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大医院介入科周记----一例惊心动魄颈动脉支架

刘强-介入科医生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发病原因。外科治疗以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CAS)两种方式为主。经过多年的多中心的验证,CAS是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颈动脉狭窄血流重建手段。<br>  随着治疗理念,介入器械和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颈动脉支架(CAS)已成为一较为普及的血管腔内治疗手段。但由于颈动脉血流与脑内直接沟通,术中与围手术期的症状性并发症并不少见。颈动脉支架大多在局麻下完成,所以我们更容易观察到由于相关并发症引发的神经症状。 病例资料:<div>  女性,70岁。体检发现无症状右颈内动脉开口狭窄。</div><div>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div><div> 外院体检,颈部血管彩超发现右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70-99%),后行头颈CTA证实右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div><div> 入住我科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他汀治疗。完善脑颈血管彩超,颈动脉高分辨MR,头颅CTP灌注成像,全脑血管造影,头颅MR等相关检查。</div> 术前脑颈血管彩超提示:右颈动脉球部及颈动脉内径变细,最细处原始内径6.8mm,残余内径1.5mm,血流速度277cm/s。 颈动脉高分辨MR提示:右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未强化,无明确脂质核心斑块,其内未见明确出血信号,考虑为稳定斑块。 头颅CTP提示:右侧大脑半球TTP和MTT延长,CBV和CBF接近正常。考虑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 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右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约80%)。 经全面评估,考虑患者为无症状右颈内动脉狭窄,但有相关右侧大脑半球低灌注,且经有创检查评估后狭窄程度约80%,具有治疗指征,可考虑行CEA或CAS,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选择行CAS 治疗。 术中造影提示右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可见发白区,颈内动脉斑块起始部似可见一溃疡形成。小心置入FilterWire 3.5-5.5mm保护伞。 4*30快交球囊预扩张。 扩张后狭窄程度无明显改善。为避免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过大而导致的后扩张,决定行5*30球囊再次扩张。 5*30球囊再次行预扩张。 <p class="ql-block">  扩张后右颈内动脉血流显著变慢。患者出现了脑缺血症状,有烦燥,哈欠,言语不清,意识水平下降。虽然球囊扩张前已预推注阿托品0.5mg预防迷走神经反射,但患者出现了重度迷走神经反射,血压心率快速下降,89/51mmHg,心率46次/分。再次给予阿托品0.5mg后,心率上升至65次/分。</p> 5*30球囊预扩张后出现了右颈动脉血流显著变慢,是什么原因呢?术中考虑,可能是斑块破裂后,斑块碎屑堵塞了保护伞导致远端血流受阻。决定置入支架,迅速结束手术。 支架置入术后,血流仍显著缓慢,患者出现脑缺血症状,烦燥,意识水平下降。 快速回收保护伞后,右颈内动脉血流恢复,脑内灌注显著改善,患者意识水平迅速恢复。 回收的保护伞中可见脂质斑块堵塞保护伞顶端的网眼。 经积极抗栓,他汀治疗,积极抗迷走神经反射治疗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神经系统临床症状,顺利出院。院外规律口服双联抗血小板及他汀治疗。 颈动脉支架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1.颈动脉迷走神经反射;2.术中远端栓塞;3.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4.栓子堵塞保护伞引起的血流不畅或无复流现象;5.夹层扩大导致的支架后无复流;6;支架置入术后导致的高灌注脑损伤等。<div>  本例颈动脉球囊扩张术后血流急速下降引起的术中脑缺血合并颈动脉迷走神经反射,经术者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后果。</div><div> 颈动脉支架术中每一步都隐含着风险,所以,要怀着敬畏之心面对CAS,精心进行术前评估和方案设计,合理选择介入器械,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准确判断,精准处理,保证患者安全。</div>