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毕业照

云峰

<p class="ql-block">  这是七十年代一张毕业合影照片。当时这些人正值青春。一朝同窗终身情谊!学生时代的我们可被定格青春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经过时光的洗礼,慢慢也变成了老照片。如今我们已进入暮年,已是两鬓斑白,早己论老的自已,青春已去。回望曾经在旧口高中学习时期,天真无邪、难忘的芳华岁月,记录青春年华,在人生路上是多么珍贵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1974届毕业合影名单(152人)</p><p class="ql-block">五排左起:1张国富.2许志远.3林淼吉.4陈其学.5彭宜华.6罗建国.7王道祥.8宋道清.9彭美银.10王永勤.11张显华.12李文建.13黄勇.14康兴暴.15陆光建.16陆家榆.17周安华.18陈兆旭.19王刚祥.20杨运超.21王正荣.22刘维汉.23王仁宝.24薜家礼.25胡必荣.26黄成风.27何兴亮.28何远华.29何登雄.30罗来洲</p><p class="ql-block">四排左起:1黄明清.2丁士禄.3夏泽忠.4马文良.5李培峰.6胡继前.7王元清.8田兴安.9董家新.10刘正明.11周大国.12郎发亨.13韩士木.14李志林.15向其武.16杨德胜.17黄志豪.18蔡辉.19冉文国.20曾宪文21李光权.22曹于金.23丁国新.24徐启春.25陈如祥.26王国新.27周光明.28刘从宝.29邓家泉.30王华东.31郑庆尧</p><p class="ql-block">三排左起:1王先绪.2郑发凯.3杨应新.4陈光胜.5贺仁浩.6赵国荣.7陆大兴.8马前成.9魏广忠.10谢发银.11彭美金.12黎家才.13汪厚华.14向永元.15郑明和.16胡先林.17刘禹锡.18殷杰.19刘红勇.20胡仕祥.21卢智敏.22罗守新.23曾昭杰.24贺仁国.25王仁辉.26胡友松.27胡德春.28连义平.29刘登清.30丁家林.31柳金芳.32田兴国.33李万顺.34刘开禄.35陈本清.36张天华.37尹孝新</p><p class="ql-block">二排左起:1向银凤.2何裕秀.3程远香.4罗凤珍.5杨运珍.6魏文玉.7苏远香.8张连香.9张绪英.10李代秀.11.林文彬 12.许家福 13.薛琼光 14.李义斌 15.陆明龙 16.张永安 17.高嗣先 18.汪大荣 19.孙长华 20.顿德钦 21.张君儒 22李保刚.23向兵.24李道义.25黄家富.26魏开纪.27李立斌.28刘家银</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1张本秀.2周家英.3王刚兰.4姚孝琼.5岳保芝.6丁启香.7安明月.8林吉英.9吳绍红.10刘善珍.11李昌喜.12赵宗英.13王正秀.14肖道芝.15夏汉平、.16何玉珍.17郑云香.18杨忠凤.19吳月英.20范玉英.21刘忠珍.22姚孝珍.23陆贞芝.24姚玉香.25宋明英.26吳丽萍</p> <p class="ql-block">  看见发黄的老照片,里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就不由自主想起当年在旧口高中时期的学生生活,随着时间的发酵,深深的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没有楼房,教室及住的寝室都是平房,十七,十八个人挤在一间平房内,上下铺,男生住的寝室人更多,二十多人住一室,每周六学校放假都是步行回家,有的家远的要步行几十里回家,母亲准备淹制菜品周日返校时带上。每天早中晚开饭点,食堂门口排着长长的队,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记得中午最后一堂课,若老师拖堂那些男生就敲碗叮当响,以示抗议肚子饿的咕咕叫了?食堂打饭菜用的是饭菜票,2分线,3分钱一个白菜萝卜吃的香甜的很。女生们通常打了饭菜就端到寝室里吃,把各自家带来的淹制菜品拿出来共享。</p> <p class="ql-block">  学校食堂也隔三叉五加个餐,记得最好吃的是油炸黄豆,五分钱一个,一次周六中午正好是我就买了两个带回家给妈妈品尝。</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处于文革后期,学校也搞一些运动,批林批孔,红卫兵活动。经常到附近生产队参加插秧,摘棉花,拨棉梗等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校有专门一块农用地(莲花寺)用于学生上劳动课,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志。</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次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罗汉寺军马场劳动锻炼,一大早吃完早饭就坐上几辆大卡车浩浩荡荡的开拨,坐在大卡车上一路兴奋高歌,一会儿到达、军马场管理员早准备好农具,锄头,铲子引导我们进入田野,哇!好大的黄豆苗地,一望无际绿葱葱的,我们就是锄黄豆田里的杂草,你追我赶干的可起劲了,中途还班与班之间比赛唱歌,热火朝天,中午军马场管理员给送来饭菜,还有馒头,稀饭,榨菜丁,吃的香甜香甜,吃完稍休息会儿,顶着烈日继续干活,个个汗流夹背一直到傍晚才坐大卡车返回学校。</p> <p class="ql-block">  开门办学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最后半年开设了农技班,财会班,机电班,要求每个学生带着学校开的证明回村,由村干部根据队需要决定每个学生上什么班?当时同学们都热爱机电班。我是分在财会班,学校请公社,村会计到学校讲课,记得实习阶段几个人一个组,到各村帮忙会计查帐……</p> <p class="ql-block">  那时在学校男生女生界线分的很清,也没有谈恋爱的,男生是不能随便到女生寝室找人,路过都绕着走。学校由一名叫李荣青女教师负责女生生活,每个班有女生委员,叫女生委员会,每晚9点钟李老师带领几个女生委员到各女生寝室查铺。每个班有团支部,学校有团总支部,经常搞道德思想品格教育。</p> <p class="ql-block">  学生时代的生活值得回味,从青春到夕阳,远去了风华正茋,迎来了两鬓风霜。今非昔比,短暂的几十年一晃而过,弹指一挥间!哎!真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p> <p class="ql-block">  同窗分别各东西,花甲回首盼相聚。当年这张大合影毕业照有16位同学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合影,不能说是一种遗憾!在74届毕业的156人中,具不完全统计已有16人与我们阴阳相隔,人生苦短、我们的价值给了社会,容颜给了岁月,让我们不忘昔日的芳华岁月,笑对明天,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感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