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柴的经历

长河(宋津远)

<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我们四川山区农村大部份地方无电、无天然气。农户人家做饭、煮猪食(那个年代养猪喂熟食)、取暖全部用柴禾。政府关心人们的生活也在国有林的边缘地方给每个村划出了足够多的山场燃烧柴禾片区,称为(村有林)。一个家一年柴禾的用量最省的也要十来吨。而这些被烧掉的柴禾都是从村有林山上一次次地背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  我八岁那年署期,正赶上开山背柴。(春、秋两季农忙怕影响收、种,村上即发封山禁令:禁止村民上山伐木、砍柴。等忙完收、种在启封开山让村民准备下次封山前的柴禾)。村民们由于以封山多月,储备的柴禾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各家各户都要在这闲月里多储备点柴禾。因此上到六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十二、三岁的少年,都有上山背柴的。我有个堂哥十四岁,每天背柴回来就给我讲述背柴的经过见闻。那个生动劲啊!让我觉得他们不是去辛苦下力;而是去游山玩水。渐渐的我的心被打动了也想去“背柴”。家里人说我太小不让去;我就死缠着那个堂哥。他没办法只好答应带我去。</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们背着家人,夹在络绎不绝绵绵数里长的背柴大军队伍中;向山上行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砍柴的山场。背柴的人们随即散开,撒向山坡、山梁的林间。整座山野即爆响起刀、斧砍树的响声、树木倒地移位的震响声、砍柴人的么喝声、鸟兽们惊恐地逃走声。山林象开了锅似的沸腾了。我站在远处看呆了!看傻了------一个多小时后山林慢慢静了下来。砍柴的人们各自找块空地继续挥舞着利斧,在咳!咳!的号子声中将已砍成一米长点的圆木,劈开成四、六、八块三棱形的柴块子;然后码放到背夹的撑弓上捆好、背起身往回返程。这时从山上往下看去在回程的山路上一背背的柴禾弯弯曲曲的连成一条色彩斑斓的长龙,不停的向前蠕动------我的柴是堂哥帮我准备的。我人小没有合适的背夹,就只带了根绳子,只好砍两根两米多点长手臂样粗的柴棒棒,捆绑成双肩托扛的三角形框架。我扛起来试了试有点轻,又在两头各加了一个碗口粗一尺来长的柴头子。刚开始时感觉很好,雄纠纠的直往前窜。一里多路后渐渐地吃不消了,肩痛、腰酸、脚也在痛,只好停下来将加在上边的柴头子甩了一个。再走不到一里路又甩了一个,再走再甩!不到两公里路,我的柴全甩光了。索性将绳子往腰上一缠,甩开双腿全速追赶堂哥们的背柴队伍;几呼是累瘫了才到家。这是我第一次背柴,柴没背回一斤一两,而我的肩、腰、腿反而要命似的酸痛了一个礼拜。</p> <p class="ql-block">  好多年后的六四年,我进初中不久。学校提倡体力好的学生上山背柴交食堂抵生活费。我和同班的李兆富、吴绪开、张希林、肖云辉等五人邀约着礼拜天到学校所在地的复兴镇的村有林柴山上去背柴交学校食堂。(张希林和肖云辉的家在学校附近,柴背往家里)。山场太远天不亮就上路。一路上同学们那个快乐劲简直无法形容;个个天南地北的胡吹、海侃真要把牛皮都吹破几张似的。在有说有笑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两个小时即到了山名李子沟的大半山腰。再往上走就要到山顶树木稀少处了。大家同意砍柴的地方就选在这里。于是各自散开,四处去寻找干树枝砍柴。当每个人的柴大约砍到一小半时;天气骤变!飕飕冷风夹着雪花漫天的飞来。冷啊!冷得让人全身直打抖,手脚冻僵得象针扎样痛;不知那个讲了句“烧个火来烤”,立即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于是七手八脚的燃起了一堆篝火。一起围拢在火堆边取暖,童心未泯的我们又开始胡聊上了,聊得又忘了一切----雪花越飘越大,最后竟发疯似的下起了鹅毛大雪。整个山峰、山坡、山林变成了灰白色,路面上的积雪也在不断的上涨;大雪还在不停的下啊下的。下得整个山林天昏地暗几米远就什么也看清。张希林突然惊咋咋的叫了声:“大家快走,晚了会被大雪堵在山上冻死!回不了家。”于是大家慌忙灭了火堆,背上已砍好的一小半柴。跟着在前边开路的张希林一起往山下冲去。然而已经晚了,下山的路上全是一搪之平的积雪,根本分不清路上那里有坑、凹、沟、坎背着一小半柴的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刚向山下奔行不到几十米远;李兆富仰面一跤摔下去,人脱开了柴和背夹,背靠雪地“哧溜”的顺坡一下滑行了好几米远;而他的背夹也鬼使神差的脱开柴捆筋斗翻天的跟着人追;刚好他在前边停下还没爬起身时,后面的空背夹也就追了上来,背夹脚毫不客气的敲在他的头上。他叫了一声爬起来,我们还在裂着嘴笑他和背夹天衣无缝、精彩绝伦的配合表演时;他双手将自己的柴全部甩光,背上空背夹,拿上背柴的绳子和砍柴的柴刀决心空身下山了。接下来的是吴绪开、我和张希林个个都象李兆富那样摔倒后将柴全部甩掉。没有甩柴的只剩下肖云辉。我们劝他把柴甩掉;稳稳当当走路。但他憨厚的笑笑说:“没啥子,人到了柴也就到了”。大家只好跟在他后头嬉笑着为他数着共摔了多少跤、坐了几次自动“雪撬”、翻了多少筋斗。而他每摔一跤的狼狈相都让我们忍不住的呵呵大笑;他也自我解嘲的裂嘴憨笑。</p> <p class="ql-block">  六五年我十五岁,在校念初一。署期家里饲养的猪、鸡先后病死,家里经济出现了堑时性的困难,影响到了我九月份开学要用的资金。为此父母亲整天愁眉不展,但最终还是没能想出任何办法。后来决定让我不上学回家在生产队挣工分了。然而我实在是舍不得离开学校、离开同学们。正当我快要绝望安心入农时;一个亲戚来我家告诉我们说:“离我们家一公里路远的石龙村上的瓦窑在收购柴禾,价格一分钱一斤”。我算了算离开学的日期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如果能坚持上山背十多天的柴足足能挣回上学的费用。这是天赐的好机会啊!不能放弃。决定拼了——背柴卖挣钱!第二天我即上山背柴,原想背柴的路上就算不会比开山时热闹多少也会有些人;然而我想错了当时农村正是四清运动的末期;驻生产队的工作组还没有走,不参加生产队里劳动上山背柴的社员,一律都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轻则没收柴,重则批斗。我的情况特殊,我因为是在外驻校的学生,又是未成年人,才会有这样例外的背柴机会。这样我从出门一路到砍柴的山上,再回到家里都遇不到一个人,深山老林更是寂静得怕人!那时人小啊!胆量也小。在山林中独自行走,脑海里总是管不住的时不时出现传说中的鬼怪妖邪地幻想!时儿又担心遇上毒蛇猛兽。总之我那个心啊!整天都颤颤惊惊的!要不是有想继续上学的强烈愿望支撑着;也许一天也坚持不下去。还好想归想担心归担心。在我连续背柴的二十多天里,山林中从沒有出现过幻想中的鬼怪妖邪,没有遇到过一次毒蛇猛兽。但是背柴是超强力的负重运动连续二十多天背柴,身体没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整使我整个人都累变了形,变得脸上颧骨高鼓,眼窝深陷,嘴尖皮黑头发长。认识我的人看见我都吓了一跳。以为我生什么大病了;其实我很健康,特别能吃一顿要吃好几大碗米饭,吃肉更是不得了,肥肉吃起来特别的香,吃饱都不觉得腻人。当时的回锅肉啊!是我这一生中吃过最难忘、最甜香、最好吃的肉。至今几十年了真还没遇上过那样好吃的回锅肉------</p> <p class="ql-block">背柴的第一天到上山我即砍倒一棵水桶粗的大树,背了六天才背完。在这二十三天中我总共砍倒八棵树,共背回家七棵半。每天背回家的柴,第二天我父亲忙完农活就给我背到瓦窑上去卖了。我清楚的记得二十三天,我平均每天都背回一百二十多斤柴;一共卖了二十七元多钱。这部份钱除了我当年的学杂费十二元外又做了件衣服;剩余的还够我好几个月的生活费。</p> <p class="ql-block">  一晃几十年过去,现在家乡农村做饭、取暖全都电器化了;猪也早就习惯吃生食了。那些临时缺钱的人们也不会再去磨衣费食、劳命伤财的背柴换钱了。村有林的树木在退耕还林的政策落实下,都从新种上了新的树种满坡翠绿。上山背柴这一曾经是山区人家不可缺少的重体力活,而今早已成为了村寨回忆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