学之宗旨,对师生之期望,以精警凝练之语言,置于公众之地。时时提醒本校师生,望其刻刻铭记,深思笃行。于学生而言,不惟在校求学期间对其启迪与激励,亦必对其一生做人做事有深远影响。可见校训精髓亦系一所学校之灵魂,它能体现出一所历史悠久学校的深厚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突泉一中做为一所有将近百年历史的老校,走过一段坎坎坷坷曲折之路,不管是在低谷中求索,还是在艰难中崛起,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校训。那么一中校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当你走进突泉一中大门,抬头仰望,你会看见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圣人雕像,腰挎宝剑,双手拱于胸前,神态温和,目光深邃,面带微笑着欢迎每一个走进这座知识殿堂的人。在孔子的身后左右两侧综合楼广场的地面上有八个篆体大字:明德立志,为学创新。这八个字就是突泉一中的校训。这八字校训伴随着一中的成长,是这所有将近百年的老校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这八个字若深究其内涵可谓贯古今,通未来!既体现中华民族深厚的育人传统,治学精神。又承载了一代代突泉一中领导和老师胸怀育乡梓英才,担当社会使命的现实精神。这既是突泉一中育人宗旨的体现,也是薪火相传,文明之灯代代不息的理想!做为一中的一份子,吾人学识固然浅陋,但圣人之教诲言犹在耳,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而不敢让!故未揣愚陋,放言无忌,试论一中八字校训,以就教于方家,弘一中文化之道。若能有一二可取,于学子有益,则我心甚慰!</p><p class="ql-block"> • 首论明德:明德这个词汇我见诸于中国古代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中三纲之一。明明德,第一个明应当是个动词,我理解为培养、发扬、弘大。第二个明应当是个形容词,我理解为美好的、高尚的、纯真的,也即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可见古人把培养、弘扬美好的品德看得多么重要!将其做为大学之宗旨之一。当然古人所说大学和我们今天说的高等学府某某大学,有很大不同。在儒家先圣先贤先哲们看来,人生来内心就有美好的品德,如孟子、曾参,子思等都持这样的观点。这与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不同,他们认为人生而有罪,人生的过程是赎罪的过程!当你走到人生的终点应当反思和忏悔,如果你洗清了罪孽,灵魂干净,那么你死后就可以上天堂,反之将会坠入地狱,那里有无穷无尽的痛苦在等待着你!我不反对原罪说,但我更赞成中国儒家先圣的性善说,我们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明德,通过后天的努力,小心的呵护,细心的培养,走人间正路,存义行善,就一定能明明德,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品行端方的好人,乃至成为贤人圣人!就如同我们呱呱坠地时,内心就已深埋一粒种子,如果你珍视它,小心地浇水,施肥,那么它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聲香四溢,甚至会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顶天立地!所以一个真正有儒者自强不息精神的人,每天都在见贤思齐,三省吾身,躬身笃行!所以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王阳明临终弥留之际安详地对弟子说:我心光明!所以我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笃行宗教的人以负罪感去修行,这止于基督教,佛教博大精深,我不敢妄言!而中国的儒者是以心向光明,朝圣之心去修行!我们还会去追问,到底德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哪些德是明德呢?亚圣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再矣。这就是孟子著名的四端说,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重要贡献。三字经里明确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评判,人性当中有很多美好的品质是可以超越时代、种族、民族、国家、地域的。可以说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对真、善、美的人和事物都会赞赏和喜爱,:反之对假恶丑的人和事物都会批判和憎恶!有很多优秀的品质都会被人歌颂和推崇,比如爱心,爱国、爱家、爱乡、爱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上进,诚实不欺,乐于助人,敢于担当,敬业乐群,爱护环境等等,难以一一尽言。而且每个历史时期,德都会被赋予新的内容,打上时代的烙印,而且每个年龄阶段都各有侧重。中华文化重德传统源远流长,《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这种思想深溶入了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儒家文化历来重视三不朽,轻生重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之三不朽,人的血肉之躯在这个世界上最多只能存在百年,而那些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品德高尚,足可为后世法的优秀人物却青史留名,浩气常存,永垂不朽!其中又以立德为最上,最受后世推崇。从古到今,选贤用人,历来重视德才兼备,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君子之德如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惠及当代,泽被后世。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范仲淹,苏轼等。小人得志,欺下媚上,营营苟苟,以权谋私,误国误民,如秦桧,严嵩之辈不可谓无才,但德不称于位,遂留千古骂名。中华之民俗历来重视积德行善,以德为名字者俯拾可见!积德为厚地,贻福于子孙,岂可忽视!韩愈在原道一文中阐述了这样的思想: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当今中国,勿庸讳言,德育教育似已沦为纪律管理,急功近利的教育已有泛滥之势,轻德重学令人堪忧,中华教育传统,自幼儿开蒙则必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等,真中丰富的德育内容植于幼儿心中,对其一生影响深远。以吾愚见,汲取精华,不可轻弃。自突泉一中立校以来,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日常管理养成习惯,重要时机熏陶渗透。为师者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德润无声。如田间禾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立德为本,明明德方能成为对社会有益之人。</p><p class="ql-block"> • 教育乃百年大计,德育为先,而欲明内心之明德的不二途径,首在于学。对于学子来说,舍此而无他途,可谓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古圣先贤早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荀子所著劝学篇就树立于教学楼前。做为一所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当然是其主要内容,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学子发奋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代代一中人正是秉持此念诚心为学,孜孜以求,除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受形势之影响而有所偏离外,几十年如一日。为师者,呕心沥血,夙兴夜寐,背、讲、批、复、查。每一环节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们或是学有所成,报效乡梓;或是远离家乡,才献泉城。从青丝到白发,才有所用,无怨无悔,他们是一中学子们为学之榜样。他们的名字应当载入一中的史册。而一代代一中学子,当他们刚刚考入突泉一中时,对学习尚且懵懂,而几年的熏陶与砥砺使他们学有初成,如雏鹰奋飞,纷纷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有的甚至进入了清华北大,成为天之骄子。其中代代不乏精英,长为国之栋梁。风声、雨声、读书声。或抑场顿挫,高声朗读,涵咏体悟;或凝神静思,穷究数理,探幽阐微;或各抒己见,如切如磋,疑义互析。向学之心,治学之法,研学之风,蔚然而成!学问无涯,人生有岸,三年虽短,但已将为学之种子播于少年之心田,为学之火已如钻木击邃迸射四溅,而其中必有成燎原之势者!</p><p class="ql-block"> • 凡有教学实践者都清楚,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学贵有恒,滴水可以穿石,最忌一曝十寒,对于学子而言,坚持二字最为重要。要想不半途而废,就得培养学习的动力,让这力量源自内心,为学不仅成为生存生活的需要,也要成为内心不可遏制的渴求!这就需要立志,立大志,立长志,立弘志,立高远之志!为心中之梦想,为鸿鹄之壮志而不懈为学,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精神致力于学,所以立此校训的一中教育先辈,深明此中要义,高扬立志大旗,教育一中学子,欲学有所成,必先立志!以为学改自身,家庭之命运,以为学变乡梓之命运,以为学变中华之命运!立志教育已贯穿于突泉一中日常教育之中,以志促学,以学明德,以德创新。</p><p class="ql-block"> • 创新之思想已成为时代旋律,不创新就无以谋发展。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不应当仅仅上传下达教育行政机构的意旨,满足于做一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而应当以自己先行的教育思想引领时代,勇于创新!二十世纪之初,内忧外患,国运衰微,有志有识之士提出教育救国,如南开之张柏龄,晓庄之陶行知等。他们是敢于进行教育创新的真正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家,而不是教育官僚!一中有识见之教育先辈,立创新为校训,寄意深远,望后来者在管理上行创新之道,使学校不断焕发生机。于广大学子而言,学有创新,方能更上一层楼,接受创新之思想,方能不囿成规,敢于突破,在未来能立于世界大势之潮头,开拍进取,我们的民族才会大有希望。于教者而言,教无定法,定则无法。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传承中有弘扬,脚踏实地,使教学效果事半而功倍。但最忌以创新为名,标新立异,沽名钓誉,贻害深矣!突一中以创新之理念浇铸学子之头脑,望其有为于将来,以创新之意识指导教学使为学之道异径通幽,突泉一中历年来教育硕果累累,便是明证!</p><p class="ql-block"> • 突泉一中教育先辈高扬明德、立志、为学、创新之大旗,慎思而明辨,又踏实笃行几十年。实践证明这个校训的提出是十分英明的,其宗旨乃立德、树人。为社会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勇于变革,不拘陈规的富于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条校训是经得起实践考验,可以传之久远的办学指南!</p><p class="ql-block"> • 以上所论,即为本人对突泉一中校训之理解。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见识愚陋,以上所述仅为一管之见耳,不足肤浅在所难免,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予以斧正。共同传承一中校训,弘扬一中文化,明弘大之德,立高远之志,为广博之学,创时代之新,深思明辨,笃行不懈,那么突泉一中必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